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家谱序:通过编写家谱,让尚氏家族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寻根问祖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家谱又是寻根问祖的重要途径。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编写尚氏家谱能够挖掘前辈的文化财富,作为精神遗产教育后人。要寻根问祖,还要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起。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历尽沧桑“至今已有数百年。如今这株古槐已成“寻根问祖的标志物“要问我们的老家在何处“我们的老家就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我们是大槐树的传人。尚氏家族的祖先。是元朝未年、明朝初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迁至滑县来的。

这抹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颇不平凡。在它古老的年轮上“记载着北中国人文化上的一大奇事。当今在翼、鲁、豫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及皖北、苏北地区“到处都分布有山西洪洞县老槐树的传人。这些传人又随日后的各种各样机迁“遍布全中国以致海内外。当元未明初之际“北国战乱频繁“征伐不休。从元朝未年一三五一年红巾起义“元军镇庄群雄混战“到朱元璋北伐“尤其是历时数载“破坏更列的是明成祖靖难之役,把个北中国搞的残破不堪。人烟稀少“户籍锐减。真是到了白骨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地步“而对这种局面“大乱不稳的明朝朝廷“只得采取移民之途。当时整个北方“只有山西省由于相对封闭“不当要冲“未经大的战乱。山西境内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因而比较繁荣、其中晋南各州县。更是人口繁茂。适宜移出人口“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就从山西省洪洞县大量移民。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先后八次大迁徙“涉及十八个省“四百九十多个县市的八百二十个姓氏“仅洪武四年六月“一次就迁徙三万五千八百多户。

尽管这种移民“是出于正当的考虑“尽管这种移民“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也成了被移出者一场大灾难。为了完成朝廷下达的迁移数额“各级官使强迫老百姓往外迁。明朝当时定出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宗不能迁入一地“好好的一家人被拆的七零八散。不用说;绝大部分移民名额“都落到了平民百姓的头上。乡神富户们外移的极少,当然“也有一些在当地的穷人,活不下去愿意出移。

可是,一家一户的移民“被强制或半强制的动员起来“送往州县集中。这对于安致变迁的百姓们意味着什么?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儿啼女叫“父母挥泪“亲人分离“比比皆是。

晋南一带是移民的重点“洪洞县广济寺旁边的大槐树“树身数图“阴遮数亩“是移民外迁的集合地。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移民办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的地点“再分批的起程远行“在如狼似虎的官吏和兵了的催逼下“背井离乡“拖儿带女的移民们“在急忙中对家乡记忆最深的“就是洪洞县城外大道边的那棵硕大元、明朝的老槐树“于是“移民们便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咱们的老家在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这样“老槐树的叶枝“便随着移民的裔生“散遍了北中国和海内外。

滑县的老祖先人“是老槐树下走出来移民的一部分群体。他们被朝廷分配到黄河边这块土地上“与当地人交往通婚“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几百年过去了“他们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滑县人。

遍布中国老槐树的传人“有些什么特点呢?他们大多数人是贫困人“生命力很强。

他们来到了这块新地“在这陌生的土地上“几乎一无所有。只有官方分给他们的荒地,顶多贷给一头牛,一张犁及种子。免去几年的徭役而已。他们必须勤劳、刻苦。同时与相对强大的当地人打交道“这种交道既有斗争又有融合。更多的是融合。他们辛勤开发了战乱残破的北中国。创造了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恢复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来到滑县黄河边这片土地上“默默的繁衍生息“人们在发水季节的夜里能听到黄河如雷一般的吼声。这里的人们面临着黄河大决口时的灭顶之灾。也度城的参加过祭河神的活动“正因为有了这条黄河“才有了滑县的一切“黄河已成为这里生活的人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是真正的黄河子孙。

尚氏家族“也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到滑县其中的一个支脉“尚氏家族是那一个支脉“什么时间“迁到阴店村安家落户的“尚未查到可靠的证据“以前听长辈老年人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的“我们尚氏家族与我省滑县牛屯乡“尚留庄村的尚氏家族有着血缘关系。据说“以前尚留庄曾派人来我们村考查过“而留有文字资料“保东通过寻问保信得知“此资料有尚永珍保存“后来他转交给尚广胜保存“因保存不慎资料丢失。由于多种原因尚无处可查。对这一问题“有待继续考查论证。在这里我们肯定的说“尚氏家族的祖先“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传人“我们应该确信无疑。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政通人和“在我退休之年“蒙发了写家谱的思想“于是、我根据尚氏的家轴图“保印、保锋、保东、保信等有关人员的考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编写了尚氏家谱这编序言“供族人参考。写家谱工作量大“对历史资料的考证调查难度更大“材料难寻等困难之多。只靠某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我多么希望得到全家族的支持和参与。推选出本家族的长老者牵头。组织有写作能力。热爱写家谱工作的人员组成理事会。组成写作班子,通过大量的社会考查和论证“认真编写成册。确保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完成。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人员流动量大“人际社会观念越来越弱“长幼紊乱“观其面不知其人,询问支脉亦茫然。家谱能为后人辩宗祖“分长幼“次序不乱。做到香烟族人同堂一本“长幼次序可观“敬上爱下“以礼兄长友弟恭一团“形成全家族团结友爱的社会美德还要说明的是“这次初写家谱“不是尚氏家族家谱的整体和全部“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写其中一个支脉。对第十五世的先祖。只写尚广瑞一个支脉“对第十六世先祖“只写先祖尚道风、尚道合、尚道昌三个支脉“如需要全部整体的写“待今后家族理事会承办按惯例、家谱续男不续女。但根据国家一九七五年元月一日起“发布的命令,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一个样“男女都是继承人。故我这次也就把女孩编写到家谱内“打破了常规。

由于本人的文化水平有限“在文字、语法、格式等方面“缺点、失误有所难免“特别是该写入而未写人的内容“在此深表歉意“请族人给以谅解。待下次给予修改及完善。通过尚氏家谱的形式,把尚氏家族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注释: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在清朝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民国三年,景大启等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遗址。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上。
先祖十七世系孙保清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二0一五年十月一日
农历乙未年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