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字是中国男性最重要的起名依据,代表某一家族男性成员的世序,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份之间纵向代际顺序关系,相同辈份之间横向平等关系。辈字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而且是家谱中需要预先确定的内容,目的是防止家族成员辈份混乱无序。
辈字一般由族长、尊长或家族会议决定。辈字对男人的影响仅次于姓氏,是个人无法改变的。父母或本人可以决定用不用这个辈字,却改变不了自己在家谱中属于这个辈字。既是不用家谱中的辈字,也不能犯忌使用父辈祖辈人的辈字。
辈字在家谱中的数字很少,份量极重,是家谱的精华,是对外的名片,关系家族的命运、个人的时运,制定难度极高。人的长相先天遗传决定,人的名字后天人为决定。
何人何时定榆林辈字
据西邢村贾氏家谱记载,7世祖世科迁居榆林后,12世振字辈仍与邢村相同。13世时,有了榆林贾氏“永学文景修鸿玉”七个辈字。
那么,何人何时定的榆林13世以后的辈字呢?应该是12世“振”或11世“汉”于1730年前后。
在二组微信群里,我曾有短文分析过,邢村第一部家谱很可能是第5世“人”字辈晚年所创,主要依据是人名带祖的可能性小。第3世之所以在家谱里叫祖尧、祖舜、祖禹,很可能是孙子不知爷爷的名讳,尊称为祖。
第5世某人在写家谱时,不知其祖第3世的名讳,也不知还有第1世中权和第2世业勤、业广。他可能从第3世开始,为家谱排了十个字:“袓心人凤世,自以成王振。”而榆林续辈字的人,因为失去了与邢村老家的联系,并不知道邢村有十个辈字,仅知道祖上传下的“凤世自以成汉振”七个辈字,所以,为了和已知的七个辈字对应,续写了“永学文景修鸿玉”七个新辈字。
这七个自续辈字,大约用了二百年,即从1730年,用到1940年前后。1940年前后,18世贾鸿恩(锡三)、18世贾洪喜和19世贾玉珂,三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村志记载,鸿恩、玉珂二人为本村孙庆咸先生开办的私塾同窗),为满足急需,三人共同商定20世用“维”字,还初议了21世用“长”字(一说水字)。本次家谱编委会,根据多数人起名的实际,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民主讨论,通过正式会议,确认并在二组微信群里公布了21世用长字辈。同时,根据22世以后已经无字可用、亟待增加辈字的状况,五州,洪钛,玉平,海军,金五等人,共同参与,反复商讨,新续了七个辈字并编写了榆林贾氏辈字歌:
中叶舜心人凤世,
自以成汉振永学。
文景修鸿玉维长,
浩善熙泽勤智祥。
17世修字辈的名字,大多把修字放到名字最后,叫贾某修,这种起名形式叫倒派。为增加辈字使用的灵活性,以后起名时这种倒派形式也可以运用。
榆林贾氏题名录(辈字歌)于2020年6月家谱编委全体会议,正式通过。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