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城关镇程氏首次编纂的《程氏族谱》编后语



岚皋县城关镇程氏首次编纂的《程氏族谱编后语

十年前,我已经在思考编纂族谱的事宜,苦于没有原始家谱做为谱样,为此,我对编谱是一筹莫展。经过几年的思考,于2022年底,我才开始从兄长们的只言片语中,去收集整理零碎有限的家族信息,这是我编纂本次族谱,唯一的线索和依据。

结合搜寻家族的由来及迁徙与发展,利用网络,历时两年多,查阅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全国所有程氏家谱信息。特别是湖南、湖北、陕南与我程氏有关的线索,以及全国各地程氏后裔,到湖南、湖北寻根问祖的“寻根记”等各类文章,多达百余篇,近百万字。凡涉及到湖南、湖北程氏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在一次次寻宗失望中企盼有所收获。

通过祖籍分析,仅仅知道明清时期的祖籍在“湖南湘潭县,槐树庄,程家老屋”。这样寥寥简单的几个老地名,经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沿革变迁,已是物是人非。经查,湘潭县分水乡有个槐树湾村,后改成槐树村,现改为槐北村,附近地图标有“程家老屋”,整个湖南也查不到“槐树庄”这个地名。湖南湘乡县也有个横塘程家湾“老屋”,在湘乡县档案馆现藏有491部家谱,可唯独没有程氏家谱。


从字辈分析。现有字辈“…荣昌,永远正强”,与全国所有程氏字辈分析对接,无一类同。湖北孝感、黄冈、黄陂、武汉等程氏,宗谱都有“正大光明”四言十六字辈。因为最后四字为“世代荣昌”,不由得我高度关注。我便从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字辈的由来,到民国元年(1912)父辈的出生,共413年。对各程氏字辈的演变、对比、推算,长达半年之久,并与孝感程氏宗谱编纂《敬宗收族》微信群共同探究,最终无功而返。

从我国古代家谱的发展史进行了研究分析。家谱在明清时期以前,只有名门旺族和大户人家才编有家谱。作为衣食难保的穷苦人家,既没文化,也没编纂家谱的精力和意识,大多数家庭根本就没有家谱,更谈不上字辈。也许,我们的祖辈与大多数的穷苦人家一样,在清朝乾隆以前就没有家谱。

回过头来,又从陕南移民史进行研究分析。清朝时期的移民潮比较频繁,凡移民到新的居住地后,朝廷官员都要进行户口登记。为了便于统治与管理,进行移民教化,首先要搞清每个家庭的社会关系。于是,朝廷派官差到户规劝落实编纂家谱,并组织有专门编谱的“谱匠”。况且,始迁祖被强行遣送移民到陕南时,还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哪能记得自己的家史和祖籍地的社会关系,更谈不上关心和记得家谱字辈。

由此得出结论,被烧毁的家谱,是始迁祖移民到陕南兴安府后编纂的家谱,其家谱字辈是我程氏家族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因此,一但被烧,就无从获悉。

星转斗移,“荣”字辈上世系,几百年如白驹过隙,家谱被火舌吞噬,家族的历史也随之火焰而化为乌有。寻根问祖,茫无目的,终不能探寻。先辈们的生命足迹,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无息,不为后人所知,将成为永恒的未解之迷。寻根问祖的遗憾,只能留给后世,留给历史。

在编纂族谱的过程中,得到了家族成员的信任与支持,积极提供各家庭成员的资料信息。兄长程远贵、程远明、程远礼和姐程远翠,尽其所能,口述家史传闻。特别是程远双兄,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时期,对贺家塆支系的家史回忆,算是为《程氏族谱》编纂作出了最有价值的功绩。在编委会和工作委员会各成员的大力支持下,编纂工作进展顺利。程远雷、程沙、柯尊芳、杨志山、邱兴文、刘德英、秦春燕,不失时机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各家族成员的资料信息。李宁华积极组织各个家庭照片的拍摄和收集。陈明星、程娟认真细致的修改与校对族谱稿件。程正友提出捐资倡议,程正银精心组织各家族成员、姑舅表亲、外侄外孙,前后三代,积极响应,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为谱册的编印、祖坟的修善、会务组的开支,奠定了资金保障。整个族谱的编印,凝聚了家族成员和姑舅表亲的共同心血,值得庆幸、庆贺和赞扬。

通过编纂《程氏族谱》,也唤醒了家族意识,折射出血脉相承的执着与信念,展现出真挚深厚的血肉亲情。为激励后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发向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纂族谱,不仅仅是追溯血脉,更是对家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心灵寄托。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整理兄长们的口述,梳理现今各支系脉络,整理各家族成员的个人信息,收集珍贵的家照,载入谱册,为子孙后裔留下家族历史文化遗产。此乃责在当下,利于后世,祈福子孙。

甲辰年(2024)仲冬初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