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记载的沧桑巨变干氏先人——干玉荣



干玉荣传——纪念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干玉荣,生于公元1917年,卒于公元2000年,是一位饱经20世纪沧桑巨变的先人。爷爷生平坎坷,历经世事,恪守家道,所作所为尽显干氏后人之忠厚孝道。他竭尽所能,维护家族传承,精心留存闯关东一支家谱。此次续修家谱,皆因他冥冥护佑,后继有人,孝道得传,将他生平所历,娓娓道来,是对干氏家族精神最好的注解和诠释。

干氏家族历代为农,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靠天吃饭。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军阀割据、混战连绵、民不聊生。爷爷未及弱冠之年,到德州木匠作坊做学徒,这是他走出西王屯土地,告别农民生活,波荡一生的开始。爷爷一生是个木匠,生前一直没有丢下过手艺,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五级木匠,相当于现今的初级知识分子,月工资拿到60多元,能养活一家九口人。爷爷闯关东,也是从这个木匠作坊开始的。

干氏先人事迹介绍

父辈讲,木匠作坊老板因欠债,躲债外逃,把作坊丢给不到20岁的爷爷。一个小学徒,怎能应付天天逼债的债主,索性关上店门,一人独闯关东。当时,他为什么没有回西王屯,而选择了闯关东,其中隐情我辈揣测起来,原因有二:一是进城做学徒见了世面,开了眼界,不愿再回去辛苦做农民;二是闯关东蔚然成风,邻里相传,身边有人有经历,将他带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关东大地去。这股闯劲,贯穿他一生,这个“闯”字才是闯关东的精神。我们作为爷爷闯关东的后辈,虽没有像电视剧《闯关东》里那样波澜壮阔,但是闯关东干氏后辈,浑身都透着这股闯劲,行走天下的精神。是爷爷将这股勇气,将这股精神植入了历代为农的干氏家族血脉,并由此生生不息、历代相传。

爷爷初入关东,还是个年轻力壮,高大帅气的小伙子,身高能有1米82,浑身透着精气神。爷爷闯关东是从黑龙江阿城火车站扛大包开始的,扛大包就是在火车站台,搬运货物的苦力活。爷爷仗着一身力气,加上小学徒身上的灵气,关键爷爷会写毛笔字,逐步脱离苦力活,熬成写字开条的小头头。听父辈讲,爷爷在阿城火车站专管开路条。这关东,就这么闯下了,立住脚、站稳跟,顶天立地一汉子。闯的出去、吃的辛苦、精明能干、略通文墨,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爷爷是闯关东农民中的佼佼者。

而后,爷爷的亲弟弟玉贵爷爷也跟着爷爷来到关东,很不幸,玉贵爷爷不到20岁就亡故了。没有娶妻,没有留下后人,爷爷将二爷爷的尸骨,不远关山万里,不惧风暴冰雪,带回山东老家安葬。还按照老家风俗,为二爷爷娶一房“阴婚”,不枉二爷爷一世为人。至今,二爷爷的坟茔还在西王屯老家安葬。现代人眼中,高铁进关也就半天时间,可爷爷这一送,就得个把星期,这其中浓浓手足情谊,被爷爷用长长的铁轨印在了关东大地上,也永远印在闯关东干氏后人的骨髓里。关东瑞字辈兄弟,天南海北、历经沧桑,依旧手足情深。皆因爷爷这一举,家传深厚。

我的大爷、二大爷(我父亲排行第三)在东北出生,因二爷爷在东北夭折,太爷爷、太奶奶叮嘱爷爷,男孩儿在外不好养,容易夭折,爷爷便在1951年,将年幼的大爷(8岁)、二大爷(6岁)送回西王屯老家老宅,在太爷、太奶身边带大。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民族记忆。西王屯老家每家每户都有人饿死。太爷爷也在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大爷、二大爷、太奶奶在西王屯老家也快饿死,得到家书的爷爷从关东回来,带着政府批准,将母亲、儿子接回东北的“证明”回到西王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没有这种“证明”,是不让老百姓买汽车票、火车票的,就算你走出去逃荒,也随时都会倒毙在逃荒的路上。这次,爷爷用自己闯关东的生活智慧,办成了他此生最为浓墨重彩的一次闯荡。

爷爷带上他母亲、儿子还有妹妹一家三口,共七口人再闯关东。“证明”只能给太奶奶和两位大爷买火车票,姑奶奶一家能不能走出去还是未知数,走不出去就得在老家等死。爷爷将老宅的房门用砖头遮蔽起来,叮嘱姑奶奶,上不了火车还得回来。就这样,爷爷凭着“证明”、孝道、手足亲情,将他在老家所有的直系亲属,连根拔起,一并带走。凭着爷爷多年在铁路上闯荡的智慧,姑奶奶一家成功闯车,踏上回关东的火车。这一走,又多活姑奶奶一家三口人,除了太爷爷,爷爷保全了他的全家。

20世纪60年代,王震将军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后方调集各种工匠支援兵团建设,爷爷凭借5级木匠手艺再次融入迁徙大潮,支援密山县木材厂建设。这一支援就再没有离开过,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857农场工程队木匠。

1973年,我太奶奶在东北逝世,享年82岁。1975年,爷爷再回西王屯老家,将太爷爷遗骨背回黑龙江857农场与太奶奶合葬。从老家这一走,爷爷生前再没有回来过,这一走竟成他阔别西王屯的永别。这一走,是闯关东干氏后人对西王屯最后的记忆。

爷爷为闯关东一脉留存最宝贵的家族记忆,就是改造家谱“破四旧”运动,就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1966年席卷全国,这一运动,破除文物无数,古庙、古墓、古祠堂尽毁无数,古画、古字、古家谱尽皆焚烧。这一运动,既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切断历史、文化断层的开始。这一运动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对历史延续性的打击,后辈自有公正评价。在这轮风暴中,爷爷为了保全家谱,自行改造了家谱形式,将从山东老家带来的“主子”,整张黄表纸样式的家谱,一条条,一个个剪切下来,粘在硬纸折页上,随身携带,才保全了闯关东一脉的家族传承。爷爷固守家族传统,生前将家谱传给长子,又在长孙立事之后,讲解家谱。家谱已经变成他老人家,生前的精神寄托和教育后辈的法器,让闯关东的干氏后人,勿忘祖宗,勿忘我们从哪里来,勿忘我们将留在哪里。所有闯关东干氏后人,都将在这谱子上陪同他续写家族历史,铭记家族记忆。

爷爷晚年一直为奶奶的疾病操劳,奶奶是黑龙江省阿城县人,生育了十个孩子,存活7个。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她操劳一生,积劳成疾,晚年气管炎很严重,直到1982年去世。之后,爷爷一直与儿女生活在一起,过了近20年幸福时光。爷爷最后的工作是推着独轮车卖冰棒,我就是在爷爷的独轮车上度过童年的。爷爷每周会去集市上买两斤肉,每顿喝一盅白酒,古稀之后的爷爷,慈眉善目、两颊红润、腿脚利落,坚持自己耕种,从未见爷爷发过脾气,是个人人羡慕的幸福老人。爷爷的幸福中蕴含着饱经风霜的淡定,历经沧桑的平和,独闯关东的傲骨,延续家族的责任,完成使命的担当!

公元2000年,爷爷因脑血栓去世,享年83岁。与我奶奶合葬在密山市857农场公墓,二老对面是我太爷爷、太奶奶的合葬墓。爷爷因他一生勇闯关东,坚守孝道,维护手足情谊,饱含生活智慧,无愧先祖、含笑九泉、勉励后人、薪火相传。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