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西征记略再版序



李氏西征记再版序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文事隆兴。古人曾道:【盛世修志】。此言不虚也。就时下多里民间说来,为追忆先祖恩荣,砥砺后世子孙,而续修族谱之风亦颇为盛行。正是由此缘故,使我荣幸地读到了三百年前吾乡先贤李生麟先生的诗集——《西征记略》一书。

李公生麟先生,字赤彼,号兰亭,乃清乾隆年间人也。其后世子孙人烟繁盛,居于我县回河镇后封村的一脉也是贤才送出。据济阳县志记载;兰亭先生一生为人勤谨、为学勤勉。其年轻时以贡生入仕,曾任过四川中江县知县,为官清正,颇有政声。当时,便有【名士出宰名区】之誉。后适逢西藏喇嘛不轨,公衔命随朝延征付大军长途跋涉,不辞辛劳,平定叛乱,建立功勋。特别是其裹理粮饷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洁,严查少数贪官克扣士兵军饷弊案,更显出其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足令当时乃至后世之人钦佩有加、肃然起敬。

纵观李公一生,不仅以政绩斐然而闻名于时之政坛,还以名士好文、喜于吟咏扬名于桑梓。其诗作《西征记略》一书便是例证。作为后学,能拜读先生的诗文,实乃万幸。兰亭先生的诗,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读来,仍觉得有一股强烈的庄穆的浩然正气在!有道是:【诗言志,歌咏言】。又道是:【诗贵情真。】先生以自己为官从政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与阅历,以自己志在国家、志在斯民的可贵的人生抱负和高尚情操,将【身之所历,目之所睹】作为创作的素材,融景生情,妙笔生花,写下了许多脸炙人口的诗篇,且留给了后人。可谓是功德无量之事。从这些优美的诗文中,仿佛使人们又感知到先生那超人的恢私志向,又领悟到先生那丰富的奇思妙想。我敢说,即使用今人的标准、观点来评判先生的诗歌,其思想性、艺术性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说,这些诗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真实、真挚与真情,以致使后学的我们,也都从中感受启迪、获益良多。

我国古代文人一向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读了李公的大作,自然便会真切的了解到:先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从他给后人留下的许多十分难得的不朽诗篇中,我们不仅感知了他阅历的丰厚、知识的渊博和文采的风流,而且还会为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所深深吸引。他的《过卓氏里》《草玄亭》《过涂山》《晚过王嫱里》《过藻凤坡》《过七擒隘口》《过晾经石》《佛现鸟》《谒佛》等待篇,无疑都反映出他的学识、学养的丰厚,而《栈道行》《初至成都登眺》《出成都即目》《晚赴中江道上》《九秋过锦里》《百花潭》《沧浪亭》《火井》《贤鱼腹江滩八阵围》《晚宿鹿头关》《早登雷山》《雷山行》《过二郎湾》《过流沙河》《过白马庙》《四月回渡沪河》等诗篇,则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有独钟,另外,在他诗中所反映的西征路上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少数民族(如藏族)的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读来也会使人在错愕、惊诧之余,产生出许多遐想,甚至回味无穷。

晚年的李公,在家乡愉快地度过了他致仕后的悠闲恬适的人生岁月。但作为诗人的他,在浏览山东的名胜古迹之时,也未忘记留下自己的待篇。《春游历下享》,便是他此时的杰作。此时先生的诗作,是在经历了人生的长期磨砺与历练,观看了宦海的无数升降与沉浮后所写,所以无论观事论人,自然是胸襟更为开阔、达现,而表现在诗文创作技巧上则更显得文笔老辣与成熟。这在他晚年的诗作《春日初见转蝶》《对月》《观日》等名篇中均有深刻的体现。其中《观日》一诗写道:

【共戴高天不识天,大化由来仗日宣。曈昽拥出千年火,晼晥斜横万壑烟。生长收藏一元远,往来寒暑箇中旋。纵观赤道分南北,协帝重华自古传。】知古而鉴会。读一读李公三百年前留下的诗句吧!我想,这不仅对于李氏后人是十分需要的,而且对于今天生长在新社会的其他成千上万的青年朋友们,也会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我要感谢李氏后人诚邀我为李公的大作再版作序。尽管作为后学的我,年资尚浅,学识不丰,恐难膺重任,有辱先贤。然却之不恭,遂勉以累言,是为序。

阎维杰

公元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携于墨斋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