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 为什么南方宗族比北方多




和锦秋文谱一起来了解宗族文化~

“族”所代表的含义是人群的聚合,人们最初对“族”的理解是基于对同类事物的归纳认识,到了周朝,“族”逐渐成为了父系亲属集团专有的称呼。“宗”一般意义上指根据父系世系原则所认定的那部分亲属,即宗亲。“宗族”一词,是一个“宗”、“族”各有发展过程,各有历史特征的二元结构。

祠堂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逐渐形成了南方宗族多,北方宗族少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宗族文化-政治

古代政权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离政治中心越近,社会受到国家政权机构的管束就会越多,同时管束的成本也会变得很低。可能你会以为越往政治中心近,宗族发展的机会就会越多,其实不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皇权和宗族权利是互利互惠的,但皇权从政策、经济方面都在打压宗族的权利。

古代宗族势力林立,有的地方甚至皇帝的话都不如宗族管用。这样就造成了越是政治中心,宗族越少的原因。“天高皇帝远”这句话广为流传,这也是宗族势力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都一般在中原和北方地区,因此北方就属于天子脚下,而南方就是权利的偏远地区。南方,更有利于古代宗族的发展。

宗族文化-历史

中国的历史是一个舞台,你方唱罢他登场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而每次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皇权都是靠的武力来夺取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北方连年遭遇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大批人口为了躲避战乱,迁徙至南方。永嘉之乱,南迁人口约90万,大批士族随着西晋政权迁移南方;安史之乱,100万人口南迁,直接改变南北人口分布失重的格局。靖康之耻,宋室南迁,累计南下移民500万,造成中原十室九空的场景。

在迁徙过程中,还有很多人为了抱团,不被别人欺负,获得更大的地位,人们甚至会改姓归宗,寻找大族的庇护,以保证生活的安定。

宗族文化-地理

中国地大物博,因为所处的地理、气候及文化等等都不同。这样导致了南方与北方具有显著差异。在中国古代,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因此成为兵家和朝代的必争之地。南方多丘陵山地,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比较利于宗族“闭门造车”的思想。

还有一个就是农业方面,南方气候湿润,降雨丰富,适合种植水稻,但南方多丘陵,所以需要合作才能种植,因此形成聚居的情况,慢慢的就形成了宗族。

宗族文化博大精深,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锦秋文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