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学是依据一个人出生的时间与空间来探讨人生命运规律的一门学科。众所周知,古人通过长期对宇宙自然的观察总结归纳出一套天人合一的、非常合乎自然的运行规律,为了对这一规律进行详细的描述发明创造了天干地支记年月日时法,同时对这些干支符号还赋予了阴阳五行、方位等特性,进而为通过对这些干支组合的运算来研究人生命运的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的种种原因,尤其是近代更是把这门非常有科学价值的命理学与封建迷信等同在一起,实在是亵渎了祖先的智慧。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下面就如何认识命理学的社会价值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命理学可以警示人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及电脑的日益普及,各种算命软件也应运而生,如排八字、六爻、奇门等的电脑软件网上已经都有了,而且很完善。任谁只要把生日、时辰输进去,马上八字就显现出来,大运、小运,月令藏干等全出来,批命的断语也随后呈现。
算命不再神秘,算命不用求人。但命理学可绝不是算命术这么简单,在中国命理学中蕴涵着一部有机的人生哲学,算命术只是这一哲学的外衣。很多人只看见这件外衣,甚至有的还去批判嘲笑这件外衣,却不见衣服后面的生命。如今电脑仿制了这件衣服,展示了这件衣服,命理学只剩这一件衣服,而那个穿这衣服的有机生命却离它而去了。用电脑排八字使大多数人眼中只见算命术而不见命理学,只见福祸吉凶,不见哲学思想。老人和孩子分别站在人类认识道路的两个端点。人类的宝贵财富象药一样不为孩子所接受,虽然有“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良药苦口利于病”,“学海无涯苦做舟”等励志教育,但孩子的学习向来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所以,还得想些“寓教于乐”“游戏学习法”的招数,如同给药穿上糖衣,挂上色彩一样。算命术的推演方式必须要和其哲学思想有机结合才行,中国的人生哲学之所以没有搞成体系哲学,而用算命术这样一个形式来蕴藏,实在是被具体的、现实的教育实践给逼迫的。如果搞成一个体系哲学而不藏之于名山,恐怕它很难象现在这样被留传下来,中国人总是用石蕴玉——用算命术包裹一部人生哲学,或许这也正是古人的智慧吧!
二、可以重新认识自我
八字一排,问命的人头一句话就是:“我是好命还是坏命?”这一问,回回把我噎得不知怎么回答。人们总爱说算命的人糊弄人,说话模棱两可。对此,我深刻体会到算命先生的无奈。好命和坏命之分不是命理学之分,命理学讲的是人自身的各种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至于这种作用是好是坏,是因个人认识不同所做出不同判断。在命理学中,好和坏不是绝对的。如果我说你是好命,你听了高兴而我可能为你感到悲哀。而我说你命不好,你听了难过,我却可能为你的命而兴奋。
我常说,不好的命,一般很难“坏”过孔子的命,一生不得志,颠沛流离,命运坎坷。许多伟人的命都不好,多灾多难的。命理学书中所说的好命,是指平安福分,是四平八稳,无灾无难,无风无浪,是典型的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有所造就的人,也不能说是好命,因为其中要有艰难险阻,要有痛苦磨难,要有大起大落。我经常问年轻人:“在这两种命运中,你选哪一个呢?”年轻人往往沉吟良久,还真少有选前一种的。既然是这样,那么,给命运做好坏之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何苦要问:“我的命是好是坏?”如果有人要求的好命是既享受荣华宝贵,又有巨大声誉,既不付出辛苦,又功成名就。那么,我要告诉你,没有这样的命理学。命理学好就好在它合乎客观规律。现实是什么样的,它就会显示什么样,不会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命理学不能是无理学。我们问命,是一次接触人生哲学的机会。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本能反应。可如果一味地趋吉避凶,你所求得的就是碌碌无为。因此,问命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同一个命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所呈现出的色彩是不一样的。正如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不由他自己,而要由“世”来决定。“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断辞就是结合“世”所下的断言,这话是模棱两可么?
