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班姓七次续修宗谱序



  从谱史资料看,中国历代皇帝都是提倡修宗谱的,他们提倡宗法和家法统治,用来加强王法的统治。从前一人犯法,夷三族或灭九族。就是迫使宗族对其族众严加管事,使之不犯上作乱。到民国时代,修宗谱虽然沿袭其框式,但其意义都淡化了许多。基本上没有宗族户长对其族众,因参加什么党派进行干预了。这首先是国家的法律进步了。一人犯法不株连其亲属或宗族的原因。

   中国受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禁锢,得不到开化,就我们的先祖,把坟山坐向、清明祭扫,看得那么神圣,看得跟活人吃饭一样重要,这对受到共产党几十年教育的今人来说,真是大可不必了。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乡土观念是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如台湾同胞漂洋过海来大陆寻根访祖,明显的就是宗族观念,政府尚寄予同情。而我们世居此地的祖先,前谱载之甚详。60多年,再不续修,任其湮没遗忘,让后世人四出寻根访祖,我们这一代人是有愧于地下的,有些人只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句拢统话,但对自己的姓氏,只晓得父亲叫什么名字,至于祖父或祖父以上诸先祖就一概不知道,或者也不想知道,这从道义上讲,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其次,宗谱上还有许多宝贵的文史资料,去年电视机上就曾经把宋朝大文人范仲淹的家谱,放给观众们展视,并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教诲今人。今年五月十一日晚。安徽新闻又播放出包公墓园和包氏宗谱的大量镜头,并且说,几年来吸引了国内外八十万游客,这两次报道说明修宗谱不能与封建迷信等同视之。

   如我们班姓者,除人们所熟知的在汉朝有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和班勇祖孙三代之外,到明朝永乐年间,就出现过班开基其人。“开基字辉祖,性聪颖而嗜诗书,有膂力,善弓弹,明永乐二十一年西戎入寇,京师震骇,招贤赴征,公年十八,往京揭榜,领先锋印,往征西戎,大获全胜,还封平西将军;明正统八年,北狄犯境,公奉旨领兵北出,适西戎复反、上惧。公曰‘臣往北征,可诈传臣名,以讨西戎。’西戎闻公之命,果不战而平。加封护国大将军,赐莽袍一领,玉带一围,黄金千两,彩缎千匹。公侍朝40余年,守道不阿,中外赖之,年70致仕,上复赐衍庆堂,御笔亲书以褒美之。”公归,曾造御书楼。(遗址在今小河村)这些记载,总该不是我们的先祖,甘冒罪逆,而捏造出来的显贵吧。

   读谱还知道,我族原受班姓者“系出黄帝轩辕氏之孙,颛顼氏之苗裔,历五帝三王,始芉(音米)姓,熊姓也。继楚有鬥(音斗)班,从門班克黄起,更为班姓者。(列国志:有熊仪者即鬥若敖,若敖生鬥白比,白比生鬥谷于菟,即子文、谷于莬生鬥班,鬥班生鬥克黄)世居扶风(陕西)盛于关中,隆于汉唐,后因五代乱,而迁豫章。至宋因避辽金乱,迁至吴西饶州府”,“元末江西之民遭兵寇之乱,凋残殆尽,我祖乾元公兄弟四人徙居江北。公居长,次乾亨迁巢县,三乾利迁河州(是否和县)四乾真迁寿春。”亨、利、真三祖之后裔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了。“只我祖乾元公从江西瓦屑坝始迁舒城西乡王姥山西麓余四冲(班家畈)世居此地,经过200多年,人丁已有数千(似有夸张)至明末季寇贼蜂起,伤残过多,至清定鼎之初,我祖在舒城之传世者仅九人而已。”

