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东赵庄赵氏四位家族成员英勇轶事



赵力士仗义勇为

十八世孙赵春山,又名赵满山,生于清道光年间,因力大无比,行侠仗义,深受乡邻爱戴,佳话流传至今。

据传,有一天,他扛一捆芦席去新野县城赶集,途中,突下大雨,他急忙躲进路边一庙内避雨。因小庙年久失修,屋顶破烂不堪,外边大下,屋内小下,神位上方也滴滴答答漏着雨水,满山见状,忙把芦席打开,盖住神胎,遮挡雨水。看着天上持续下雨,身体也略感困意,再加上衣服被雨淋湿,他便择地脱衣而睡。朦胧中他听到有人问他:满山,你想要啥?他睁开眼,没见人,便又睡了过去。停了一会儿,又听到有人问他:满山,你想要啥?是不是想要劲呀?他迷迷糊糊中说:是哩。便睁开眼,猛地坐起,还是不见人影,这时他才觉得是在做梦。看着外边雨已停,他打算赶路,顺手往席边摸衣服,咦!布衫哩?环顾四周,他发现自己的布衫被压在屋柱的下面,用手拉了一下,拉不出来,他感到非常奇怪,“哎,要是有劲,能把柱子抱起来,取出衣服,那才美哩!”他自言自语地说。满山生就豪爽,敢于挑战,今遇奇事,不妨一试,于是他走过去,用一只胳膊把柱子抱住,微微用力,柱子还真的动了一下,他非常高兴,顺势蹲下马步,气入丹田,胳膊夹住柱子,轻轻一提,柱子便离开了柱石,另一只手便把布衫拉了出来。他感到很是奇怪,连说:“真神,真神呀!”出了庙门,满山顿感身轻如燕,行走如飞。回到家里,不管提拿什么重物,他都觉得轻如鸿毛,挑水不用勾担,两臂平伸,一手一只水桶,箭步疾走,水无溅洒;牛铺起粪垫土,以往使用粪篮,这不,他使上了箩筐。一晌的活,他一袋烟的功夫干完,且面不改色,气不发喘。短短数日,十里八村都知道赵满山力大无比,个个啧口称奇!

本村有一财主为人刻薄,虐待长工,尤其是麦收季节,早起晚睡,熬晌摸黑,只累得大伙腰酸背痛,筋疲力竭。满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总想找个法子,教训一下财主,让长工们歇一歇。于是,他趁人不在,将赶场打麦的两个石磙抱走,压在吃水井口上。财主见状,就知道是满山在替长工们出气,自知理亏,忙陪着笑脸,请满山到他家里吃饭。酒肉款待过后,还给了些许银两,求满山把滚子搬回安好,继续打场。自打领教了满山的厉害,财主的尖刻习气收敛了许多。

满山有着李逵的饭量,鲁智深的力气,再加上他仗义勇为,抱打不平,方圆很有名气。由于力气过人,闲时他便给一家磨坊推磨,只要麸子,不要工钱。村里有一地霸常年在磨坊拿面却迟迟不给面钱,磨主要账还遭辱骂和殴打,无奈之下给满山说了一下,满山说;“不要着急,你只需让我吃好,我就能给你要回账来。”磨主当即备下了酒菜,满山也不客气,三下五去二,转眼之间就把满桌的菜饭一扫而光。酒足饭饱之后,他一手提着一个磨盘去见债主。债主见满山两眼圆瞪,青筋直蹦,虎虎若凶神恶煞,直吓得跪地求饶,连说:“我还,我还!”

一时间,三里五村的穷苦人只要有难,都来求满山帮忙。从此,赵满山的大名震彻十里八乡。

老寨头筑寨御匪

同治(1861年)初年,捻军(1853——1868年)骚乱,匪患丛生。老百姓天天防盗,夜夜防贼,尽管这样,依然是防不胜防。家家为防土匪提心吊胆,户户为挡窃贼战战兢兢。众乡邻人心惶惶,不得安生。十七世族人赵鼎(禹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抵御土匪的侵袭和骚扰,保护村民的安全,他游说村里大家小户,建议挖掘壕沟,修筑寨墙,把匪患阻挡于寨门以外。大家一听说修筑寨墙,个个举双手赞成。说干就干,村里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老少齐上阵,人畜齐动员,风风火火干了起来。为确保修筑质量和进度,赵禹九还组建了强有力的带工组织,分别管理挖掘、运土、打夯、质检等项任务,使工程保质保量,节节推进。

