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湾杨氏家族史概略



黄草湾杨氏家族史概略

青藏公路西经36公里处,隔湟水河相望南岸的一个四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村——黄草湾村坐落在湟源县城东部山环水绕的峡谷带,她东距西宁城36公里,西距湟源丹噶尔古城15公里。村西北角,青藏公路37公里处是当地著名的海藏寺(佛尔崖),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村南山巅与湟中共和北村接壤,村北与湟中多巴北沟村毗邻,并隔河相望。南山巍峨挺拔,草木葱茏;北山崔嵬突兀、壁立千仞。村南一条铁路带山腰,一条铁路穿山腹;村北一条公路绕山麓,一条公路洞山间。湟水河自西向东从村边汤汤流过,河岸畔,两山侧,沃野膏土,山清水秀,阡陌相连,地腴田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就是黄草湾杨氏家族的繁衍生息地。

自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左右,我始祖从甘肃临洮来青海,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尝尽千辛万苦,辗转落脚于湟源日月克素尔村,入赘李氏,揭开了黄草湾杨氏家族在本地繁衍生息的序幕。

始祖是位褐匠,即纺粗布织粗衣的手艺人,类似黄草湾杨氏家族史概略

青藏公路西经36公里处,隔湟水河相望南岸的一个四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村——黄草湾村坐落在湟源县城东部山环水绕的峡谷带,她东距西宁城36公里,西距湟源丹噶尔古城15公里。村西北角,青藏公路37公里处是当地著名的海藏寺(佛尔崖),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村南山巅与湟中共和北村接壤,村北与湟中多巴北沟村毗邻,并隔河相望。南山巍峨挺拔,草木葱茏;北山崔嵬突兀、壁立千仞。村南一条铁路带山腰,一条铁路穿山腹;村北一条公路绕山麓,一条公路洞山间。湟水河自西向东从村边汤汤流过,河岸畔,两山侧,沃野膏土,山清水秀,阡陌相连,地腴田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就是黄草湾杨氏家族的繁衍生息地。

自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左右,我始祖从甘肃临洮来青海,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尝尽千辛万苦,辗转落脚于湟源日月克素尔村,入赘李氏,揭开了黄草湾杨氏家族在本地繁衍生息的序幕。

始祖是位褐匠,即纺粗布织粗衣的手艺人,类似就某些传说和遗留至今的实例,足以证明家业已达鼎盛期。祖先们不满足黄草湾有限的范围,开始向外扩展,在下脖项上黄草湾开辟土地,继而向峨头山推进,开垦了大量的土地,修建了多间房屋并派祖人管理经营。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因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来到了峨头山,听人介绍,眼前坐北朝南的几间房屋是我先人所建,脚下平整的大量土地是我先人所开种。当时,年幼的我,心潮起伏,百感交集……这一幕仍记忆犹新!公元2019年4月的一天,祖人为五世孙索南朋措下葬,前来送葬的巴燕扈家人扈国林谈道:听他家人说:“当时湟源两家有铜车,其中黄草湾杨家有一辆……”。