   关于明末伤残过多,这段史实,跟舒城县志也是相吻合的。康熙年代,舒城县包括岳西县主簿以下在内,只有一万八千多人,可见那次战争何等残酷严重!此外,病疫是消耗人口又一大主因,我们晓天这个地方好多姓氏的先祖,都是从江西瓦屑坝迁来的,据说迁来人看到本地有些人家的床上有人骷髅,这说明元末这里发生过瘟疫。所以我们的一世祖乾元公于洪武七年(1374)从江西瓦屑坝迁来王姥山西麓时,得“插草为标”造田108石(648市亩)以后称为标业田是也。

   乾元公迁舒之后,在明清两朝因多种原因绝户的就有三百多户,其中志群志昂两房系先后绝户185。能够延续至今的,不过一百多人。

   班氏宗谱除老世系,“乾、开、志、时、子、朝、尚、天”八世。(详见):

   第二卷乾元开基,志群公至天福,天信公

   第三卷志标公至天德公

   第八卷志桂公至天录公

   第九卷天龄公

   第十卷志瑶公至天成公

   第十一卷大健公

   第十六卷开贤志昂公至天赐公)为明朝所传留外,于清乾隆4年(1739)有从谏(则圣)、从颐(济川)二公考核残篇,访问遗老,查阅碑志,纂辑宗谱稿,至乾隆18年(1753)复由二公为首,经过校正增补,刊刻之,是为第一次修宗谱,乾隆53年(1788)有启源、启在、正华、正必、正造诸公为首修第二次宗谱,道光6年(1826)有启机、国庠、国眷诸公为首修第三次宗谱。同治4年(1865)有国庆公为首修第四次宗谱;光绪21年(1895)有贤哲、德玉父子为首修第五次宗谱;民国14年(1925)有思贤、荫侨二公为首修第六次宗谱。自此之后已66年未修了。在这66年中,中国发生过南北战争、抗日战争、国共战争,社会不得安定。新中国成立后,全中国人民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其中经过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修宗谱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谁也不敢倡导修宗谱,只是近几年来稍微宽松了一些,有些姓氏乘隙修了宗谱。而我们是起步较晚了。

   我们这次修宗谱,完全凭参与其事者一股热情,做义务贡献,只有极少几个人,因误工较多,给予适当补贴。经领导组决定:一、经费问题。每男丁收费5元,每女人收费2元。(平均3.50元,跟其他姓氏相比为最低)

二、收养异姓或招婿添孙者,愿意姓班,同样收费登记,不与计划生育相抵触。三、虽然姓班,不愿登记付费者,不勉强。四、宗谱印成之后,40套按房系结合地区人口情况发给,此外20套定价20元,满足分散居住户须要。领导组还委派大林、代兴收费登记,在收费登记过程中,全族老少都热诚拥护,赞助其事。

   我们的老谱为欧式的(欧阳修)从上至下往后排列。上部分辈份高,人口省,后面尽是空白页,浪费纸张,又不利查商,且前人修谱,把许多无传户,都是刊刻于下一次的新谱,以为不如此,就是湮没祖宗,是大大的不孝。我的认识则不然,如果是上千年历史的姓氏,每次修谱都是把无传名照抄,那就无处存放了,所以我未遵祖制把老谱做了全面整理,对其中占三分之二版面的绝户,用某某无传,某某传到多少代后无传,一笔解决。把需要沿袭下来的户,以先长后次为原则整理成册,便于参考登记衔接,然后再整理成完整的新谱稿,按户编上目录,注明页次,再从谱壳上注明到乾元公的顺序,就是根根线通乾元公一目了然。

   开贤公的后代,绝户太多。单启字辈的30人,就有29户无传,现在贤洋、贤临两房系几十口人均为启岁公的后裔。其老谱上互相过继,过来过去,最终还是绝户。有的未绝户,成为绝户;有的真绝户,成为未绝户,形成了混乱。对此,我来了个“还原”办法,从上往下追根求源,未绝户就延续下来,真绝户的就让其绝户了。这样就比较清晰了。