在赵禹九的带领下,全体村民苦战年余,建起了底阔10米,顶宽2米,标高7米,绕村2000多米的寨墙,取名琼琳寨,寨墙顶端外沿加筑高约1.5米,宽约0.5米的围墙,并按一定距离设置墙垛和土炮眼,(土炮长约1.5米,口径10——15厘米,用生铁制作,土枪用熟铁制造),以备向外瞭望和射击之用。寨墙外边因取土修寨自然形成了宽约30——50米,深约5米的寨沟,四季清水常存,东西南北分设4个寨门,昼夜有专人把守。寨墙有效的抵御了匪患,确保了村民的安全。到了冬天,外边土匪、窃贼出没频繁,方圆十里八村与赵庄有亲戚的人家,便带上衣物粮食前来投靠避难。

赵禹九修筑寨墙,抵御匪患,保一方平安的壮举,震撼了新野的大小村庄,许多乡绅名流纷纷慕名来访,诚心领教,不到两年的功夫,全县就修起八十四座村寨,大家一致推选赵禹九为八十四寨寨首。老寨头美名由此而来。

赵禹九百折不挠

十七世族人赵鼎(禹九),京监,拔贡,一生教书。受其教诲,有不少弟子出类拔萃,南阳黄庄黄八妮,赴京科考,一举得中翰林,赵禹九也因此而名声远扬。

作为教育家,赵禹九桃李满园;可是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赵禹九的求仕之路却充满了艰辛。

在他一生中,已经有前十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的记录,他却依然没有放弃。

到第十一次赴京赶考那年,赵禹九已从年轻俊美的书生变成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者了。启程之时他百感交集,情不自制,茫茫然老泪纵横,放声大哭。他悲叹自己满腹经纶却壮志难酬,更痛恨苍天不开慧眼遗弃良才!但是哭归哭,赵禹九还是没有放弃两年一次的科考,毅然踏上了他第十一次上京的马车。

崎岖不平的驿道,往返颠簸了十次,连老马都记住了去京城的道路。看着路边年年相似的景物,抚摸自己越来越多的白发,赵禹九暗自伤神,情绪低落。恍惚间想起上次京试时,同情又敬佩他的主考官曾给他留话:“此试不中,下次定予录用!”想到这里,他又重新鼓起了勇气。

遗憾的是,当赵禹九披星戴月、风尘仆仆赶到京城,却得知上年的主考官因病不再主持这年的京试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赵禹九有着常人难以匹及的百折不挠的超常毅力,考场上依然从容应试。

卷子答完后,赵禹九意犹未尽,挥笔写下:“十一科再不中雄心仍在,一百岁吾不死老腿再来!”

赵钱串爱民如子

二十世族人赵聿灏,官名赵惠玺,人称五老,明举人赵宦后人,清咸丰辛亥科(1851)举人,历任陕西清涧县知县、华州(今陕西华县)知州。在任期间,体察民情,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在任华州知州时,有一土匪周炳玺因命案被判死刑。刑前,赵大人例行查案。

周跪地求饶:“赵大人缓我死刑,家有80高龄老母,重病卧床,请准我回乡给老母送终后再赴刑场。”赵大人一听,说:“难得你还有一片孝心,待我向上禀报后再说。”赵大人从中斡旋,此事得到了恩准,于是就放周回家为老母临终尽孝,又送给周一些银两,为老人置办后事。

周母见儿子回来,心气骤爽,病情竟奇迹般好转。不几日,周母已能自行下床行走。

周见老母身体日渐康复,且假期尚有时日,如何利用特赦时光,怎样报答大人恩德,周炳玺思忖再三,觉得剿除匪患,维护治安,应该是最让赵大人满意之事,于是,联络旧部,招募人马,杀富济贫,为民除害,维护了一方平安。

赵大人得知实情后,及时向皇上禀报,皇上龙颜大悦,遂传旨惠玺,命周带三千人马,速去西凉平叛。如若凯旋,死刑赦免;若抗敌无力,刑场腰斩。

周接旨豪气大增,当即率领人马,日夜兼程,奔赴战场。周身先士卒,奋勇冲杀,西凉贼抱头鼠窜,丢盔弃甲。此一战,剿灭了叛匪,收复了疆土,朝廷不但赦免了周的死刑,还重重嘉奖了参战勇士。

赵大人见周是一人才,就向皇上举荐,让周镇守华州。为了激励周再立新功,所属部下暂不封官,补充兵饷所需费用,由辖区内所征收的地税解决。周为了报答赵大人的恩德,就把征收的地税全部交给了赵大人,故此,赵大人库银丰盈,人称赵钱串。后来赵大人眼见周炳玺不用地税补充饷银依然能够兵强马壮,干脆下令免除了地税,三县民众齐赞赵大人是一代清官!

赵大人体恤百姓,爱民如子,藏富于民,库银串串,是历代民官之楷模,更是我赵氏家族之骄傲。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