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氏迁徙分布



扶氏迁徙分布

始迁祖胡端五,元朝初,从江西省瑞州府高安县(今高安市)柘树堂迁河南省光邑柴山保磨云山(今新县陈店乡云山村)北扶家湾落户,孤传五世而四世不兴。五世祖胡熙时乖命蹇、屡试不第,于1428年由北扶家湾迁陡山河石子河,因勤于农桑,不数十年人财两旺。逐步发展到南从陡山河北至晏家河,约七十余华里,拥万亩桑田,是当时光山望族之一。

胡熙共育四子,仁、义、礼、智。次子胡义早年在外营生,四子胡智为官在外。大片田园资产由长子胡仁、三子胡礼打点经营。为方便生产和营销,又从陡山河再次迁到吴陈河熊家店居住。由于人口逐年增长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兄弟二人在熊家店打了十三口井(今仍有三口在使用),营造了九座楼房,取名钢叉楼。此举触怒了当地的官府、豪绅,视为眼中钉,胡礼一个七品散官,盖的楼房如此超众扬名,定有图谋,即暗奏朝廷,遂遭抄戮,楼房踏平,砖木被水冲至潢川城,雄伟挺拔的九座楼房瞬间变成残垣断壁。

长子胡仁的后裔在钢叉楼居住五世,至六世克化之孙扶光斗迁今新县千斤乡沙石扶湾,开创基业。扶赞育三子,长子光华传二十世止,三子光夏无子嗣,唯有次子光斗忠厚传家、芃衍昌盛、瓜瓞绵绵。其后裔主要分布在扶湾、沙石街、孔湾、孔洼、细冲、罗冲、方湾、马水、苏畈、陈冲、土门、付洼、苏河镇柴冲、光山县六庄、帅洼、新寨洼、晏河、南向店、河棚、栗树洼、潘畈、信阳、兰州、武威、贵阳、昆明、驻马店、荆门等地。胡仁次曾孙向化仍住钢叉楼,其后裔主要分布在钢叉楼、小河边、扶小湾、光山县潘岗等地。

次子胡义,早年在外营生,传十六世后杳无音讯,据先辈口传流落河南扶沟、太康一带。第四次修谱经工作人员多方探询,终在太康与义祖后裔相会。因1938年惨遭黄水袭击,哀鸿遍野,逃荒避乱八年后返故乡,泥沙埋屋顶,地上丛草生,环视四周,满目苍痍。半个世纪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黄泛区人民的生产及生活明显改善,扶氏人口也逐年增长,其主要分布在太康县常营镇黄岗村。

三子胡礼共育二子,星居散处、兰薰桂馥,却一脉渊源。胡礼长子士学传十一世绍舜育三子,长子淮清由钢叉楼迁光山磨子岗,其后裔主要分布在磨子岗、扶榨、刘湾、王店、文殊、晏河、北向店、罗成、潢川、湖北西张店等地。次子源清仍住钢叉楼,后裔主要分布在钢叉楼、纸笔冲、皂角冲、扶独湾、石板冲、小河边、光山王店、晏河和四川等地。三子江清由钢叉楼返迁陈店乡北扶家湾,其后裔分布在北扶四周。胡礼次子士龙由钢叉楼迁金兰山的北麓陡岗,后裔主要分布在陡岗、箭楼湾、田卜洼、柯湾、王湾、张湾、方湾、长潭、杷棚、董店、叶林、管洼、朱洼、黄墩、光山泼河、湖北乘马岗、乌鲁木齐、大庆、深圳、郑州、洛阳、信阳等地。

四子胡智,门第鼎盛、冠盖连绵、三世乡贤。胡智成化二年(1466年)三甲进士,任户科给事中,家眷迁居光山县南正街。幸存一子胡士谆、一孙胡琯、一曾孙胡克俭,其余后裔在战乱中失考。胡克俭万历14年(1586年)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擢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官至刑部右侍郎(官职三品)。

克俭长子国弼任颖州学政(今安徽阜阳),选贤举能,言行刚正,憎恨佞臣弊政,遭诬陷辞归故里。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攻占光山,以反清复明之罪遭满门抄斩。其长子世庆由光山逃至今新县阳土墩冯畈落户,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冯畈、白果树湾、上陈湾、下陈湾、大扶冲、大门楼、金冲岗等地。次子佐圣、三子奉圣、四子作圣均因国朝之变,全家被诛杀,其后裔失考。

克俭次子国祚任严州知府(今浙江省建德市,官职四品),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在商丘归德府兵分二路大举南下,次年12月,清兵直逼严州城,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终因寡不敌众,26日国祚公及家眷全遭诛杀。得益仆人姚安知将其遗孤云翥私藏于地下道得以幸存,俟清兵撤后,姚携云翥连夜逃至陡山河扶前塆,其后裔主要分布在扶前塆、后冲、董洼、火连畈、中心湾、下店、白沙关、五斗冲、白树咀、陡山河街、何楼及扶楼等地。

清同治至民国初,部分族人或商贾、或避乱、或谋生,先后离开深深眷恋的新、光故土。挑担背篓、扶老携幼、南渡长江,最后寄籍于安徽省广德、郎溪、旌德及江西省德安、永修等蛮荒之地,挽草为界,播种耕耘,繁衍生息,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和生存需要,又从广德、郎溪先后播迁铜陵、宣城、浙江省嘉兴、海盐、安吉、长兴及江苏省南京、句容、溧水、溧阳、宜兴等县市。江西德安、永修又有部分族人分别迁居泰和、彭泽、九江、武宁、鄱阳、南城、崇仁、南丰、共青城和衡阳等地。

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我族人口也生齿日繁,支派愈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族人流动更加频繁,异地定居和外出打工者逐年增多。端五徙豫七百载,扶氏苗裔遍神州,他们或在求知的小路、或在公仆的奉献、或在桑田的种养、或在艰辛的创业、或在商海的遨游中,鱼跃龙门,共展宏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扶氏宗谱第四次续修理事会

              二○一一年(辛卯)腊月下浣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