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树立好家风,学习好家训。古今名家传世家风家训小故事,带领大家共成长。

清明节到来,人们纷纷到先辈墓前祭扫,并诉哀思。在祭扫、缅怀先人这一习俗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后人对于先人遗风的追思与传承。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大多数家庭、家族都会留下家风和遗训,而古往今来的家训便是这些家传风骨的集中体现。家训,是某一家族的先辈对后辈的教导和训诫。家训有多种载体,包括书信、诗歌以及单独成书的以家训为名的专辑、出版物等。“家训”是某一家庭或者家族中父祖辈对子孙辈、长辈对晚辈的训示训诫,是先人对于后人的谆谆教诲、殷殷期望。家训中饱含了先人、长辈对于家族后代的期待与怜爱。

名人家风家训训诫图

刚刚去世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1921-2017)曾经在为《古今家训经典》所作序言中提出,家训实际上关注了六件事情: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其三,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四,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其六,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即分享先人的人生经验,为后世子孙指明前途、少走“弯路”。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一)

周公著文诫成王

在中国,“家训”最早可追溯至《尚书》。其中的《无逸》一篇便是以训诫后人为目的的文献,是为家训的鼻祖。

西周初期的周公(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过了两年病死,周公一直辅佐周成王),在文章中教诫周成王要重视农业生产,这样才能知道百姓的生活依靠。文中,周公还以殷商王朝中诸位贤君为例,讲述了勤政爱民方可享国久长,而不重视农业生产、不理国政则享国短暂的道理。他列举周文王实行温和政策、重视底层百姓的心声诉求从而统治长久的事例,告诫成王当“无逸”于政事。之后训诫成王不可过度纵情于观赏享乐等安逸之事(“无淫于观,于逸,于进,于田”),并告诫成王要包容、鼓励臣下讽谏献言。最后劝勉成王凡事要多从自身出发,省己之过而不要迁怒于人并反复叮咛要牢记如上训诫。真乃“深暖永叹,意味悠长”,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如在目前,拳拳之情恰在心间。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二)

孔子家风家训小故事图

孔子以“礼”诫后人

圣人孔子以《诗》《礼》教子,西周时期重“礼”,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为之深深折服。孔子希望以“礼”训诫后人,并以“礼”训诫天下。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之子孔鲤一次从庭上走过,孔子问他学《诗》(《诗经》)了没有,孔鲤坦诚地回答“没有”。孔圣人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学《诗》的话,如何能开口说话?”孔鲤便退下学《诗》去了。又一日,孔鲤又从孔子面前走过,孔子这次倒是相信了孔鲤一定学过《诗》了,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儿子有没有学习《礼》。孔鲤倒也实诚,坦言还没有学。孔子语重心长地教导到:“不学《礼》的话是无法在世上立足的。”孔鲤便退下去学《礼》去了。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三)

孟子家风家训图

孟子得教成圣人

亚圣孟子是好家教的直接受益者。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除此之外,还有孟母断织的故事,就更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家训。当时的孟子还没成为“子”,只是一个叫孟轲的孩童。孟母见他放学回家便问他今天学了哪些东西。年少的孟轲敷衍说:“还是那些而已。”孟母听了二话不说,拿起刀毁了她正在织的布。孟轲吓了一跳,问母亲为何这样做。孟母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像我把这布剪断一样。君子修习学问是为了广博见识、在世间树立英名。所以这样的人能够定而平和、动而避祸。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免不了要遭祸患苦难。女子在家要照顾好家人的衣食住行,而男子则要重视自己德行的修习,你如果不重视修习自己的德行,将来就免不了去当那作奸犯科之徒!”孟轲见母亲说得如此严正,便收起了顽劣,日夜勤奋学习。后来,孟轲拜孔子嫡孙子思为师,终于成了孟子,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儒,成了儒家文化中尊奉的亚圣。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