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学堂趣闻



庞家寨,为奎文关西边偏南处的一座山寨,距奎文关三里远,由本关(村)庞家先辈人所修建,然修建时间无考。

此寨构建精巧绝伦,牢固异常:它建于一座山峰之上,周围用山石砌成数丈高的墙垣,寨门面向村庄,为一色大青砖修砌而成的中型圈门,有栎树木大门两扇,用碗口粗圆木穿杠备作闩门之物。

走进大门,有小巧玲珑的一座楼房,因其壁为木格装饰,故名“格子楼”;再前行,便进入一座雄伟建筑的屋宇,有泥塑德公坐像一尊,故名“德公殿”,此是本寨主体建筑,当时香火颇盛,尤其每遇大旱,村人便向德公祈雨,有求必应;殿前有数围粗、数丈余高如盖云松树一株,茂盛得很;殿后有一株古色古香的精美建筑是为学堂,因而赐名“文渊阁”,其壁有举人庞凤起字丹崖题“辉联东壁”四个大字,字浑厚雄劲,气度不凡,足彰显其才气不俗,凤起行二,作伴于大门封湾珹爷之子凤居(南院),列为封湾庞营北院。

庞家寨除备逃避刀客之用外,另一用途为本村庞姓学堂,有关学堂的传说颇多,我只听翰林掌运侄重孙、建本玄孙大芳谈及他姥姥爷(掌运父)建本求学的一段趣闻,现写出来,共一粲,也许有些许教益。

庞姓“本”(留居奎文的)字派辈同堂兄弟十人,一同在寨上读书,建本天资聪慧,颖悟极好,且刻苦勤奋,学业长进很快,才十几岁就进了学(中了秀才),在他刚行过弱冠礼时,家里就给他举行婚礼。建本妻子知书识礼,端庄秀丽,是一位典型的仕女,两人情投意合,恩恩爱爱。婚后几天,建本便被家里送上寨读书。一天下午,塾师因事离寨回家,临走,他给学生留足了作业,并叮嘱不准下寨回家。兄弟十人在读书作对,建本由于天资聪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走出阁门,在云松树下静思。此时,太阳刚落入西山,天空被晚霞烧的彤红,如盖的云松数的浓密碧绿的针叶上,镀上了一层绛红的色彩,别具一番风致,一对鹦鹉在树间追逐嬉戏,顿时,撩起了他新婚的温馨情思。他走出寨门,立在门口外面向村庄眺望,只见袅袅炊烟,升入暮空,家家窗口,灯火通明,便决计趁着黄昏,离寨回家。夜慢慢的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他小心翼翼的刚摸进大门,正要进入自己的房间时,却被父亲发现了。

“那是谁?”父亲在模糊的灯影中惊慌的问。

“爹,是我。”建本赶紧小声回答,心里在腾腾乱跳。

“你不在寨上好好读书,回来干啥?”父亲责备道。

“看看爹。”建本机智的回答道。

“爹好好的,不用膺记。”

“看看妈。”建本改口说。

“你妈也好好的。”

“我……”建本语塞了。

“没出息的东西,快上寨踏踏实实读书,再不准私自下寨!”随即就吩咐伙计打灯笼连夜送他上寨。

路上,建本暗下决心:“不中举,誓不回家!”由于目的明确,建本以后学习更加刻苦专注,一直到中了举,才踏进了家门。这便是名动遐迩的叔(凤起)侄(建本)举人的美谈;更加上后来建本之子掌运高中进士,又拉了翰林,成为有名的父(建本)子(掌运)举人、进士的佳话。

从建本读书这则趣闻中,我总结出三点:一是建本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诚然,在封建社会里,参加科举考试是读书人唯一进身之道,读书取士,自然是正道,无可厚非。如果没父亲的严格要求,听其自任,恐怕建本将不会考中举人;二是建本自己有志气。新婚夫妇,情意缠绵、难舍难分,是很自然的,建本也不例外,但当他意识自己此时应该好好读书时,他能及时从感情中解脱出来,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读书之中,显而易见,若没有自己的坚强决心,是不能获得成功的;三是当时的村风好。淳朴、友善、文明。大人门和谐相处,兄弟之间友爱亲切。建本他们同堂兄弟十人在寨上读书,个个刻苦努力,书都读得很好,人人都进了学(中了秀才),成就了“十进秀才”的美丽传说。显而易见,没有良好的村风,孩子成才,也是不可能的。

据此,可以归纳为:一、良好的家风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基础;二、坚强的意志和优异的品质是孩子成才的主要条件;三、优良的村风是孩子成才必需的社会环境。

一粲之余,你是否也有同感?

                                       丁河镇奎文村18世庞枫泽文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