三、种子和人生
一粒种子的命运,即便不是农民也能预测。一粒玉米种子,在春季被种到土壤肥沃的地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份,它基本上就可以顺利成长了。如果是种在秋季,种在沙漠,种在背阴地,那么其命运就不言而喻了。命理学启发人将一粒种子的思维扩展到一年的四个季节将一个人的生命扩展到整个人生中去思考。这不是人学?不是哲学?其意义不是远大于算命术的作用?我想,这就是古代中国文人为什么大多会研究命理学的原因吧?在玉米粒看来,农民就是神奇的预测大师,是它的贵人和吉神。可我们知道农民的高超之处不过是有四季观念和一些种地常识罢了。有时,老年人看年轻人,正如农民看玉米种子,他之所以能给年轻人下一些准确的人生断言,不过是因为他活过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知道人生四季罢了。
所谓命好,只不过是一粒好种子罢了。所以,仅仅八字好,可生不逢时,正如一粒好玉米种子在秋天被种到地里,在草木枯黄时节发芽,其命运还用什么高人来断吗?人是分类别的,人类的成分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比较平均的。从进化角度看,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可不同的时代会给一部分类型的人以“‘时”,使他们有“运”,给他的以拔节,舒展的机会。当“时运”到了时,适者就会得天独厚。我一般不用种子来做比喻,这是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喜欢用车况来比喻命,用道路来比喻运,用天气来比喻流年……你如果是一个“本田”车,不能说命不好吧?可你走的路是相间小路,又时不时遇到雷阵雨,那么你可能不比一辆破夏利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更快地到北京。因此,当我们把到北京这段路当做人生过程时,仅仅考虑命,也就是车况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运也就是路况,以及流年也就是说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无一不重要。便是命好,运又好,如同一辆好车跑在高速公路上,但是遇上了大雾,或下雪,你这车还敢快开吗?所以,如果算命能警示人注意和考虑人生路途上的多种因素,让人心存敬畏,那么,我们能说算命术毫无价值的吗?如果在正面劝人效果甚微的情况下,能用算命术这种办法让人三思,又有何不可呢?算命术是不是因其特殊用途和效果被筛选保留下来的呢?
为此我想,命理学不过是多种劝世方法中的一种,有时,当通行的大路方法无效时,我们还有命理学这一办法可用,有用的东西留下来没什么不好。人生在世,想吃好喝好,求官求财,殊不知人生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消彼长。人们往往活在生命的表层,不明就里,而命理学能引导人探寻生命深层次的东西。这个深度既便是西方的体系哲学,我看有时也未必能够达到。所以,不为自已是本田车而喜,也不为自己是吉普车而忧。时时做着车况、路况、天气情况的衡量比较,考虑发挥好自己的驾驭技能,集中所有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这难道不是命理学引导我们做的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吗?命理学如果能使人不消极对待命运。能通过分析影响人生的诸多因素而深入探寻生命,那么既使它披了一件算命术的外衣我们就能小瞧它吗?不以衣帽取人不是我们的古训吗?对待文化是不是也应如此?
四、对于求官和求财的思考
问命的总是目的明确:“我能当官吗?”“我什么时候发财?”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问的人就会很高兴。可算的人不一定为他高兴。因为,如果这人能力不足,不能胜任领导职务,当官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命理学中,官和财都不是天上掉馅饼的意外之得,它们与人生其它诸多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十分紧密,相互间构成一种动态平衡。如果官和财的比重过大,有的命局就会失衡从而被毁。赵本山有个小品表演了一个中了五百万大奖的人,又换房子,又换车最后还要换老婆。这要是换不好,就可能换出个人财两空的后果来。
命理学讲“官制身,财累身”。说的就是官做大了,钱太多了,有时反倒弄得人生在世不自由。当不堪其制,其累,就会出现生命不能承受其重的现象。命理学叫这做“财重身轻”,“官重身轻”,结局常常也是悲剧。有钱的,当官的人也有跳楼的。因此,对有的人来说,财和官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问命时大可不必因你命里有官有财而乐,你很可能高兴得太早了,真正需要知道的是问问自己有没有当官的能力?问问自己的心愿不愿意当官?
