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秦氏修谱记述篇



秦家祖辈虽在朝廷为官。在古城淮安也有较大的家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后辈都未能守住家产,各自奔走外地离开祖籍淮安自谋求生,若大的家族四分五裂。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事的变迁,老辈渐渐离去、而老辈在世时也避谈秦家以往之事,故使秦家后人对秦家祖先的情况知之甚少,是之大家都分居各地,相互没有联系,秦家后人不要说对祖辈的情况不了解,甚至连上辈的辈份姓名都不一定说得出来,各家人员的状况及具体情况就更谈不上了。因此急需联系秦家所有后辈,共同编修秦家家谱,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根,让大家了解秦家,了解秦家的变迁,秦家的现状。使秦家这个大家庭延续下去,重振家族辉煌。

公元二0一七年十月,秦八房(旧时大家人家兄弟分家后有一户就叫一房,排列也按长幼顺序,八房即八子家一秦粤宏长孙秦兆兴(新一、孙女秦兆乾秦兆华发起,携秦兆兴长子秦雷,次子秦震担起了编修家谱的重任,着手秦家家谱的编修工作。

1999年四房秦粤思次子秦土黎(良)从住处宝应到阜宁八房秦粤宏长子秦士毅处小聚、巧逢秦士毅夫妇八十双庆,秦土黎在东沟多住了几日,谈话中提及秦家家谱之事。怎奈老谱随着时事的变,迁无处可寻,上辈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家谱方面的资料,晚辈也都分居各地互无联系,想要重新编修家谱确实困难重重。当时二人也都年事已高,深感不能完成家谱的编修重任,但又觉得自己尚有点余力,总得给后辈留点什么。有些东西也只有他们才能回忆出来。二人用了一周多的时间一房一房的想,一个人一个人的排,终将他们能记起来的儿房的不完整的情况做了大概的整理,将整理好的各房情况记载在一轮面笔记本上。出于对家族的责任,出于对后辈的期望,二人在记载的最后还重言仅凭记忆而填,错误不足之处诸补正。至于三代以下就一无所知了,请继续填全上,这其实也是对后辈编修家谱的最高期望,这本软面手抄笔记本记录下的十五页文字就是重新编修秦家家谱最原始的参考。就是这珍贵的秦土毅和秦土黎的共同回忆而遗留下来的手抄记录,作为这次编修秦家谱的唯一资料依据。

编修家正式开始了漫漫路程,根据原始记载,首先要找到各房大概住处,找到各房的具体人才能了解详细情况,才能对各房人员进行核对,操号记载一大房老四住连云港一、根据这一线索,在连云港申请警务部门协查,从若干个同名人中逐个筛选,终于联系上了大房家人秦兆明,通过他最终知道了大房大多数人居住南京、并取得联系方式趋车宝应依记录下来的老地址一泰山东村15幢105号,(城市拆迁老地址与新住地不附)一个区一个小区的跑,最后找到秦士惠女陈明珍住处,联系上了四房多次上淮安,相继找到二房、五房、十二房,赴上海找到七房、十一房(依记载联系电话“接通七房秦土宁电话后,她都不相信,以为诈骗电话,经多次确认,说出她认识的几个人后才予肯定)。

在镇江找到十三房

找到各房住处,见到了各房中的部分人,仅是第一步,要对各房各家的情况全面了解也非易事。大多同一房都不住在一处,相距甚远,即便是同一房有的也多年没有联系,互相之间的情况根本说不上来,这给寻访、校对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例女五房,八子(土字辈一在淮安,长子在丰。四子在湖北,还有的在徐州新疆等地,好在经过五房家人提供的线案,经过多次的联系、核对,终将搞到了五房较完整的资料,又如在宝应四房处得知四房长子秦士良有后人在淮安,是秦良的次子秦士顺的两个孩子,分别叫大羊二羊。住在何处,近况如何一无所知,已多年没有联系了,为找到大羊二羊,我们多趟赴准,最后在五房秦岭姊妹(兆字辈一及四房秦大荣(兆字下辈一的带领下,在淮安城外和平镇找到了二羊。说来奇事,我们的车子离二羊的工作地(养鸡场)100米。下车寻问时,竞无人知晓此地有秦氏后人。原来秦士良之子秦兆顺逃荒落难他乡,被一许姓人家收养,长大后结婚生子都姓许,长子许爱洋(大羊)、次子许爱杰(二羊),终于为四房联系到了家人“使我们的资料也进一步完整,(二羊和配陈秀芹表示后辈仍为秦进),整个的寻访工作也得到全体族人的鼎力协助,真正做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我们作为牵线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接待,家人共同回忆老家的情况,翻资料、找照片“联系外地亲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早日完成秦家家谱的编修

大房秦土遵在南京召集全家人齐聚,秦兆群夫妇拿出珍藏的父亲秦土蔚甲骨文象刻书法作品,紧兆明特地从连云港赶来南京,秦兆年组织大家搜集资料,秦兆新、秦兆宁几家都积极参与二房秦兆元、秦兆禄携子秦健、秦军、秦阳,五房秦士信和三个女儿。十二房秦天元(士字辈一秦佳(兆字辈)等人多次陪同我们在淮安城内走访居住在淮安的家人“寻找各房原来在准安的老宅旧址。

