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族谱开派祖曾参 曾子传略(附曾子简介)



你认识曾参吗?他就是曾子。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曾氏族谱开派祖曾参 曾子传略,一起来看!

曾子简介

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奥,乃曾点之子,溢封宗圣公,春秋时代鲁国南部武城人(今山东嘉祥县满酮乡阿城村),故后人称曾氏为武城世家。生于周歌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国历十月十二日。

曾氏族谱开派祖曾参 曾子传略(一)

曾子出生时,曾点已38岁,大齡得子,把儿子看得非常珍贵,遂以天上二十八宿之一“参"星命名。星有星野,遂以“子奥”为字。“参为白虎”,所以其家乡的南武山又名白虎山。

曾子六、七岁时,其父曾点就教他读书识字。等到曾子年龄稍长,曾点就把自己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六艺”知识传授给他。曾点还注意让曾子参加农田劳动,锻炼他的意志。十三、四岁就让他独白到野外打柴,后来又让他学习犁地、驾车。

曾子17岁从师孔子,资质比较迟钝,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能刻苦求学,将勤补拙,坚持每日三省其身,为处世修身之本。26岁时,领悟孔子忠恕一贯之道,在孔子三千弟子中,独得其宗。

公元前479年,周歌王四十一年,曾子27岁。孔子临终前,把曾子叫到身前,将年仅四岁的孙子孔圾(子思)托付给曾子。曾子以忠恕一贯之道,传给孔子之孙子思,子思又传给孟子,故有颤、曾、孔、孟配祀于孔庙,谓之四配。

曾氏族谱开派祖曾参 曾子传略(二)

曾子23岁时,在农闲的季节,就学者老师孔子的样子设教讲学。起初设教于自己家中,招收了乐正子春、公明宣、公明仪、阳肤等一批弟子。

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曾子与同学们一起为孔子守墓三年结束,大家挥泪告别。曾子回南武城后,一边农耕,一边设教讲学。他再次办学对教学内容作了重大改进,除传授六艺知识外,还特别重视用孔子思想教育弟子,常常原原本本地传授孔子的教导。故宋度宗皇帝诏曰:“孔子虽称颜回聪额好学,非三千之徒所同也,而其学不传,得圣传者,惟独曾子"。

曾子和孔子一样是主张积极参与政治的。孔子过世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曾子推行仁德,首先选择的途径是入仕为官。曾子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便离开鲁国,到达齐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子不满田成子独专齐政的做法,又回到鲁国。公元前471年,周元王五年,曾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到达楚国。楚惠王热情款待,让曾子做了客卿。曾子决心大干一番,实现自己的抱负。不久便发现自己与楚惠王及其他大臣意见往往不合,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便辞职从事专门教学。

在楚国,叶公沈诸梁很看重曾子,让曾子在他府上办学,并让曾孙沈犹行拜曾子为师。在叶公的影响下,很多达官贵人都把孩子送到曾子处去求学,弟子很快发展到六、七十人。曾子在楚国,通过办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说:"君主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君主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君主一人贪婪暴虐,一国就会兴起动乱。国君的作用如此的关键。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可以使国家安定。”“光舜用仁爱领导天下,百姓就跟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百姓就跟者凶暴。帝王的政令如果与他喜欢做的事相违背,百姓就不会服从。因此,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必须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他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道却劝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者去做"。

曾子又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所以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赢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稍,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成内在根本,那就会与民争利,向民劫夺。因此,君主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君主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所以对人说出违背情理的话,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来回敬;用违背道义的手段得来的财富,也会被人用违背道义的手段掠夺去。”

曾子还讲到举贤的问题,他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也才能恨人。发现贤人不能举荐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把他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这就是过错。喜爱人们所厌思的,厌恶人们所喜爱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祸必定要降落到自己身上。因此,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到他,骄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曾子也讲到理财的问题,他说:“创造财富也有个大原则,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但是,“国家不要把财货看作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曾氏族谱开派祖曾参 曾子传略(三)

公元前469年,周元王七年,曾子受费国国君的聘请来到费国,帮助国君治理国政。后来曾子发现费国也不是理想之地,便回归故里,再也不去做官。第二年,曾子受武城大夫所聘,设教于武城。

公元前466年,周贞定王三年,曾子看到鲁国君臣不和,战乱频生,便离开鲁国到卫国讲学。直至公元前456年,周贞定王十三年,曾子一直在卫国讲学,并过者清贫的生活。往子、让王》说他在卫国的时候,穿者以乱麻为絮的袍子,没有完整的表面,面色浮肿,手上和脚上都有老茧,常连续三天不生火做饭,十年不做一件礼服,戴正帽子却没有帽带,抓住衣襟就露出了胳臂,穿上鞋子就裂开了牌后跟。但曾子安贫乐道,仍飘摇者束发的启唱偏颂,声音充塞天地之间,像蔽响的钟磐。并说:“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赶不上,但是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位,我有我的道义,我有什么感到不足的呢?"

公元前456年,周贞定王十三年,曾子应家乡父老乡亲的要求,从卫国回到家乡南武城,继续设教讲学。至公元前443年,周贞定王二十六年,曾子儿子曾元入鲁为官,曾子迁居鲁城继续设教讲学。

公元前436年,周考王五年,曾子70岁,感到自己年老了,不能再靠讲学传授孔子的思想了。那么,靠什么把老师的学说传授下去呢?他想到了著书立说,于是他组织弟子在他的指导下开始编写书籍。他们首先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起来,最后以子思为主编辑成《论语。同时,曾子认为自己也应有书,于是在乐正子春等学生协助下编写出《曾子十篇、传经》、《大学》等书。这些书以忠恕仁义道德为主体,概括儒家经典之精髓,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说,对后世有深远的启迪。公元前435年,周考王六年,曾子在讲学、著书的操劳中病逝于鲁城,葬于南武城,即今山东省嘉祥县城南18公里南武山下,享年71岁。

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是讲学。由于他教育得法,弟子中有成就者不乏其人。

最著名的有子思、乐正子春、公明仪等人,比较有名望的弟子还有单居离、公明高、公明宣、子襄、阳肤、沈犹行等人。

曾子上承孔子,下传子思,孟子又学于“子思之门人",孟子把儒学发扬广大。时至今日,儒学文化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致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曾子在儒学的形成和发展上直者不可忽的地位。

以上即是曾氏族谱开派祖曾参 曾子传略的介绍,若想了解更多,欢迎联系锦秋文谱王编辑18530831893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