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延陵吴氏宗谱期盼已久,今终于实现了



族谱系宗族之史书,族人之至宝,维系传承宗族文化之圣物,也是构成地方史的重要资料。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家族历史的研究和探讨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1984年7号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遗产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编写好家谱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延陵吴氏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含丰富,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千百年来沉淀极深。当今国昌盛,民安康。族人期盼续修族谱,传承本民族、民俗优秀文化,承先启后,续往开来,已成为迫切愿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吾宗族乃江西抚州金溪县溪山吴氏后裔。远祖吴谦,世居饶州五彩山拓岗,因五代世乱徒居抚州金溪溪山,乃溪山吴氏之始祖。先祖讳再瑶,乃溪山吴氏吴班之孙。吴班曾作客贵州,班生两子,长子会保居太原,次子至保生子再瑶。瑶生三子,长子金堂,次子金能,三子金斗。瑶祖曾任元朝周安太府,元末,古州兵乱,瑶祖奉敕往征古州,其子金堂、金能、金斗亦随父征战。三年古州平定,瑶祖奉命回朝受封,堂公受任常州知县,能公奉命镇守古州,斗公(待查),其时,元朝政局已大厦将倾,亡国指日可数。眼看明将取而代之。堂公度其局势意欲辞官隐退,以保身家,遂往古州与能公商议,毅然决定“东山高卧,卸职求安",于是兄弟一干人及随从离古州。遂往焦溪隐居,于明洪武二年人黔移居木耳溪、洪武四年居木桶,洪武七年(1374年)居木坳(落坳),次子能公从木坳到霍麻沟,后移居木纳,再后定居高寨。按文家礼,“始祖谓始迁入疆之祖”,据此,堂、能二公应为入黔(黔东印江)之始祖。堂公为落坳之一世祖,能公为高寨之一世祖。

吾一世祖堂公入黔至今已644年,后裔人丁兴旺,支繁叶茂,遍及松桃、江口、印江、贵阳、三惠、罗向等地。其间,本宗族在开疆发源地木桶、落坳建吴氏宗祠、在中落坳建“兴隆寺”,上落坳建“清微寺"。在这慢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了本宗族、民俗文化。

吾宗族文化及世系之传承,与他族一样,一直靠“家谱”传记,现存清代,民国时期的手抄“宗谱"。曾于一九八六年修黔东延陵吴氏宗谱,由于历史条件有限,未能系统全面弄清本宗族历史发展渊源,未达到族人之满意效果。为此,再次续谱,使之更详细,更准确,更规范。

此次修攥的《黔东延陵吴氏宗谱》其特点突出。考查考证了吴氏流源史及吴氏流源世系人名录。上可直追溯到吴氏起源始祖泰伯至再瑶祖,其间共103代人名录及历史;下也基本查清记录了堂公入黔后裔徒迁各地的世系人名录;其次,查证了入黔一世祖公、祖婆墓地,并于2013年清明节重新建碑,铭记于后人;尤其,考查记录征集了堂公入黔600多年以来其间后裔所建的名胜古籍和历史资料,本次撰谱中改历史录谱规则,今族人中下辈无男丁户、子女(婿)也上谱,同时谱录了今族人上五代人(配偶)的生、卒时间,坟墓地址,本人出生年月,职务,政治面貌,既有叙述又有世系人名录。是一部可信、可依赖、可传承的家谱。它将对本宗族的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黔东延陵吴氏宗谱》再次出版,虽是一大幸事,仍受各方面条件所限,加之我们文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编攥资料欠缺,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望读者批评指正。敬书为序。

堂公第二十世孙吴廷文

2013年1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