一旦为官,或发了财,你生命中的其它诸多因素就要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变化有的是你喜欢的,有的就不一定是你愿意的,但这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你的喜好为转移。命理学从来没有把官和财渲染成天上掉馅饼,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等式中的变量单位。命理学是按社会发展规律对人生轨迹进行数学摹拟。它启发人的恰恰是思考客观规律,激发做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与外在诸因素的平衡关系。从单个案例看,你可以说算命术如何如何不科学,说它算得不准,不可信。但它所依据的事物关系你不能说是错误的。它将人生诸多因素按事物本来的关系和因果逻辑进行推演。这一演示对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有教育意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不可小视,这正是算命术的魅力所在,也是电脑不能替代算命先生的原因。因为,不了解事物间的关系而仅仅会排八字,正如不懂医理而只硬记了药性的人一样,一用就错。
好多算命先生不知古人是怎么归纳出那些断辞的,不去摸索断命方法,一味死记硬背断辞,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漏洞百出,惹出不少笑话,有的算命先生还拘于古辞说人家经理和学者不是好命等等。这不是古人的错,不是算命术的错,而是学命理的人没有学明白,没有掌握命理学的精髓。我们看到,命理学并不认为升官发财就是好事。它教人着眼整个人生,不拘于一时、一事,应对人生进行总体设计和衡量。至于什么是好命那要由你自已判断。别人眼中的好命并不是你的无悔人生。不言而喻,由自己算计好,计划好,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的人生,才是好命。
命理学就是这样一部人生经济学。这难道不应是一门重要学科吗?许多人心里未尝不知这个道理,但迷于官、财、名、难以自拔。虽眼里识得破,但却不改过,这不是命运又是什么?如此说来,命理学的作用是让我们认识自己,同时命理学也为我们指出了命运的实质,所谓的命运就是我们自己的难以自拔!
五、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性格既命运这句话来自西方,无人怀疑其科学性。仔细研读命理学,就会发现,命理学对此有更深的解析。性格对人命运的决定作用使人的主动性变得有限,往往令人处于无可选择的境地。对性格温和的人你提倡竞争就有点难为他。让性格火爆的人去做调解工作就是让他减寿。我常说所谓选择,其实无可选择,人所选择的不过是自己的本质。人们并不是根据所谓的正确理论去行事,而是依据性格做事,并于事后给自己找理由。性格慢的人会给自己找“慢工出细活”的理由。性格急的人会给自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迈。不让人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本质并按他的本质生活,才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有的人终其一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棵心,你便是给他诸多幸福的理由,便是一生衣食无忧也总是闷闷不乐,这样的命又如何能算好命?
命理学给人以难得的审视自我的机会。八字一摆,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你的本质。我们先不说这个本质对与错,而说你这一生有几多探寻自己本质的时刻?这一探寻有无必要?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有一个“我是谁?”的人生本质问题。自社会产生以来就有一个如何顺应自己的本质又与社会谐调的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随时调节,这也是命理学一开始就研究的问题。
人,是性格的工具,所以说让人改变性格是不人道的说法。对于性格宁折不弯的人来说,你就是让他叛变投降了,他也会因得癌或心脏病而死,因为他自己的性格就会扭断了他。所以,既便是得病也是什么样人得什么样病。别人的忧郁症放在你身上就会痊愈,你的胃病放在别人身上也会自愈。从这一点上说命理学能看病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而对性格的研究说不定以后还能出现一门性格病理学。
命理学在八字中首先确定本命,也就是人的性格本质。然后勾画出人的构成本质。这就象首先确定一个物质的基本原素是碳,然后因其结构不同再分为石墨和钻石一样。我为人看命喜欢先从性格入手。因为性格是天生的,先天的,对此西方科学也无异议。如果有人批评我说八字解释不了人的性格,那么我会反问:什么能解释人的性格?是基因谱还是心理学?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我们人类的性格是如何产生的,更解释不了人类为什么会有不同性格。但科学却有一个毛病,它对解释不了的现象或不承认其有,或认为在科学之光没有照到之前,人们是在黑暗中摸索。其实我们人类从来就没有在黑暗中行走过,在没有电灯之前,古人举着火把也夜行,那时人的夜视能力比现在要强很多,如果命理学能够多少把握人的性格,那么由性格推命运是不是与西方心理学暗合?八字准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看人的本质。在科学没有出现之前,古人不等不靠先用摹拟推演的方法,把人生需要的学问象生活必须品一样备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祖先的大智慧。
