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封面图

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封面图

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始祖子让公及其后世子孙的一部家谱。

如今,王氏后代早已遍及大江南北,或种植耕,或求学经商,或锻造科研,或戍守边疆。

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作为王氏后代,有“不知从哪里来”的缺憾吗?有“相见不相识”的尴尬吗?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和睦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毛泽东主席对于家族和家谱,曾发表过这样的谈话。他还说“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这是不是在警醒我们每一个后人呢?

据谱载,明朝晚年宦官当道、战乱频繁,石雁坪王氏谱牒遗失散落,未能完整地留传后世。清朝咸丰年间,第九世裔孙桂峰公勉励其子王密小坡重修宗谱,编就欧式体系的《王氏家乘》。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制成48套家谱,均分三房。家谱再历七十余年沧桑变化,于世间更是寥寥无几。所幸恩施第十四裔孙王培刚藏谱完整。

王氏家乘》留存了下来,以新的面貌出版发行,这是国家给予的眷顾,感谢这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家谱所弘扬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应当成为王氏后代的精神标识。

2015年秋,忠县十六世裔孙王中华萌生编写家谱的想法,听说丰都丛树湾有王氏家谱,并专程前往探寻。几经周折,终于见到发黄、线装、有缺漏的《王氏家乘》,于是去扫描打印并进行传播。

2016年春节期间,丰都十七世裔孙王运涛从杨柳冲长辈王本裕老师那里借阅复印本《王氏家乘》。后转其堂兄王运彬阅读,丰都四坪十五世裔孙王永光手抄,从而,引启丰都王氏族人读谱、续谱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王氏家乘》的文字记载,从小的方面讲是一部家族史,它有谱序、凡例,有传记、祖训,也有字派和世系,其结构明晰,科学规范。从大的方面讲,它宣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堪称王氏族人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016年冬,忠县几位退休干部,专程到丰都县城就续谱事项与丰都族人代表接触磋商。与会者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把家谱继续下去。作为修谱倡导人的王中华,奔走相告,上下协调,组织族人代表在忠县县城聚会聚餐,共同探讨修谱事宜。

2017年元月,续谱编委会建立,从此,就开启《王氏家乘》的采编旅程,编委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本着对王氏先祖的敬意,凭借各自的热情积极投入工作。

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到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再次影响了我们的进度。现在,我们的谱书算是出版了,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只能待时间去检验,因水平有限,其中的疏漏和失误,望海涵。

“不有谱以紧之亲亲之谊几乎息矣!"讲谱书文字载录对于维系亲情的重要作用,而家谱对于团结族众,繁荣家族的关系,说法也已经很多,无须赘言。1旧谱以文言文的方式记录,阅读时或许还是存在一些障碍的。为了能让差不多的族人看得懂,能明白,去传承,我们小心敬慎,再三研读,在正文之后,多辅以大概,按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布置版面,对于其中的牵强和错误,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老谱中,有的内容受时代局限,希望大家以唯物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王氏女子是未入谱的,对于“能顶半边天”的王氏女辈,编委征求多数族人的同意,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也有写进各大统系之中,使其占一席之位,也仅录入较为简洁的文字,不影响王氏正统。

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王氏家乘》的信息采编运用了云端数据,为此,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电子谱,可视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假使这种尝试能为未来的续谱带去些许便利,我们甚为欣慰。下届编委或后起之秀如能对王氏家族现有32字字派有所接续,是一大功德,或四字,或八字均可,与王字关联,沿袭第十世矩民公的本意。

王氏家乘》得以再版出书发行,承蒙王氏后世子孙的通力合作和鼎力支持,文末附上捐资名录,以资留念,扬其芳名。真诚感谢为谱书面世而付出金钱、汗水和时间的王氏族辈!

不知所言,聊以代序。

十七世裔孙运学敬撰

公元二0二0年庚子冬月谷旦

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书脊图

一、王氏家乘原序

族之有谱旧矣。溯肇祀以迄云耳递传而降,往往亲尽等于涂人者有之。原其始,则出自一人之身,所支分而派别也,不有谱以系之亲亲之谊几乎息矣。今王公小坡之作谱也,其殆有尊祖敬宗之思乎?王之先启于周,其入川也,至明洪武二年始也。其后来居忠洲石雁平也,自子让公始也;其创建宗祠也,自钦明公始也;其增置祭田也,自桂公始也。余自去年布铎于斯,见其山川瑰奇,耸拔,澄澈。每以地灵十其人杰。而王氏族果彬彬蔚起,后先相望,虽古称之珠树,i有过耶?王氏子姓蕃衍将不胜纪,而小坡克承先志,独以家乘为汲汲,此举非漫然者。且序次本支,详载茔域,所谓上治祖考,下治子孙,礼日尊祖,故敬宗,故修族,小坡有焉。苏子曰:"观子谱孝弟之心可矣,由然生矣。”余于斯谱亦云,是为序。

