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何以兴,金氏家谱是真经



序言一:
  家有谱,国有史,方有志,乃民族之根,文化之源,姓氏家谱是中国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它记述了每个姓氏的渊源,支派分由及繁衍,要使族人深知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房系变化,必须有谱,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它蕴藏着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地方史,人物志以及宗族制度等主要资料。续修家谱既正本清源,缅怀先人,启迪后代,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更能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发扬光大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早在好多年前,我辈祖先对自己的姓氏就有了文字记载,全国各地及海内外金氏都有自己的族谱。但由于时移世易、风云变幻,宗祠、祭礼、谱牒,大部分销匿或丢失,我族仅有一份家谱在文革中丢失。距今已有几十年,不断寻找,无人找到,加之大部分后裔已不再按字源起名,致使世系衔接不上,伦常更是淡化,这是我族繁衍史上的一件大憾事,故此次重修我族谱,是适应时代需要,也符合族人愿望,若我辈在有生之年,不把族谱修好,既对不起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后代子孙。所以修谱是势在必行(并定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规)。
  而今正逢国泰民安,物富家殷之盛世,吾族金氏,家丁兴旺,人才辈出,编撰金氏家族,可谓正当其时也,此次新编家谱是在全体族人的大力支持,资助配合下,共同努力完成金氏家谱的新编。他们奔走呼唤,下江南,走鄂豫,不畏辛苦,多次商酌,立志正本清源,理清吾祖迁居脉络,编撰邳睢金氏支脉首部新家谱,以彰显先祖宏德,昭示后世子孙。
                                    二十四世孙 金 伟
                                      二〇一六年十月

(金氏家谱-题字图)

序言二:

  自古有国有家者,无不国修其史,家修其谱,史记政事,辨是非,别善恶,立国教。谱所以著世系,垂祖训,续传统,正家风。寻根问祖,追踪溯源是炎黄子孙共同之梦想。但岁月如流,时过境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觅先祖之踪迹,犹如大海捞针,难乎为继。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世世代代无不为实现这一梦想而苦心竭力。吾邳睢金氏之先贤更是知难而行,接力觅求。虽老谱丢失,又因经济、交通、政治等条件影响未能探究其根,但先贤们得言传和墨迹也留下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更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有遗愿。这些都激励族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竭智尽力,一路向前。自公元2014年2月25日开始,我们共同走过四年漫长的寻根问祖之路,并获得成功,结果值得庆贺,但更要牢记我们一起走过的路程。
  寻根问祖及编谱是一项繁杂艰苦的工程,都是兼职在做,确实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大家都吃苦在前,无私奉献,泽嵩、广志他们冒着酷暑严寒到全国各地寻找祖宗根源,回来将大量的资料阅读、整理、分类、归纳、核准,对遗漏、疑虑之处打电话或亲自到户核实,经过一次次的普查,更新调整。主编泽嵩高度责任,一丝不苟,尽力尽职,细致周全,真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的事迹必将载入史册。
  在理事会领导下,经过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召开多次大小会议,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主攻寻亲问祖,推动其他工作开展。按照这一思路编写金氏家谱全过程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推进。虽然我们的寻根付出艰辛万苦,仍有不足之处,在此告诫后之子孙,有能力一定修建我族祖陵碑亭,以对我族先人之安慰。
  族人们,当手捧着崭新的族谱,无不蕴含着广大族贤无私奉献精神,我等族人当永世铭记,流芳千古,言意未尽,以之感慨,在此告诫后世子孙铭记祖训,敦亲睦族,精诚团结,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兴家兴族,旺辈出贤,尽善尽美。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乃我等之愿也。
                                     邳睢金氏续谱理事会
                                     二十四世孙 金伟
                                      二〇一七年四月
凡例:
  ① 由于古谱被文革中毁掉,迁来始祖等信息无法考证,只能按照各支年龄最高老辈记忆,从知道的长辈开始入谱,不知的无法考证,即(无考)。
  ② 入谱晚辈载止到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为止。
  ③ 优秀族人录只登记一本、二本(通称本科),正在上学的本科生不与记录,不是本科的只记录简介。
  ④ 捐助资金伍佰元及以上留有芳名录,并赠送家谱一份,一万元留有照片。
  ⑤ 出嫁女性记录本人及夫婿,现家庭地址,子女不与记录。
  ⑥ 入赘、再嫁带入,领养子女,原则上要书写明确。由于有义子,无义孙,各支所报材料如有没注明的印谱也不与纠正。
                                  邳睢金氏家谱编修理事会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