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于图腾演化


导读

“图腾”一词,我国汉语的译意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并以此作为标志的某种自然物(多为动物)。”其物象为本氏族的祖先,是本氏族共有的标志和徵号-氏族的名称,进而演化为一个姓氏共有的姓源。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原意为自然保护神及其亲族。我国汉语的译意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并以此作为标志的某种自然物(多为动物)。”其物象为本氏族的祖先,是本氏族共有的标志和徵号-氏族的名称,进而演化为一个姓氏共有的姓源。我国最早的一批古姓就是由图腾演化而来的,盧字从“虍”,就是由图腾有虎象。那么,图腾是何时产生和怎样产生的呢?它同姓氏有何关系呢?通过十多年来对姓氏文化的学习,不才时下有了初步浅了解和认识。

据我国大量考古发现和众多学者研究,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中晚期至新石器时期,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漫长历史时期,在陕西省会西安市半坡和青海省柳湾出土的陶器上有人面鱼纹、鱼蛙纹的图形,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认为,其鱼蛙图形就是女娲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氏族的图形和徵记。蛙是两栖动物,产子很多,卵孵化为蝌蚪,渐长为蛙。古代蛙蜗同音、同义,表示女娲造人,为人类始祖母的象征。我国各民族的图腾祖先形象,有的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有的是虚幻的半人半神、半人半兽形象。古代神话、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就有很多半人半神或半神半兽的氏族部落的图腾。在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中,就有不少图腾崇拜,图腾产生的事例。由此可知,图腾形象既是原始社会人类氏族部落的族徽和标记,也是姓氏的雏形。图腾的产生是原始社会人类敬畏自然、祈求保佑的心理意识,图腾亲属观是最早的祖先崇拜;图腾的生育观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名称;图腾物象是最早的种群标志和符号;姓氏、人名、地名、族名、官名等均源于图腾名称。

姓氏图腾

20世纪以来,郭沫若、吕振羽等著名学者,运用近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结合考古发现和社会调查实践,在姓氏与图腾的关系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和新的认证,一致认为:中华古姓氏源于图腾姓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当代学者还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把图腾分为三类:一是覆迹。如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二是吞物。如禹母吞薏苡而生禹。三是遇异,如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据古老传说,文字记载、考古发现早在约一万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中华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关爱生命起源的原始宗教观念,通过“图腾崇拜"“祖灵祭祀”各种形式,绘制了各部族的徽符号和图形标记,从而孕育了中华姓氏的原始雏形。在考古发现的史前岩画,陶文印记中就发现有太阳神鸟、龙、凤、鱼、蛙、虎、狼、牛、羊等族徽标记,比文字的出现早几千年,直到各地出土的伏羲、女娲的画像石刻和民间广为流传的“兄妹相婚,抟土造人”神话传说,均印证了中华姓氏的悠久历史。距今三千年的商周甲骨文、金文中更有了系统、成熟的姓氏记载和传承谱系,卢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至此,中华姓氏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和社会进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了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民族。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和汉文字的产生发展,秦汉统一姓氏后,由汉民族姓氏普及到各少数民族冠以姓氏或姓氏汉化,传承至今的《百家姓》南宋时代出版和发行。相形之下,世界各文明古国和欧、美等地区,其姓氏的发祥和使用,要比我国晚几个世纪,甚至一两千年。古罗马共和时代(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才有了姓氏雏形的“家族名”的出现,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公元前一世纪,才形成了有固定格式、可世代相传的姓氏。之后由于日耳曼人的入侵,古罗马及欧洲人在长达四五百年的历史时期中却陷入了有名无姓的境界。意大利至9世纪各城邦市才逐渐恢复姓氏。英国11世纪时贵姓开始使用姓氏。法国人15世纪姓氏方于定型,德国人16世纪时姓氏才算形成。苏格兰、爱尔兰等民族18世纪尚未普遍使用姓氏。犹太人直到19世纪初才有了正式姓氏。印度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使用姓氏。朝鲜、韩国、越南人10世纪左右(相当于我国的晚唐、五代时期)才使用姓氏,而且多是我国姓氏传人或演变而成。日本人19世纪明治维新时广大国民才普遍冠以姓氏。
纵观中华姓氏的发展轨迹,它萌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因生赐姓的原始宗教观念,植根于“姓别婚姻"“氏明贵贱”的人类初始文明,发展于“封邦建国"“胙土命氏"的封建宗法体系,定型于大一统的秦汉帝国,鼎盛于“胡汉互化”的民族交融,凝练为炎黄子孙的血缘带,升华为民族复兴的人文情结,从而把形态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融为一体,涌盖了诸多领域和层面,构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切知识都是学而后知,用而后懂。我在姓氏文化领城原本是“门外汉”,是在走进姓氏文化领域的大门,读了些研究姓氏文化学者的专著,才学到了一些姓氏文化知识,认识到了中华姓氏由图腾演化而来,中华姓氏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和社会进化的重要标志,中华姓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体系,实在是太博大精深。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彰是了中华民族继承、弘扬和恒久传承历史优秀文化的决心和毅力。因此,在掌教耄耋之年,我要一如既往,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学习姓氏文化知识特别是卢姓文化知识,发挥余热,在研究卢姓文化中干些实事,以感恩祖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