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卢氏族谱》于二〇二三年编印完毕



卢姓起源与历史演变

卢姓乃典型的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于姜、姬两姓,部分则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一、由姜姓演变而来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太公姜尚,又称吕尚(前1156年-前1017年)第十一世孙,齐成公之弟公子髙,即髙傒(前728年-前637年),髙傒之曾祖父为齐文公姜赤,祖父为齐文公之子姜高。髙傒先在迎立齐桓公有功,后又与管仲纠合诸侯结盟有功,齐桓公赐髙傒以祖父名字“高”字为氏,名傒,字仲,号祖望。封地于卢邑(今山东济南长清县)。髙傒凭借五里之城在济南长清建立卢国,其后人以卢为姓。

齐孝公六年(公元前637年),高傒逝世,享寿91岁,葬于山东临淄河西岸,谥号敬仲。距今已2680年历史。一生对齐国乃至周朝产生重要影响,傒公“厚德载物”之品德普遍获得人们的赞许,为史家所称颂,人称“高子”。髙傒乃我卢姓之得姓始祖。

事实上,目前甚至很久以来人们把髙傒尊为卢姓始祖未尝不可,不过,我们卢姓在与高姓争始祖时,未免要落于下风。因此卢氏人若找名副其实的始祖,在没有最新的史料证据出现之前,应该是在髙傒后裔世系中寻找一位率先标明卢姓,且先于卢敖之前的卢姓之人,因为在卢敖之前就早有卢姓了。

二、由姬姓演变而来   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咎邑(今河南咎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姓。

三、由国名演变而来   春秋时期的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的戢黎之后,以卢氏为姓。

四、由官职演变而来   两周时期的官吏若卢令丞(弓箭手统领)之后,汉朝时期的官吏若卢令丞(典狱官)之后皆简化为单姓卢氏。

五、由复姓演变而来   齐桓公后裔封地为卢蒲氏,葛卢氏后改为单字卢氏。北魏时期的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隋炀帝杨广赐河间人章仇太翼为单姓卢氏,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被北周皇帝宇文觉改为卢氏。闾氏族人闾云保(今陕西三原)被唐高宗李治赐准改姓卢氏。

六、由少数民族演变而来  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的“莫芦”族人后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明朝时期的西南从族,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泰楚噜氏,和喜瞻世等满族亦有部分改汉姓卢氏。

七、由兵器名演变而来   欧冶子所煅越剑,名湛卢,勃卢。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秦汉时期,卢姓开始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大举南迁。唐朝末期卢姓入闽(福建),宋朝末期入粤(广东)元、明、清之季,卢姓遍布中国大部地区。

由此可见,姜、吕、高、卢四姓血缘同宗,关系密切,皆为炎帝子孙。据《山海经》记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是姜姓部落之首领,后改姜姓。生于上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766年4月26日),卒年不详,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人。在位140年(公元前3216年-3077年),游于陕西省宝鸡市,葬于湖南省茶陵县(今酃县塘田乡陆原坡炎陵山)。其部落位于山东、辽宁及苏北等,距今已6000-5500年。

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排行,卢姓在中国大陆为第42位,在台湾地区为39位。中国卢姓总人口65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47%,以广东、河北、广西分布具多,占中国汉族卢姓人口的48%。

《卢氏族谱》装订细节展示

吾族渊源之考证

据祖辈口传(原籍家谱于文革时期失毁),我宁城县八里罕镇哈达沟村(原下八家岱,史称骆驼店)卢氏家族始迁祖哥俩,为卢云山、卢云河,只带家谱,未携家眷来宁定居,现今已传至第11代。而弟卢云河并未在此站脚,而是直接去了黑龙江省五常县,也有传是关东大青嘴之说。经多方考证,大青嘴(今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青嘴镇大青嘴村)卢姓祖籍与字辈均与我族不符,并非同宗。而黑龙江五常县确有卢氏大家族,然由何地迁居至此,尚未找到知情人,只好待考。

据卢振东提供手本,始迁祖卢云山原籍为河涧府德州市宁津县卢家大庄(具体地址不详),以此线索及迁居年代追溯,1992年版《宁津县志》记载,清乾隆年(1711-1799)间,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即隶属当时的河涧府。

又据《东卢村.史记》记载,明朝卢氏祖先卢万足由山东青州诸城携家带口迁入宁津镇(史称卧牛岗)定居,以姓命名卢庄,后因族人繁衍昌盛,人口众多,于清朝中期以土地庙为界划分为东卢和西卢两个村。

再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2年(1369)省密州,诸城隶属青州府管辖。1370-1417年朝廷为缓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实行大移民,先祖卢万足携家带口由诸城迁至当时的宁津县卧牛岗定居,并取名卢庄。

《卢氏族谱》彩页展示

清朝后期乾隆26-45年(1761年前后),清政府实行统一的由内地向内蒙、黑龙江等边疆地区的移民政策,我祖卢云山又自山东宁津迁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镇八家岱沟门(现哈达沟村)定居至今。据祖籍宁津县宁津镇东卢村支部书记卢振强提供的《东卢村史记》和“旁系字辈排序”及年代推演分析,山东省宁津县卢姓至今已有27代历史,辈分排序均各支脉自成一体,因历史久远,保存下来的族谱少之又少,现仅存一旁系支谱,与八里罕哈达沟卢氏字辈“云、超、俩字辈,殿、学、俊、宝、广、振、万”大相径庭。分析其原因如下:

1、宁津镇原籍第一世祖卢万足有四子,各自立一谱,也因年代久远,族谱失传,字辈混乱,支系不清,无法理顺。

2、此字辈排序并非本系,而是旁系,故字辈排序不统一。

3、山东宁津与内蒙宁城卢氏字辈除“云”字辈外,有5世同字不同辈,说明其中一方未按原家谱字辈排序。

4、“云”字辈在山东宁津与内蒙宁城在世代年限上相吻合,两地均属第十七代世祖,为同字同辈,同宗同族。

5、祖籍“宝、振”两代与宁城“宝、振”两代同龄不同辈。据《东卢村.史记》记载,其中有卢宝瑞一支,为卢振强之曾祖父辈,与我族七世“宝”字辈属同龄人,应为我近支一族,然本支先人已逝,卢宝瑞本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结束后参加解放战争,解放后被安排到天津市某单位任领导工作,后无音讯。老家有一智障侄子,未婚无后,再无他据。经上述综合考证,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宁津镇宁城街道惠宁社区东卢村乃我祖籍原址无疑。

据《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记载,秦朝初期广招贤士,居于河北定兴县固城镇的卢敖(前275年-前195年,字雍照,髙傒第14世孙)被招入朝,任五经博士,为秦始皇寻找古仙人羡门、高誓及芝奇等长生仙药,卢敖入朝后,其子孙迁居涿水(今河北涿州,即范阳)。后见秦始皇刚愎拒谏,专横失道,于秦孝公末期隐退涿邑,以范阳为郡望。其后因爆发瘟疫采药于青岛诸城,隐居故山,在故山的扁鹊洞炼丹(煎药)救民(后故山改为卢山,其扁鹊洞改为卢敖洞),并定居于此。后汉武帝为感其恩,在此建立卢氏县,沿袭至今。

《卢氏族谱》世系展示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