古代穷苦人“卖身葬父”的原因竟与族谱中的丧礼与家规有关系



在一些古典小说和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街上,一名穿着白色孝服的女子跪在地上,在她前面放着已经死去的亲人,这个场景就是所谓的“卖身葬父”。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顾雯,父亲去世后,她为了尽孝道,卖身为妓女,用赚来的钱葬父;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狼烟四起,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很不太平。董永带着年迈的父亲避难,一路颠簸劳顿,再加上董父身体羸弱,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董永无亲无友,无计可施之下,他就卖身为奴筹钱埋葬父亲。


在古代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也会让现在的人有一串的疑问:不能直接挖坑埋掉吗?干嘛非要把自己当货物一样卖了呢?今天我们就从古代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丧葬礼仪等角度来解析下这一现象。

1.家族观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尊崇长辈,孝敬父母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被视为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对子女来说,尤其是没有儿子的家庭,为父母安排合适的丧葬礼仪,卖身葬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另外,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女子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丁,就可能在家族中失去地位和声望。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女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牺牲和代价。

2.丧葬礼仪

古代有五大礼制,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家礼是族谱中必有的内容,主要记载家族成员在成年、婚礼、丧葬、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具体条规,部分家谱还会记载仪文、祀文、祭典、丧礼图式、器具、祭品制作等等。族谱家规强调的孝道、家族观念和礼仪制度,使得穷苦百姓在面对丧葬问题时,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也要尽孝道,安葬好家中长辈。古代的葬礼,不仅是一种对死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规范和遵从。并且,葬礼要按照一定的礼仪和程序进行,要有合法的墓地、户籍和身份。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不能为死者办理合法的葬礼,就会被视为不孝。因此,古代女子卖身葬父,不仅是为了获得一块安葬父母的土地,还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户籍和名声,以及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3.土地私有制

田制是关于土地占有以及使用的制度,我国古代田制总体上是从国家公有制向地主私有制发展。古代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导致了土地的不平等分配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广大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乱、灾害、债务等,不得不出卖、抵押、放弃或丧失自己的土地,使自己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甚至沦为无地或地少的贫民。贫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就无法为父母安葬。另一方面,国家有规定,没有经过许可,私自占地挖坑埋人是违法的,会受到惩罚。这也解释了大部分人的疑惑,为什么宁愿卖身葬父,也不愿随意挖坑掩埋的现象。

总结:

卖身葬父是由贫穷、流离、不孝等多重困境所迫的悲惨之事,体现了当时女子的悲哀和无奈,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尽管卖身葬父现象有其消极方面,但其背后的孝道观念仍值得我们学习。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培养孝顺、尊老的家庭美德,使之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