   至于坟山,只注明坐落何处就行了。由于一些青年人上坟意识的淡化,今后还有许多坟,自然就遗忘,自然成为无主坟了。为了对这些无主坟寄托哀思,各房下在清明上坟时做一下公祭,是适宜的。

   1951年土地改革时,宣布祠堂庙宇为国有。我们坐落在班家畈的祠堂“衍庆堂”就作为小学校之用。祖先牌位,除一世祖夫妇为班大同家所保管外,其余均没有保存了。二世祖开基公为明朝护国大将军,有座檀香木雕像,到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1967)遭斧毁了。将军墓有块石碑在1959年修大河村罗冲水库做了涵盖之用。到1987年有高进、世谱、代发,三人为首在户下集资一千多元重刻了碑志,对坟墓亦用了水泥做整修。

   从老谱上看,我们在清朝中、前期跟原籍陕西仍有联系,因为有40多人先后迁到陕西去了。迁到其他地方如江苏、江西、江南、湖北、湖南等地均有之。

   最近几十年内,迁往外地居住或工作的,在重庆、在西安、在新疆、在湖北,在本省合肥、六安、淮南、铜陵、休宁、滁县、全椒、蚌埠、安庆、岳西、霍山,在其他地方者亦复不少。我们这次修谱,令其亲属与之联系,尽量做到不致遗漏。

   最近几十年内参加工作的,在党政军界,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和厂矿单位者不下数百人,其中有些人有较高的职位和较高的文凭,我们不一一列举了。因为要合时代朝流。

   我们这次修谱,也有几个人,自以为思想进步,实则为一二十元钱,而自愿脱离祖宗者,令人惋惜。对此,只能望吾族后起之秀,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2030年),在时代许可的情况下,组织第八次修宗谱时,对其要求重入祖宗的后裔登记入谱了。

   我们这次修宗谱,是领导组根据族众愿望,下了大决心的,因为66年未修了,有若干人已不知道祖父母是谁了。这对我们有旧思想的几个人来说,实在于心不安。可是我们在登记过程中,适逢国家在六、七月份,遭受了百年未见的大水灾。其中安徽、江苏、河南属特大水灾。国际、国内和港澳、台均给了大量援助。幸好,我们舒城县尚是轻灾区,所以我们本着节约为原则,仍完成了我们的“历史任务”,没有半途而废。

   我们这次编撰的新谱共分为16卷

   第一卷……谱序将军传列墓碑文名人诗歌赞等

   第二卷……乾元开基志群公支下各房系

   第三卷……志标公支下天德从善新性新情公两房系

   第四卷……志标公支下天德从政新肇新日及启学公房系

   第五卷……志标公支下天德从政新刚启珠公房系

   第六卷……志标公支下天德从政新刚启佩公房系

   第七卷……志标公支下天德从盛从斗从谏公各房系

   第八卷……志桂公支下天录公各房系

   第九卷……志桂公支下天龄公各房系

   第十卷……志瑶公支下至天成公各房系

   第十一卷……志瑶公支下新荣启凤公房系

   第十二卷……志瑶公支下新荣启凤国宝公房系

   第十三卷……志瑶公支下新荣启呜公房系

   第十四卷……志瑶公支下新荣启祥公房系

   第十五卷……志瑶公支下新荣启麟公房系

   第十六卷……开贤公支下至国源公房系

   选出此前历次修谱时所做的具有代表性的谱序,及名人诗歌赞传若干篇,加注标点符号刊刻于新谱,使后世对吾祖先的概况和历次修谱的过程,有所了解,其中国庆公的“纂辑源流序”和涂宗瀛朗轩氏的“清处士班公国庆先生传略”,不可不读。

   对一般的赞传序,家规家训,土地契书,坟山图等,因不合时宜,就不转载于新谱了。这次修谱的领导机构,也未用户尊、户长、祠证等名称,而称领导小组。在进行过程中,其成员都能认真负责,还有许多人,协助收费登记,做了义务贡献我对之表示敬意,是为序。

   十八世·大伍(曙初)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