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谱中编者的话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桃花红。公元2012年清明节,我又回到阔别38年的家乡祭祖扫墓,面对先人长眠的茔塚,心潮澎湃,思绪万干,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星移斗转,岁月更替,不觉已步入老年,纵有千次缅怀、万次叩拜,都难以解读前辈的辉煌、诠释祖德的内涵,只好用自己笨拙的笔头为尘封已久、搁置悠长的祖历家增遗点....

日月如丸,历久弥珍。寻根溯源,追寻到19世纪中叶,公元1852年前,后杨寨全部住户皆为杨氏一脉,分为“东门口、南门口、西门口”,这三个“门口”记载着后杨寨杨家的世系与血缘关系,标志着同根兄弟出生先后、长幼顺序和居住方位,演绎着质朴、艰辛、幸福和崇高。自然,居东为长门,居南为二门,依此类推,不言而喻。至于杨氏一脉,是何时、何地、何故迁徙至此,鼻祖大名谥号等历史原委不得而知,也无从考究,因此,大宗源流世系篇只能暂时搁置。

族心凝聚,德泽绵长。遵循“东”为上的古法典籍,东门口即为长门。据考证,也是后人记忆最清、传颂最广、讲述最多的东门先祖杨世俊(是名是号、生卒时间尚不清),在那一代人中,他排行最长,可视为“东门”始祖-世俊公,其学识渊博,学历说法不一,一日晚清进士,一日举人,其官衔不明,只知道他每年十二顶官帽,一月一顶,但他厌弃官场,立身执教,颇有成就,享誉盛名,最后终老家中。由于他道德高尚,垂裕后昆,“东门口”杨氏一支,枝繁叶茂,子孙昌盛,从建国前的3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人。160多年来,这一脉后人谨遵古训,行德积善,耕读传家,人丁旺盛,才俊辈出,遍及祖国大地,渗透多个领域,投入各行各业。他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处何方,都能秉承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风骨正气,不忘勤劳善良、奋发向上、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使得家族不断兴旺发达。

规范辈分,有序传承。后杨寨杨氏一支,有史以来既没有立碑也没有续谱,更无文书记载,族人取名随意,都是依照同辈人中年长者的名字中间一个字作为辈分字派,依次取名,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致使字派既无内涵,又无动力,更不能形成整体观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外出人员多,相距甚远,来往不便,又无统一固定字派,年长日久,必然出现字派重复,辈分紊乱长幼不分,惹人耻笑,长此下去,一脉相承的世系关系无法显现和维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近两年来,我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借鉴了部分名人家谱,征求了业内人士的意见,为后杨寨杨氏一支撰写了20个字的辈分歌,即“继先仁善良,福禄寿绵长,天恩贻泽远,万代永承昌。”这20个字,要求族人,无论孺妇童叟,人人皆须熟记,从世俊公后第六世起遵照执行。在世的族人,把原来取的单个名字可作为字号继续保留使用,再按族谱对应辈分,取一正名,可在将来续谱中鉴用。今后族人必须按照族谱字派取名,不得标新立异,另立名目,确保后杨寨一脉族人辈分规范、字派不重不乱。

此外,现在后杨寨杨氏一脉,能够理清遵辈长上、枝叶清晰的也唯有东门始祖世俊公一分支。我意,以世俊公为始祖,二世、三世…依次类推,列出宝塔式的图谱和世系简介。对于当世和以后自己的辈分嫡亲,如:父亲、祖父、曾祖父等血缘亲疏远近,一目了然;对于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父爱的深沉与厚重,给人启迪与力量;对于研究他们的天赋、秉性、文化积淀、基因遗传和最终归宿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总结先人的人生正误、经验教训,继承和弘扬先人的良操美德,传承族内的良好家风品质,对于宗亲增长才干、净化心灵、提高境界、升华人格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识浅薄,难表心意。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为纷繁,此版家谱修编工作开展以来,承蒙族人大力支持和帮助,全体族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各尽所能,无私奉献,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鼎力支持,族人杨知英、杨继德、杨继亮和嫡亲谷德亮、谷德成、程治麟等,无论是座谈、登记,还是电话采集,都积极配合,热情沟通,提供信息,收集资料;在制图设计、打印校对过程中,杨浩(曾用名杨先萍)、杨先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杨继成、陆永芝夫妇慷慨出资印刷......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空阻隔,年代久远,人世地域变迁,历史资料残缺,加之本人才疏学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诸位族人、宗亲提出宝贵意见,不吝赐教,以作修正、补充,不胜感谢!
杨先跃
初稿于2012年3月成文于2015年3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