宝应四房秦土杰和秦土惠女儿陈明珍夫妇共同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对编修家谱很有作用,秦土杰也算是对老秦家的情况了解较多的长辈了上海七房秦土宁拿出了珍藏的母亲和她童年时的照片,并和我们同往十一房住处,跟秦土赢,秦土顺等共同回忆先辈的情况“在盐城的十一房长女秦土瑛及配尤士创也为我们提供珍贵资,十三房秦土祥安排时间约上包括在外地的弟妹秦土亮、秦土营、秦土晴、秦士圆共同在镇江会聚,同为家谱提供资料。

就这样在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一房一房跑,一个人一个人地找,历时三年多,一上镇江,二上上海“三上南京,多次奔赴安徽、淮安、宝应”终于联系上了众家人,使家谱的编修有了较完整的资料,大家也都为了自己找到了根“为自己回到了大家庭而倍感高兴、七房秦土宁之子洋洋在微信里风趣地说她母亲「这次也算找到组织了一。秦家家族的全体族人为家谱的编修所出之力功不可没。

梨旗早年在广西桂林为官”为找到他再桂林留下的踪迹,秦兆乾、秦兆兴、秦兆华、秦雷、秦震五人于2019年专程奔赴桂林,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为家谱的编修作资料准备“在桂林多日跑了多处地方,走访了当地的居民,也去了桂林周边的乡镇“怎东历史久远“时事变迁所寻资料甚少“仅在叠翠山见到了一叠翠亭一和一拿云亭一。叠翠亭为秦焕光绪年间任桂林知府时所建1985年重修。该亭在叠彩山上山正门。三间三进十字形,单情翘角,红柱绿瓦,双六柱相鼎,东西两旁没有座凳,亭前槛柱正面悬挂著名书法家王遐举所书一叠彩山一匾额,亭后有清代秦焕撤联

「风景大文章流水潭烟空万象一「洞天古图画诗人名士共于秋一。经叠翠亭沿石级而上,山顶有一亭「拿云亭一、此亭是秦换在桂林泰旨进京时“百姓盼其早归所建“初建时叫一望来亭一现改名

「拿云亭」。据记载“拿云亭旁还有一记功碑“用长歌体裁来歌颂秦换在桂林的德政“文云”一在官勤求民赛。所至劝蚕桑“设书局“平権梁“通沟渠“恤孤赛“诚能格物“德可动天“伏蚊止火事昭然一。一德政碑额书「民不能忘一“赞秦换政绩“表桂林百姓永远怀念这位清官,可惜记功碑和德政碑已无踪迹。

为寻找先祖秦少文的墓地遗址,2002年6月泰兆新率子秦雷、秦霞走访了淮安城南秦田庄“出发前还心怀忐ぶ。其一秦少文墓地是否在此真能找到“其二如果墓地真能找到确实在秦田庄“庄上群众知道我们是秦家后辈。是否对我们有异样的看法。谁知我们多虑了“到秦田庄见到庄上人表明身份并告知他们我们此行的目的“庄上人十分热情地接待“丢下手中的农活招呼几位知情老人细谈他们所知情况“告知我们秦少文的墓地确实在秦田庄(但由于年代久远记忆的东西甚少一谈话间大家很少提起秦少文的名字“都称呼为一主人二,说自家是一种田的一是租秦家田种的“几十年末改称呼“是发自内心的对秦家人的尊重“也看到了秦田庄农户的纯朴善良“可以窥见当时的所谓一地主一也并非完全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老一辈的秦家人”一切皆由历史来断论秦田庄“在淮安(老淮安“现为淮安市楚州区)南门外石增(现马旬)镇。解放前秦田庄的田地归两家所有“淮安城的秦家和淮安城的周家“庄东边归秦少文“西边归周亚清,秦家的田地占整个庄子的绝大部分“人们习惯叫这地方为一秦家田一“秦田庄由此而得名(原叫一秦田村一)“在秦田庄居住的基本上都是秦家的佃户“庄上有一姓陈的“是庄上的「庄头上,每年年初由他出面和秦家商谈当年租种种植之事。然后他再向庄上的各户分派租种事宜(类似于现在的包工头一“收成后也由他将各户应缴粮食统一收齐“组织螺驴车马运往城内秦家“秦家与佃户的一切事务皆由他负责“包括灾年佃户应缴粮食的减免。丰年对佃户分派赏钱“个别佃户家出大事的接济等等“秦家都不出面“平时秦家人也很少到秦田庄察看农田情况

  蔡少文离世石安葬在秦田庄“基地中心有座大坟“堆有三个攻头“墓地四周砌有围墙“墙外栽有松怕“墓地远看松柏参天、壮观肃然“庄上佣户陈开洋是墓地看护人“勤勤恳总守墓几十年直至基地被毁(很想了解具体情况“但陈开洋也去世“无后人可联系)。文化大革命期间(约168年左右一八大湾(秦田庄后面的一个村子)来了一帮人,将秦少文的攻挖开,墓地砸毁一在此之前已被盗过一次)“墓被砸后守募人即刻上淮城向秦家人告知此事“五房秦土信、二房秦兆禄赶往慕地看望“但介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根本无法追究处理“只能忍痛作罢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秦少文墓地遗址“墓地中心位置现在已是农田“距墓地不足十米处”是一片小树林“我们记下了先祖秦少文基地的准确位置,向秦家的祖先默拜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