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甲高同德王氏支譜》首序 · 王会卿撰
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它记述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渊源,世系及生婚卒葬,抚育继嗣,迁徙移居,刊明长幼,甄别亲疏等不断发展的家族历史,是后人寻根溯源的依据,更是海外华人及流散在外地后裔认祖归宗,追念先人的依据。
炎黄子孙必有其祖,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根和源。我「同德王氏」始祖斯瑜公于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年)携子文福、文礼由湖南浏阳菜花山迁湘乡县四十八都同德乡大村李家湾(今双峰县梓门桥镇)立基。清康熙庚辰初修族谱时定名为「同德王氏」。后在水口建立宗祠,定堂号「敦伦堂」。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六百三十多年,传数十余代,子孙遍布海内外。
同德王氏族谱自康熙庚辰年首修后,又进行了五次修谱,二〇〇七年完成六修。嘉庆庚辰年三修族谱中记录我支族人系「湖广填四川」时,王千蒸位下一支,由王昌材携子隆富、隆高往四川夔州府奉节县大河边五里铺坎上立业(今属重庆市)。另一支由王昌罗携子隆高、侄子隆桂往陕西安康立业。我支族人二百多年与湘乡族人失联,至使三修族谱之后的几次修谱均无相关记录。
二〇一九年我支远在美国的族人王樱洁(正字行)提议编修家谱事宜,得到族人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决定编修「奉节甲高同德王氏支谱」。
为编好本支谱,一是组团赴湖南双峰县寻根问祖,族亲们赠送了详细资料,为编谱奠定了基础。二是动员甲高、新治族亲寻找旧谱,查记现存碑坟,收集整理族人资料,理清世系脉络与关系。经过三年多时间才编辑完成。这是值得庆贺之事,也是一桩功德昭彰之举。填补了我支族人二百多年在同德王氏脉系延绵记载之空白。在此,特向双峰同德王氏族亲致以深深的敬意,向为此付出艰辛的众族亲致以由衷的感谢。
我深信,本支谱的问世,一定能进一步増强族亲们知根、思源、怀祖、敬宗之情,增进各族亲血脉亲情,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爱家,促进民族昌盛,以告慰先祖之灵。
二〇二四年五月于北京
王氏家训十六則
孝父母 宜兄弟 和妻室 谨内外
教子孙 保祠墓 重谱牒 联宗族
正名分 遵公断 矜茕独 严抚子
行冠礼 慎婚礼 尽丧礼 謹祭礼
王氏家规十六则
戒忤逆 戒淫乱 戒侵葬 戒争讼
戒睹博 戒行凶 戒罔利 戒听妇
戒纵子 戒溺女 戒嗜酒 戒游戏
戒窃盗 戒信邪 戒左袒 戒奢华
跋 · 王会卿撰
我支族人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同德王氏千蒸公位下昌材携子隆富、隆高到奉节县五里铺立业的后裔。五里铺(位于奉节新、老县城之间,距老县城五里)一带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且易受夏季长江涨水之苦,常常被洪水淹没,难以为生。(现该地因三峡工程已被淹没),到运字辈就迁至奉节甲高坝,以农耕为生,大部分人在甲高繁衍生息。到昇字辈,昇梅(葬甲高)之子平友则迁至奉节新治立业。二百多年以来,已繁衍十代至「才」字辈。
奉节甲高同德王氏支谱的编修工作自二〇一九年底启动之后,就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达三年之久,全国处于防疫期,一切活动均处于停滞状态、就连外出打工人员春节都不能返乡团聚,资料收集工作只好停止下来。直到二〇二三年始才陆续放开管制,资料收集和编修工作得以启动。
为查找资料,曾专程拜访了重庆市王氏总会荣誉会长王崇溥先生,寻找相关信息。
二〇二三年三月十三日,由王会卿、王会蓉、王超(翼字辈)三人组团分别由北京、重庆和深圳出发在长沙汇合后一同前往双峰县寻根问祖,受到族长王会有和族尊们的热情接待。三月十四日,陪同我们参观了斯瑜公故居,王氏宗祠旧址和新址、斯瑜公和自清公的坟址,参观了我国著名画家王憨山先生故居,赠送了六修族谱相关资料。卧雏和王雪松还赠送了他们创作的字画作品,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向湖南双峰同德王氏族亲们表示衷心感谢。
王樱洁得知我们到湖南双峰寻根问祖的消息,有感而发,写了「高堂双峰省亲題记」,以资留念。(附后)
我支族人由湖南湘乡迁徙到奉节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清嘉庆庚辰年三修族谱中以标题单列「千蒸公位下一支往夔州府奉节县大河边五里铺坎上」。世次表中,将昌罗和昌材两支均列入,其中一支为永瑞之子昌罗携子隆高及侄子隆桂前往陕西安康立业。剩下一支就应是迁徙至奉节的族人,即由昌材携妻汪氏、子隆富、隆高在奉节县大河边五里铺立业。
同德王氏续修房谱(百兰公房谱)中,有昌材、妻汪氏、隆富、隆高的出生日期,阙四人的去逝时间及安葬地,可见他们到奉节后就再也没有回到祖籍地,推测应葬在奉节,因五里铺被淹没而无从查考。
隆富、隆高为两兄弟,系同一血脉,而隆高配徐氏,隆富则无配的记录,因此将奉节甲高镇运达,运逵等五兄弟列为隆高后裔是可信的,昌材应为奉节甲高同德王氏先祖。
疫情解除后,两地族亲不辞辛苦,走族寻亲,上坟寻碑,向长者收集资料和名单,我们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经整理编排,终于在二〇二四年五月底完成,满足付印要求,借此机会向提供现场考证及资料后去逝的王会春、王会啟致敬。向參与资料收集和交通支持的族亲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编辑中,我们用了大量篇幅将斯瑜公及以下与我支族人有关联的先人资料列出,以弥补我支族人脉系不清和资料缺失的问题,以达到明宗敬祖,知源睦亲之目的。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以前没有涉足此类工作,缺乏经验,难免有遗漏和差错,请族亲们谅解,所缺资料请族亲们予以补充完善。
王会卿撰
二〇二四年五月于北京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