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氏族谱修谱后记



后记

浩瀚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姓氏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路悠悠繁衍生息的艰辛历程。家谱是姓氏文化的主体,它像一条连绵不断的生命之链,将同姓、同宗族的人紧密地连通在一起,它对于加强族人的团结、增强族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同心协力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修谱的初心。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孙之身,祖宗之所遗也。如木有根无根则枯,水有源无源则涸。饮水思源,认祖归宗,缅怀先贤,传承优良家训家风,乃我族人之美德。然,我祖传《鲁氏族谱》或因“文革”被毁,或盖房修屋被遗失,故而不能失而复得,实为对祖宗之不敬,我辈之大过也。由是,年过八旬不知其祖父名讳者有之,不知其支脉世系者存焉,实为憾事。

痛借之余,亦有思考。今逢昌明盛世,国泰民安,感世修谱,天赐人愿,族人重修《鲁氏族谱》之声日高,我等亦感同身受。说来,萌发重修族谱的念想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只是那时工作在身,虽为平平一教师, 但却是个本份之人,一向敬业守规,尽职尽责,以求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但是,重修家谱的事一直惦记在心,每逢闲暇回老家时,就找老者攀谈,询问有关前辈的人和事,一并笔录收存。

据当年逾九旬的鲁文定老人讲,祖辈代代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过来的一行众移民中,有鲁姓三兄弟,长者宽厚仁慈,高风亮节, 很顾人。当行至现在的艾庄乡鲁湾村时,就先把老三安顿下来。根据当时的律令,同姓同宗者不允许同迁一地。于是老大尔后就把老 二安置在现今的湾鲁村。《许昌县地名志》云:“明代,元鲁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因建村在一条古河(俗称禹河)转弯处,故名。”最后,老大定居在许昌城东鲁庄村。
2014年春的一个周日 ,我曾专程到鲁庄村走访,在村委会大门口,有幸见到时年83岁的鲁书银老人,说起两村鲁姓的渊源,老人极有兴致地说,据老辈相传,古时有一年,你们村重修村庙时出了好多树,通知我村过去分树,由于路途遥远,不便搬运,就由你村自行处理了。由此则可印证两地鲁姓的血缘亲情。而我村一组大皂角树下古井口所砌的那通石碑,是清雍正年间重修村庙时所立的碑,这一点与鲁书银老人所说的重修村庙一事相吻合。

和书银老人话别,我想到他们的祖坟看看。途中,从后面赶,上来一位骑电车的人,年约六旬,名叫鲁金成,一听说我要去看祖坟,便热情地要我坐上他的电车前往。到达后,他便指点着给我述说祖辈的一些轶闻传说,并领我查看了清乾隆年间的两通墓碑,其中一通是朝中一吏员率众子孙给亡父所立。纵观整个坟地,足有七八亩大,亦非三二百年所能行成的。

又过了不久,经熟人介绍,我又专门会见了在县电业局退休的鲁留信,老家在鲁湾村。两人虽素昧平生,但一见如故,切入话题后,感情的闸门一下子便打开了。从两村鲁姓的渊源,到如今相互的往来,相谈甚欢,十分投缘,均感相见恨晚。

事有凑巧,在一次家里装修房子时,请了一位安防盗窗的师傅,是个女孩。闲聊中我问“咋称呼你呀?”“我姓鲁。”“哦!一家子哩。哪里人呀?”“城东鲁庄的。”我更有了兴致。“那你知道鲁全成吗?”“那是俺爸哩。”呵,太巧了,越说越近,谁知更巧的事还在后面。

又没过多久,一次我在理疗店做理疗, 有位名叫艳丽的女孩给大家传授中医保健知识。讲毕我问她贵姓,她说我姓鲁。呵!又是一个鲁姓人。我又问“你是哪里人呀?”“老家是鲁湾哩。”“那你认识鲁留信吗?”“他是俺爸哩。 ”哎呀,你说巧也不巧。此前见到两位 女孩的父亲,是有意而为之;后面,见到两位女孩, 则是无意中之巧遇,太神奇了。也许,这就是鲁姓同宗同族一脉相通的血缘亲情和心灵感应吧。

2018年清明,在深圳创业的族弟国森回来见我,谈及重修家谱的事,我虽早有此意愿,但当时染病在身,无力顾及。可细细想来,我族能为者有之,只是或落户他乡,或任职在外,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可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啊!掂量再三,我便答应下来,只有做“无虎”之“山猴”了。国森说,先保养好身体,慢慢来。

怎奈,不争气的身体一直被疾病缠绕着,心里非常着急。但初心不忘,念兹在兹。为整理一些相关材料,只要身体稍微好一些,便正襟危坐,秉笔虔诚地写出一点,断断续续,日积月累,坚信假以时日,终有斩获。修谱本是一件极严肃又严谨的事,急不得,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草率,以免有悖于先祖,贻误了后代,亵渎了自己的神圣职责。

直到是年仲秋,身体才慢慢好转起来。九月,经协商,遂成立了以国钦、国森、献甫、国荣、国乾、献文为成员,以福海、金铭(新成)、天申、献忠等为顾问的族谱编委员会。编委们凭着一副热心肠,在祖谱失传的情况下,为收集相关信息,冒酷暑,迎风寒,走街串巷,逐户采集。大家本着尊重历史,立足当今,重事实,求精准的原则,几次三番地跑档案馆、图书馆、县志办、文史委等,访专家,借县志,翻图书,找样本,反复论证、参阅,以求客观、合情与合理。

为使族谱更加完善,我和国钦爷曾到灵井和蒋李集大朱村走访。相传炳振家近门老辈有三兄弟,其中一个因扛长工落户在灵井南下坡;另一个是木工,因长期在外做活,后落户到蒋李集大朱村,彼我三地鲁姓同宗同族,血脉相连。为此,灵井族人国焕和大朱村族人本法提供了各自家族的相关信息,为族谱的完善操心费力,功不可没。世事沧桑数百载,今朝夙愿得实现。自2018年9月成立编委会至今,历时一年又七个月,众族人企盼的我《鲁氏族谱》终于要付梓了。在编修过程中,几位顾问提供了不少即将遗失的极有价值的信息,广大族人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有的献智出力,有的解囊相助,这对编委们是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得到了建安区民俗协会主席韩晓民、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处长鲁幸福、原县实验小学校长邢惠君、县三高校刊主编杜天明、小召冯堂《鲁氏族谱》主编鲁根发等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在此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鉴于族谱跨越年度大,内容浩繁,又无祖谱可鉴,特别是编委们水平能力所限,该族谱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祈后辈英贤匡正补遗,以臻完善。

是为后记。

七世献甫
二O二O年四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