树大分枝,家大分业。到光绪三十年前后,曾祖父们另起炉灶,生春在黄草湾,玉春到上黄草湾。据当时的情形和现在的推析,分家的理由主要是耕种管理异地的土地。玉春到上黄草湾后,家业的经营管理很到位,发展思维较超前。一方面在不断发展原有家庭农业养殖、贸易的同时,不断向外拓展,获得了颇丰的资产。当时,在和平白水河尔,峨头山都有田畴等业产。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杨玉春立租约:“立写顶纳租粮合同文约人白水河尔庄农民杨玉春因为缺乏地亩可耕今租顶到洞阔寺香座老爷案下境内所有南乡白水河尔草沟峩冯家大掌旱地南半叚下籽市升内壹斗伍升。……”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杨玉春、杨庭机立卖山坡旱地约:“杨玉春因为土地遥远,照管不到,今将祖置白水河尔庄西坡吊旱地大小壹连叁叚下籽市升内伍斗……卖到本庄人刘文昇名下,……估卖價大洋柒佰贰拾玖元整。”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子孙教育,在耕读传家方面做了表率。四世永鹏曾就读青海昆仑中学,后从教、从医;四世庭福就读湟源城关小学,市湟川中学,省蒙藏学校,后在北京、西安、西宁等地从事藏文翻译等职,充分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能振兴家业,使家庭兴旺发达这一普遍真理。我在湟源二中任教期间,遇到一位姓蒲的老师,她的祖上三代为师,2017年青海省政府为此颁发了“教师世家”的荣誉证。她曾说她父亲与庭福有交往,他们至今还能说上晓明,黎明的名字。两家曾为儿女约为婚姻,但终没成为事实。听她父亲介绍,我们杨家也是书香门第。当时我想,我们借祖先的光,今受如此殊荣,既惭愧又自豪!我还知道,蒲老师之后与六世延炳有往来,具体事宜不得而知!到光绪三十二年及以后,四世祖父相继出生成人。当时,清政府已垂暮衰落,在内忧外患、病贫交困中,社会动荡,风雨飘摇,家族事业开始由中兴逐步趋向衰微。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前后即公元1931年左右,居在黄草湾的四世祖庭珍、庭璋与庭炳、庭慕分别经营家业,庭炳、庭慕迁至白水河尔。分迁理由五世俊川如是说:“当时白水有人向我族借了钱,如期无力偿还,只好以己家土地来抵偿,于是族上派庭炳、庭慕前去接管经营,从此定居白小河尔西坡,繁衍子孙至今。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即公元1935年,四兄弟正式分家,有保存至今的契约为证。字据记“因四兄弟上下安家,各生异心,自立烟火,独办光阴……”在财物分割中,先为父母养老送终留下“下黄草湾下水滩水地壹叚下籽叁斗,白水河尔西坡方地一叚,下籽三斗”的土地。其中,白水一方分得“大小地五叚,下籽贰石,庄廓内外两处,内有大小房屋拾肆间……大柳树柒佰陆拾伍株,又分南山占林中半”又分得各种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还有“一个云木炕棹,一个八仙炕棹……鸟枪一杆,马刀一把,长枪一杆……”。当时“又有外债大洋贰佰贰拾叁圆”。从以上种类数据中,略知当时家资的一二。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廷炳、廷慕二兄弟分家。有约为据。

杨家屋舍东西有两座大花园,上花园(西花园)主育花卉、檀香、丁香、芍药、牡丹等。其中千层牡丹最名贵,遐迩闻名。每年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芳香馥郁,那醉人的香,引来彩蝶蹁跹,蜂蝗嗡飞……,于是这里就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下花园(东花园)主栽果蔬。李子、杏子树,后期也栽苹果树,春天千树万枝花团锦簇,那爆开的盛况,可谓空前绝后。我祖母(圈生英)曾说:“我嫁到杨家后,每年秋季给割麦的农人送中午饭,盛筐的杏子就能填饱他们的肚子。”到我时,我们就把整篮的杏子送往嫁出的姑娘家。同时,常站岗护园,以防路人盗摘,为此我们与路人发生了好多争战。下花园果树如今砍伐怠尽,所剩无几,今由六世孙延明所有,主种蔬菜和其他作物。上花园旧址已在,但面目全非。文革时,各花木被强砍强挖,那遗弃路边的千层牡丹,听说被他乡人偷偷移栽,至今成活,但赏花的人已不是当年的主人,她还像当年一样名贵,朵硕,花香,瓣层吗?时值1987年春,时任和平乡书记的林培东(后任湟源副县长)知道千层牡丹,向我讨要移植,于是我从延林兄家移送一枝给他,如今可活,可花,认识当年的主人否?往事如烟,回忆令人酸楚,伤神……

清宣统二年,族父庭璋出生,他的啼哭声也宣告了清朝政府的灭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帝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线曙光,历史快步跨入中华民国,但好景不长,中国社会又进入旷日持久的战乱,经济凋敞,民不聊生,我族人如同国人一样,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苟延残喘,步履艰难。民国十四年后,五世父辈相继来世,他们在贫困中生存,苦难中成长,亲身经历着马步芳在青统治的四十年。多数兄弟参军(被抓壮丁),上演了多处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

