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故事 黄氏家族起源及迁徙



家谱故事 黄氏家族起源及迁徙


黄氏,系承陆终,始祖为伯益,为我国当代百家氏第八氏。人口大约有二千七百万,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二。

黄氏起源有三支。出自赢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氏赢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即涂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范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泰氏,越氏合称赢氏十四代。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隋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迁徙分布:黄氏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氏族人散居四方。有的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南北境)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一支内迁到楚都郢,又一支迁到江夏安陆。秦汉之时,黄氏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薇等地。

黄氏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土族大举南迁,使黄氏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氏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氏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氏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福建,广西等地望族,第二,第三支(略)。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黄氏先祖黄廷礼,邱氏夫妇之碑文记载及黄文帮,黄建章,黄立章,黄孝章,黄阵章等多位年长者在世时的口述石泉黄廷礼支系黄氏家族是黄峭公之上官氏,吴氏,郑氏三夫人之二十一房子某子的后裔。黄峭公又名黄峭山,号青岗,字仁静,名岳。

是五经先生黄惟淡之孙,黄锡之长子,生于公元871年,卒于公元953年,享年82岁,系建昌府水城县禾坪里头坎村上井人(今邵武县和平镇)

他自幼随祖父长大,年轻时兴义师平匪安民。晋王李克用赏识,随其平乱,历职:千夫长,千户侯,工部尚书。唐亡后,回邵武治学,行医。创业壮举为世人称赞,有《圈论》《黄峭山传书》《四景诗》《遗子诗》传世。唐亡后,朝廷迁徙,连年战乱。黄峭山意识到只要勤劳精耕细作,外出谋生比在禾坪有发展前景。他还观察认识到:多寿多忧,多男多惧,燕雀恰堂而殆,鸽鹤巢林而安。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二,黄峭山八十寿诞,在盛大姻亲席上,黄峭山向妇人,二十一房子宣布:家中所有积累铜钱80贯,金银800余称,均分给二十一房子,每人发给族谱一帙,官,吴,郑三位妇人名下苗長子侍奉温情外,余18房子不许恋一方故土,信步天下另立基业。择栖相地而居。另分给18房子每人“瓜子金”一斤,骏马一匹。接着宣读了一首“认亲诗”祖媽,上官氏,吴氏,郑氏亦分别念了一首诗,此外,还宣读了二十一字分散歌(附后)。

吾祖籍系广东省。前清康熙年间,吾祖由广东省邵井正坪县迁兴安(安康)汉阴县城北坡居住多年。乾隆初年吾祖又迁移到石泉前池河偏桥子北坡居住(今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黄迁礼系彼此生长人氏。同治二年黄廷礼携弟黄璋礼又徒迁到中坦河老院子(今石泉中坝乡中坝村一组)定居。后期黄璋礼分居在施家山(今石泉城关镇红星村)。


黄其章

2018年9月18日书

黄廷礼碑文

闻之水有源,亦犹亦犹乎,人之有祖,鼎之有铭亦犹乎,墓之有志凡人子追思祖德,岂可废乎也哉溯,吾籍原系广东前清康熙由广东省迁兴安,徙居汉阴多历年所迨,乾隆初年吾祖后迁本邑前池河,偏桥子北坡,吾父原系彼处生长人氏,同治*逆绕境吾父母携吾弟兄,乃迁移本县中坝河而定居,吾父耿介成性和平待人,兴家创业,克勤克俭教子训孙有义有方、督耕课读,费尽辛苦,搁书数语,后世莫忘,父命生于嘉皇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子时寿生,享年七十五岁。大限实禄--于光绪二十一年又五月十八日时寿终,聘买潘姓阴地一段契注十字穿心四丈,辈于五狼坝河南付姓老宅后,*作辛山乙向,永作佳城,恐后子孙繁衍,无所观型是以勒石刊碑以志尔。

—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三月刊立)

黄其章

2018年10月28日摘抄

(家谱故事 黄氏家族起源及迁徙内容摘自黄氏族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