六、如何看待灾难
人生一世,从心里讲谁也不愿意遭受坎坷和厄运。可是,苦难和痛苦总是难免,我们不但要承受自己的一份苦难,有时还要帮助亲友排忧解难。而无论是自我排解还是劝慰亲友,都有一个效果的问题。如今忧郁症和自杀都增多,说明心理工作没有跟上。在人们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的情况下,算命能安抚人心,使人镇静,恢复理性。
一个人一出生,就等于有了疾病、致残、事故、意外等灾祸的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筛子。我们总以为这个筛孔比较大,足够把自己漏出去。可这筛孔果真很大吗?以百分比孔目的筛子来说,据统计:我国五类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5%。也就是说每五个家庭就会有一家有一个残疾人。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5%,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没有公布,但美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是5%。而有些普通些的事摊到谁头上也够让人头痛的,比如同性恋为4%,忧郁症为15%儿童哮喘为20%。在千目的筛上有意外伤害死亡率、吸毒率、自杀率等。当这些事一旦落到自己家中,对个人来说,灾难就是百分之百,在灾难之下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无论是对别人的还是对自己的,人们应对灾难的能力普遍不足。古人的灾难概率更要大于我们,如何排解痛苦,转换心态,也是古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不象西方有个上帝可以求助。当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在没有系统哲学来解决,或创立哲学系统解决的实际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创立命理学说可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不仅是孟子的人生观,也是命理学中的重要思想,更与客观实际相符,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灾祸和苦难,命理学不认为其作用就是负数。在命局中,刑、冲、克、害这些预示着灾祸的凶象,是很让人望而生畏的,可是没有这些东西,你想在世上有番作为那几乎又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平坦,顺直的江河其动能和势能都比较小。长江是因一再被阻隔才有雷霆万钧之势的。在命理学中,刑、冲、克、害是造就栋梁之材不可缺少的煅造工序。有人一听受克就觉得不吉利,本能地想躲,特别是在合婚时,更忌讳受克。殊不知,人有时不受克根本就不能成器。火克金,但金不被火炼不成器;金克木,木不受金斧凿琢不成栋梁;木克土,土无木制其阳性不得渲发;人们都说水火不相容,可却不知水火相济的妙用。有的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说娶的老婆太厉害,总是管制着自己,两人性格不和,犯克。我往往说:“这是你的福气,你这样人要是没人狠管着你,你还不进监狱了?哪会有今天?”克是压制,使人收敛行为;克是蓄积力量,铁人王进喜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现代人也知道压力就是动力的道理。当然,你顶不住压力,被压力压碎了,压扁了,这压力当然就是你的凶灾了。帮助人们增强抗压力是命理学的一大任务。如此看来,对凶煞不能谈之色变,闻风而逃。如以积极态度去应对,那么就既有外力可借,又有内在潜力可挖为此,当人们遭到了灾难,中国的人生哲学提倡要承受痛苦,要隐忍要坚强,不要破坏这个世界,不要迁怒于社会,不要怨天尤人。在如何使痛苦良性转化,而不形成毁坏社会的破坏力量方面,命理学做出了一份应做的努力。我们不应抹杀其历史功劳。这样,同一个命局,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解。悲观者从中看到苦难,乐观者从中看到机遇,好胜者看到挑战,其观点依人生追求不同而不同。
命理学一直分为“江湖派”和“学术派”两派。这两派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仅有“江湖派”,命理学就会完全滑向算命术。“江湖派”与现实过于贴近,实用功能过强,易于走向主观和教条,现在的好多批判就是针对“江湖派”弊病的。仅有“学术派”,很可能最终产生出体系哲学,能象西方哲学一样高度概括和抽象。可在中国,凡是不接人气和地脉的东西最后都是干尸,会自取灭亡。这与西方上帝本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通人气,因此凡是概括和抽象的东西都可以放到上帝一边而又永生不同,中国哲学必须变脸,要分别以医学,治国、命理等面目出现。这就造成要想探寻中国哲学必须要到部门学科中去挖掘。
七、遗传学给我们的思考
命理学创建之初,人们一定是费了不少心思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形式。命理学的内容“其说汪洋奥义,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想要包容它谈何容易?