岁丰三年仲秋月谷旦

道光乙西科举人特授忠洲学正堂候选知县谢廷献拜撰

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内页图

二、王氏家乘原序

自古圣人视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我辈读圣贤书,不可不常存此心。纵不能得志行道,亦当视一家如一人,视一族如一家。顾其家,务在敦、孝、友而睦族,必先一子姓。我王氏系出姬姓,代有哲人,从古及今,凡缙绅先生及原郡宗谱,无不深志详明矣。考我先人原籍麻城县,居孝感乡。自明洪武二年人川,厥后仍回原郡,及成化洲执政。王恕以周宗知我子让公人品学问,延至京师,教其子弟。子让公虽仅副贡,而正直端方,素所景仰,凡除奸去佞皆与闻之。及执政,以直言不纳致仕归隐。我子让公闻先人相传,吾蜀浑朴,爰聚族于兹,隐居石雁坪。教子弟以陶朱种植之业,至今十三世矣。所携先世谱牒失堕。厥后手书,遗子孙,经兵癸流离,后复残缺难考。幸先大父钦明公,因宗族遗业,捐金五十赎回权子母息,同族人创建宗祠。然族谱未修,将代远年,湮先人之邱墓有迷失,而不知其所者矣。后人之支派有混淆而莫辨其绪者矣。先君桂,公,易簧洲犹論篇以修谱遗命。予以残缺有难色,先君曰:“昔太史公作三代世序,引孔子序《尚书》界无年月,疑以传疑,盖其恢也!子姑效之,以俟后之搜罗、补聋耳。否则,迟之又久,欲问故事,老成尽矣,更有数典忘祖,拜墓认宗之虑。予素志睦族唯唯听命,诚以尊卑无谱,长幼何以有序?嫡庶无谱,大小何以攸分?古人谱贤良,示劝勉也,谱绝世,示矜恤也。恐零落则谱载迁徙,欲通问则谱注里居,敦本睦族修之,安可缓乎?"于是询于族人,考其生平,查其世次,晰其里居,辨其墟墓。仿殴谱五世一偏,命子元庆依次编序,恭书成本,丝牵藤贯中仍自条分缕晰。窃取微言注明,《凡例》十条,并付枣梨以传后世,使人知笃亲有道,雍睦有方。但谱牒特其文耳,敦叙实事须见诸公行。尤愿我族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无不齐,庶不负予视一族为一家之意,即不负先君遗命之意,且有以仰体圣天子亲天下为一家之意也。是为序。

咸丰十二年孟春月谷旦裔孙盔顿首谨撰

忠县石雁坪《王氏家乘》彩页图

三、凡例

吾族代,经屡易名,多雷同。如纲、纪、福、寿、珍、贵等名,三世、七世、十世重见迭出。昔以失诸茫然,今后岂容再误。十世矩民公,曾采选与王字相贯者,就八世至十一世勉成一句,另以二十八字次序前后续成七句,凡三十二字可传三十二代。不至重复,载录于左,嗣后,贤裔如式编读,以一子姓。

编修族谱应从首至尾合一次序,因兵赘,后谱牒遗失,二世三世之中,仅闻献夫传其人之世代,有未识其所自出者,亦仅疑以传疑。故自第六世分为三大支,可免含糊混录之嫌。并有简捷易查之便,兼之名再雷同,亦有某支之别,其实文法、牒式毫无混乱,以重收族。

凡有立业异地,新迁他邑者,于本名下注明原自某地新迁某地,系某地王。王氏使子孙知其本源,庶免数典而忘所自,或将来续修亦须注明其子某迁某地,嗣后追溯本源,以便查考。

凡继立必书:某子继立某为嗣,仅遵例治,使其不遗本。生父母先后脉制不至,幼子随母,亦必注明某子随某继养,以便归宗。若随母带来及报养义子,概不混录,以重宗桃。

祠堂为先人凭依之所,为子孙所不可忽者也。春秋祭洲傻然,如有所见焉,然为有所闻焉,必须严加修,以重礼祀。

坟茔乃先人痊玉之区,为子孙一脉所关也,必注明某山、某地、某向。凡墓木护蓄葱茏,如观先人之衣冠焉。坟石补砌端整,如瞻先人之堂室焉。务需常勒省视,以重本源。

族人甚众,固有亲疏,然以先祖视之均是子孙。若不体恤相关,何以见先人于地下?故范文正公不认独想富贵,以息奉分给族人。又闻古人云,不能厚赠以金,亦需相赠以言,以笃亲亲之义。我族中多读书明礼之士,不乏能言之人,纵不能致富贵与族人分给,当春秋季期,凡敦、孝、弟、笃宗族之理,不可为之讲明乎?即有未到之人,或与燕会,亦可演说,庶使人之孝顺,家尽雍睦,祖宗自然欢喜。此不过亲一族如一家,即兄弟既翕、父母其顺之理,乃中庸之道,亦是分内之事。务需相与讲究,以明人伦。

族中有孝顺、真心读书、立品、修德、积善者,入《士行传》。坤帏中,有孝顺翁姑、尊敬丈夫,善称子系者,入《妇范传》。若女子或居家室出嫁,有贞烈节孝者,入《女德传》。然必盖棺论定,勿踏生绘霍光之悔,亦不得以有玷之士持势搀入,至令人视为无足轻重,反使无瑕者,亦不足珍。若屏文碑叙,雅作,如双寿合叙,附《士行传》,母寿贞铭附《女德传》,即读书明理之士,治产裕后之人,亦必于本名下记叙数语,慰其生平苦心,以劝后人。

族中有植助金宝、增产益费、劝谕族人、息讼解纷、不受贿、无偏祖者,族中为之立赞,以旌大义。

吾族崇重诗书、祠规条例,乡试轿费,童试卷价,人学贺仪均已遵行。凡得一步功名即将其文刊录,使后人考核有据,一以勉慰前功,一以兴起后学不愚,没世不称也。积久篇多刊为《王氏遗集》,虽不敢以向世,可作先人之手泽存留,以志不朽。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