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修家谱记载历史、观照现实、启示未来,是家族的一件大事



  编修族谱,是后老岸李氏家族几代人的心愿。在历史的长河中,李氏家族的先人们在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演变,平凡的生活中充满着苦难与欢乐、觉醒与斗争。他们靠勤劳、勇敢和智慧,生息、繁衍和探索,以忠孝敦厚、崇文尚智、自强不息为主流,维系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编修家谱记载历史、观照现实、启示未来,是家族的一件大事。
  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以族中几位教师为核心的家谱编修委员会,从一九九三年就开始工作,到一九九五年初步形成了大致的框架,此后数年间,李树香、李法、李伍林等几位了解家族历史掌故的老人相继过世。二○一五年再次进行的这次编纂,李秀、李祥等发动家族人员广泛参与,除搜集相关资料、撰写部分内容外,还积极动员在外参加工作的国家干部、求学的大学生撰写文章,充实家谱的内容。我利用工作之余暇,也为族谱拟了一幅族联,制作了家族世系表,撰写了一部分回忆早年乡村生活经历的文字。
  目前这份族谱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李秀、李祥等修谱委员会成员对各家人员、祖宗坟茔、学业名册等信息的搜集整理。李秀年逾八旬,仍亲笔撰写了《家谱颂》、《家训三字经》、《春节团拜仪程》、《八十冬简忆》、《人生感言歌诀四首》等文字材料。诸成员为建立和完善家谱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一九九五年春节期间李法、李秀、李伍林、李长胜等人多次到滑县、内黄等地的访问记述,基本弄清了一世祖李有迁徙的情况,二世祖李大忠、李大臣两兄弟分别居住在开寨、后老岸的情况。
  三是二○一五年春节期间,李秀、李祥、李培勋、李培均、李培志、大营、爱民、福生等人再赴内黄李草坡进行了考证。
  四是李树香、李法、李伍林等人生前的家史叙述,李臣劝人学张仓孝顺的故事,王凤英对家族有关生活习俗、人物的回忆叙述。
  五是我曾经到陕西黄陵、山西洪洞等地拜祖,查阅相关资料,对族源的考证因年代久远,收集资料的来源十分有限,仅能考证到目前记述的程度,作为后人继续深入研究的线索。
  六是在族系脉络的叙述上,仅有一处未能梳理清楚:五世祖李铎堂前一子李士保,六世祖李士保生三子李治、李堂、李旺,七世祖李沛、李瑞究竟是三兄弟何人所生,缺乏资料,无从考证。
  七是族人从不同角度撰写的对人生、社会、学业、生活等感悟的文章。
  八是查阅了内黄、延津、胙城、滑县、封丘等县的县志、人物回忆录、革命史等,及黄河变迁的有关历史记载。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理解现实,就必须懂得历史。在后老岸李氏家族数百年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事件,也没有什么显赫知名的人物,但李家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平凡的经历和感悟,这些终将成为后人的共同财富。这本《后老岸李氏族谱》,虽然文字不够精炼,资料不够详尽,诠释不够准确,但毕竟是族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结果,是族人集体力量与智慧的结晶。令人欣慰的是,有了这本家谱,可以使每一名李家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中  了解世代传续的来龙去脉及辛劳跌宕的人世沧桑,从中看到家族的过去、现在,更看到未来。
  家族编修委员会推我担任主编,惜才疏学浅,又已多年不在老家农村生活,对先辈的事迹既难以尽述,对后起之秀的了解也不够及时全面,勉力编辑家谱,且为后来者的鸿篇巨制留下一点素材。本书从篇目、资料到行文,立足于尊重历史和现实,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展示时代、村域和家族生活的特点。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家族的一部资料书,李家人通过读这本书,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慎终追远、尊老爱幼的情怀,不辜负前人的期望,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领域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增添新的光彩!
  祈愿李氏族人世代康宁幸福!(李长生)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