命理学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天命思想,而在于他给人的启迪。如果我们不拘泥于算命术,而是把命理学当成人生哲学来解读的话。那么,所有射向它的批判之箭都会象乌鸦羽毛一般纷纷落下。
我们可以把基因学当做另一部命理学来解读。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与中国古代命理学的一致性大于它们的差异性。了解命理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遗传学。基因可以主宰人的命运,能够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查找基因的条码,可以预知人的病夭,可以知道和什么样基因的配偶能生出健康孩子。对于基因缺陷,西方不象一开始研究基因那样致力于必先铲除而后快了,他们也象中国命理学一样,意识到可能正是这些缺陷成就了林肯,爱因斯坦,贝多芬……那些看上去很健康的人,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完美的,并不说明他没有基因缺陷他们只是看上去完美,而其基因也一样含有八至十个缺陷,只是其基因缺陷还没有与现实条件形成“刑、冲、克、害”,因而没有暴露而已。
在人类可能不曾归纳出整体的含义”,遗传学家们在不敢对基因乱下刀斧时如是说。殊不知我们的古人已凭借命理学摸索到这一整体含义。假如我们的祖先能早些找到科学工具而不是用阴阳五行做工具的话,那么他们所做的基因筛选,会使许多伟大的人物都不会出生了如今人们喜欢批判中国人落后,说中国人反科学。可是,科学,就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里也要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人类胎胚研究就是人为地被阻止了,因为这个科学来到的早了一点点。如此来说,中国式的哲学先行可能不是错,美国式的科学先行未必对,用科学完全否定命理学也不一定是善举。
有时,一个人死了,我还在推演他的命运,正如科学家观察一个人的基因在他儿女身上的发展变化。世上的亿万万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因的亿万万次展示。每一次人生只给他一点点展示机会,无数次人生才能给他无限展示的机会。正因为我们人与人是如此相通,我们才会对别人的人生和隐私怀有极大兴趣,才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射进去,会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会感同身受,会共鸣,知心……因此,佛教讲的轮回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西方的算命术相比,我国古人算命的复杂程度已超出算命术了有人说它是一种民俗文化,其实说小了。不了解我国的命理文化,就不可能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正因为命理学的本质是哲学,因此,许多古代贤人,即使不信鬼神,也要着迷于命理。中国算命术以“天人合一”为依据来照猫画虎,古人以阴阳五行为工具,以象征、摹拟,同一,合序,联系等多种方法,自觉地套用、引入天地规律,社会伦理,血缘关系,人情世故。对人生现实,社会现实的解说能达到细枝末节,能极尽其奥秘。命理学的魅力在于,经过二千多年,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把契合、描摹工作做得如此精细,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人类个体的能力,使它具有了超人的天地自然的天成特点。人们对鬼斧神工的杰作总是情不自禁地崇敬。特别是其中的演绎法引领人深入到一种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完整、严密的数学境界,让人体会到一种纯净、脱俗、超然、美妙的高级精神活动的快感,就更使研究它的人欲罢不能了。
命理推演中的数学感当然不为数学家所承认。人们批判命理时说它推演的前提是不正确的。这种貌似科学的质问就是纯数学也承受不了,传统数学不也是在这种质问下根基摇晃吗?想想看,象棋和围棋都足以使人着迷,何况是演绎性更大的命理学?虽然命理学是照猫画虎,但的确做到了煞有介事,惟妙惟肖,严丝合缝。想那一般性的科学也不过如此。
研究科学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没有一条既定的正确道路可走。中国的命理学在两千年前就把一个人的本质,以最类似基因的表现方式排列出来。如果抛开它的算命目的,单从学术和文化角度上看,它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很了不起。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这句“知天命”的著名言论说明:到了五十这个年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命理学观念。我们知道,孔子不信鬼神,但讲天命。这说明在孔子心中这鬼神和天命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人类却一直生存了几千万年,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一直在积累。很多人用了很长时间创建的东西就会大于个人,就能具有摆布个人的力量。比如社会,文化、宗教,艺术等等,相对于个体来说,它们都有“命”的属性。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