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松:上杨村郭氏家谱序言



  “树发千枝由本出,水流万里自源来”,寻根问祖,数典敬祖,传承薪火,勉励后代乃中华民族美德。盛世修谱,历史使然。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没有家谱,同族相见,叔侄莫知,同族血脉,祖孙重名。家谱作为一部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史,是以血脉流淌的记忆,是子孙根系之所在。编修家谱之目的在于让子孙后代知根知源,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凝聚血亲,教化子孙报本感恩。

  上杨村郭氏本为同根,祖莹东北角立有“上杨村郭氏祖茔”碑。祖茔面积大约250平方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产队平整土地时被覆盖。“文革”前二月二共同上坟祭祖。老族志在郭登科家保存,“文革”时“破四旧、立四新”时被收缴焚毁。据老一辈人回忆,祖茔地葬有五代先人,由于地面狭窄,不能再入葬,五个分支各自迁坟。祖茔龙脉佳穴风水宝地无片石祗字,世系分支难以捋须,始祖名讳无以稽考,悲焉。

  吾辈有幸适逢太平盛世,修谱之事被族人提到议事日程。在族长郭万杰倡议下,202035号,经“族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上杨村郭氏家族家谱编委会”,至此,编修工作正式启动。

  “编委会”成立以后,编委成员明确分工,通过反复商讨研究确立了编修家谱的指导思想: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同时还商定编写家谱的“凡例”、经费、排版、格式、装订规格等事宜。

  世事沧桑,神州动荡,数百年来我上杨村郭氏没有家谱。“问我祖先从何来”,祖辈相传“山西洪洞大槐树”,查“宜阳县志”移民史略,明洪武永乐年间,有此记载,但都过于简略,无以稽考吾始迁祖信息。族人也先后几次外出续谱,欲寻流、究源、寻根均徒劳无果。葬于祖茔的五代先祖,世系、名讳也不清楚。至于世系缺失问题,此乃时势所致,非吾辈所能也。若没有确切依据可以珠串链接世系的,”圣的,祖不可辱,祖不可伪托。我们应以历史唯物观,把“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完美结合。没有登录入谱的列祖列宗,是我们共同的祖先。辞祭:列祖列宗,功德无量,派衍全球,泽步四方,承先启后,千古流芳。每年祭祖,敦诚敦敬,谨备尊礼,恭敬圣灵,三叩九拜,敬请先享。祈我先祖,普降吉祥,佑我子孙,福禄寿康,英才辈出,万古恒昌。

  创修家谱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宗亲工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耗费精力和心血。创编之难,难于上青天。由于没有老谱,先祖世系失传,世系排序以何为据?“编委会”经反复讨论,研究决定:世系上溯时间,以祖辈相传的600多年前明洪武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移民时间为依据。每世按25年推算,至今共24世,祖营地5世再加上8代世系共13世。“德”字辈为18世,依次类推。“编委会”工作的重心,在于理清本村现今5个分支近8代世系的传承关系。各分支以能上溯到的先祖为谱始祖,按新编的40个辈分字派排序编写。

  此次修谱得到了全族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寻亲访友,查找资料。特别是“组委会”成员,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尽职尽责,不辞辛劳,宣传发动,筹措资金,攻坚克难,整理编写。先后数十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汗水和心血凝铸此谱,历经  年,上杨村郭氏家谱”终于问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上杨村郭氏家族人,爱国守法,尊老爱幼,忠厚仁慈,勤劳简谱,踏实肯干,安居乐业,重视教育,培养英才,男杰女淑,鸾翔凤集。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层出不穷,他们各奋其志,共展宏图。望我郭氏后人,不忘先祖,厚德载物。大力弘扬我“郭氏家族”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各自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等诸多因素,造成我上杨村郭氏家族世系和外界失联,先祖世系缺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望我郭氏后起之秀能查寻到我郭氏世系更多确凿的信息和外界续上脉络。了却我氏族人之心愿。

以是为序

郭武松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