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满怀敬畏感激之情,重修郑氏宗谱



  姓氏宗谱,自周朝始祖后稷开创家族史记载以来,已年绵不断数千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谱随着时空的延伸,记载着以人文为主体的每一个家族发展史,不仅是历朝历代正史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广大民众最爱珍藏的文史资料。
  历史上,家谱一直是广大人民的家庭、家族乃至社会中最广泛、最有效、最具影响的自我教育的教科书之一。但在时空走进二十世纪后,由于国家多难,半个多世纪的动乱,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使得民间收藏的姓氏宗谱绝大部分被毁,以致近一个世纪来,几乎所有姓氏宗谱没有人再行续修。使这一延续数千年的民间最广泛的传统文化,中断近百年。
  水有源,木有本,饮水思源,传承文明,祭祀祖先,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重要内核,每一个家族先人的优良作风与传统,都需要后人来探究、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无论是无形的、有形的、文字的,对社会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罗马的万神殿,伦敦的维斯敏斯宫,巴黎的先圣寺,华盛顿的阿灵顿灵园等,都巳成为全世界人民瞻仰与洗涤心灵的圣地。那些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与国家、民族同在,与先人、今人同在的有形文化,往往要比无形文化更为震撼人们的心灵。
  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绝大部分乡村中,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祖坟被推平,绝大部分姓氏宗祠被拆毁,唯有被民间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少数姓氏宗谱,尚记载着祖先的遗训和宗族延续的脉络,因此,宗谱就成了大部人们祭祀先人的唯一有形之物了。
  好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使整个国家和社会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使渊源流长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广大。续修姓氏宗谱活动,也在二十世纪末的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人民又自发的广泛开展起来。
  我家原来也珍藏有一部《郑氏宗谱》,少年时曾背着父亲偷偷地翻阅过,虽然看不懂里面的内容,但自那以后,宗谱似乎就一直留在我的印象中。可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家中珍藏多年的宗谱也在“扫四旧”中被毁。为此,似乎一直有一种责任感无形的驱使我要重修郑氏宗谱。这一念头总是时隐时现的没有间断过。步入中年后,就更有一种紧迫感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就有意向要续修宗谱,只因找不到老谱,无据可依,一直未能如愿。此后,我在1998年、2000年、2002年三次回乡中,都曾寻找过幸存的肥南郑氏宗谱,可惜未能见到。2004年春,在德树的协助下,终于能见到仅存的一份老谱,使我兴奋不已。自此,就定下了重修宗谱的决心。2005年,我专程驱车到陕西,拜谒黄帝陵和郑桓公墓,同年又赶往河南新郑、荥阳、郑州、开封等地,拜谒了春秋时期郑国故地和先人灵墓;
  2006年春,我携带拟好的《关于续修肥南郑氏宗谱的公开信》和《肥南郑氏宗谱续修说明》回到肥西,邀德树、德勇、承义、本龙、本根等宗亲,到祖地郑老人桥村德勇家相聚,商议确定续修宗谱事宜,大家一致赞成我辈应该重修宗谱,并当即成立子《肥南郑氏宗谱》重修理事会,着手进行续修肥南郑氏宗谱。
  2006年春,我第三次专程返乡,收集各村人员登记表格,并携带扫描仪和计算机,将老谱中的先贤画像、祖宗坟茔图、家礼图等在女儿郑琳和女婿邢劲松帮助下,一并收集整理带回山西太原,着手整理、校对与编辑。原《肥南郑氏宗谱谱序》和《肥南龙舒潜川郑氏总图》都明确记载,我们肥南郑氏,是明初由浦江“义门郑氏”合居第八世祖濂公之子云霞(讳薛<栒>)始迁龙舒,永乐季年,云霞公率其长子腾辉公再迁淝南潜川(郑当桥村)定居。其后,虽有后裔迁往外地,但主要还是分居在肥西、庐江、舒城、合肥及其周边地区。
  为使老谱记载得到确切证实,我查阅了《明史》和有关史料,并于2006年秋,先后专程赶往河南荥阳和浙江浦江郑宅镇,与“义门郑氏”宗谱进行核对,当两地宗谱核对确认后,浦江的宗亲们还领我拜谒了祖地宗祠和多处先人文物遗址。义门郑氏研究会的定汉会长和定财秘书长还赠送我《义门郑氏宗谱·第一册》、《圣恩录》、《希忠录》等有关“义门郑氏”资料。在史书记载与义门郑氏宗谱记载进行核实一致后,肥南郑氏从上祖至今的渊源就很清楚了。
  肥南郑氏是源于姬姓,得姓郑国,与“义门郑氏”一脉相承。黄帝、后稷、郑桓公、当时公、众公、泰公、浑公是其上祖;远祖是淮公、绮公、德珪公、文嗣公、濂公;始迁祖为云霞公;再迁祖为腾辉公;仁公、义公、智公,为肥南“老三房”的始祖。
  郑氏脉络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华其它大姓一样源远流长。无论国家社会怎样的变化,这支郑姓人立学为先,修德为本,博爱为怀,勤俭为尚的郑氏文化特色和优秀传统,始终在延续着。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太平之世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使郑姓人一直屹立在中华民的巨姓望族之林。
  在续修宗谱的三年中,我查约了《二十五史》等数百万字的史料,驱车数万多公里,自费考察了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山西、北京等六省市有关郑氏情况。可谓费时三年,行程三万里,自费数万多元……,在宗亲们的积极协助下,肥南郑氏宗谱终于在2007年秋告竣,完成了祖先的遗愿,实现了肥南宗亲们的愿望,也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我们这一代人,总算对祖先和后人有了一个交待,为此,我如失重负,非常欣慰。谨记为序。
濂公十九世孙 本山
2007年9月9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