1949年新中国诞生,全国上下欢欣鼓舞。1950年始,共产党推进了土地改革,据所占有的土地、所营手段,进行家庭成分划分: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恶霸地主。黄草湾杨家被定为富农,上黄草湾杨家被定地主,白水杨家被定为下中农。这样历史给我族人开了一个不小的政治玩笑,从此,族人在三十年的漫漫岁月中,时时小心,处处留意。60年代末,又爆发了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族人常被抄家,常挨批斗,如履薄冰,艰难求生。祖父庭珍,祖母圈生英、钟玉梅等被认定为“四类分子”,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多次参加群众大会,低头站在台上,成为被批斗的对象,接受无产阶级专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清晰记得,当夜晚举行批社会,我们延(文)字辈弟兄们用架子车将爷爷奶奶送到会场,接着自已躲藏在阴暗无人处,等会议结束,再将他们接回家。更有甚者,有人被游街示众,他们头戴高尖帽,反手捆在拖拉机车上,背插着“打倒反革命分子……”“打倒地富反坏右……”的帖子,在高吭嘹亮的革命歌曲声中,在群众海啸般口号声讨声中,用拖拉机载着走街串巷……这期间,我族女孩无一上学,男孩一半未完成小学教育;族人无一人招工、招干、参军。60年代未,我等开始入学,最怕开学报名,因报名册“成分”一栏要填富农或地主。等其他同学报完之后,我等才瑟瑟报名,某些老师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平时我们不敢迟到,不敢捣蛋,更不敢与贫下中农的子女打架,若偶有发生上述之事,则会遭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如我族某孩打三四次架,都遭老师这样的训斥:你们地富子女有啥资格打架?你想复辟想变天吗?真死不悔改!

这期间,各种政治运动纷至沓来。50年代未,中国社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走集体经济,吃大锅饭,饿死了多少人,某些地方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大炼钢铁,到处土炉林立,童山濯濯;四清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搞得人心向背,人心所寒,特别是文革“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四处开荒,森林遭砍伐,植被遭破坏,水土被流失……国民经济濒于崩溃,集体经济名存实亡,家庭经济衣食不保。

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消了成分论,摘掉“四类分子”、右派分子的帽子,使无数人卸下了所受牵连的政治包袱,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中国社会进入发展,进步的新阶段。

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使寒门莘莘学子有机会荣膺高等学府之堂。这一年,五世朋措,六世延炳考入青海民族学院,之后六世延良、文忠、延军相继在高考中榜上有名或被招干。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农民耕田热情空前高涨。我族昔日的种田能手们,大显神手,当年喜获丰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70年始,特别是1980年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推行,特别是在城市、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这样就出现了独生子女观象;农村提倡一对夫妇生一子,严格控制二三胎,对欲生三四胎的育龄妇女强制做了节育手术。致后四十年来,我族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减少。时值今日(2018年)面对社会低生育率人口减少及老龄化社会问题,国家放松生育政策,鼓励生二胎。但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及所面临的教育、就业、住房等压力,人们并没对生二胎感多少兴趣,致使社会人口减少,出生率低下。

政通人和,风调雨顺,连年的丰收,使族人家家有余粮,户户有收入,基本过上了较有尊严的生活。温饱问题解决后,族人开始外出务工,买机械跑运输,以增加家庭收入,当时二世延珍较突出,成为“勤劳致富能手”,东峡乡政府为其领发了奖状。族人们有的开始步入社、村级管理阶层,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充分展示了这些昔日受屈今日扬眉的族人实干、领导才能。五世海川曾任社长,六世延山曾任村长,延福曾任村委会计,延林、延明先后任社长。

90年代族人都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各种家用电器。到21世纪的20年间(现在),族人各户拥有小骄车、电脑等,许多年轻人已不受土地捆绑,不种田到外发展,干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文芳、文军、延龙买卖经商,文成做沙场老板,杨勇、杨贵、杨辉包工程做老板,杨禄、杨凯跑大车开挖机,很多人在湟源县城、西宁买了房。杨军、杨正、杨涛、杨谦、扎西才让、杨超、杨成亮、杨凯、杨汝明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骨干,各自事业如日中天,前途无量!

  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家族教育的良性发展。近三十年间,许多孩子并没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过早辍学务农或经商;高考优秀率低,考入本科院校的人少,考入重点本科的更少;女孩子高考升学率低;许多毕业生只重就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缺乏继续学习深造的勇气和毅力,发展后劲不足。在教育优化、普及的今天,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二人,没有博士学历,没有在高校任教的,没有在高层任职的。看来我族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不容乐观,与其他好的家族比,我们是滞后的。这一点,所有族人应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夜郎自大。如何使我族教育突破瓶颈,走出困境,走向舂暖花开的新局面,值得每个族人深思,并为之不懈奋斗!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