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氏前院东院支谱记载的小宁海纪史



小宁海纪史

坐标毗邻

小宁海位于胜坨镇政府东五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三十七度三十二分,东经一百一十八 度二十八分。东与垦利街道前榆村接壤,南与东营区茶坡村相邻,西南邻小巴家村,北距316省道一公里。

村址传说

小宁海北边有一“噶达顶”,相传原为一藩王府所在地。“噶达顶”西侧为“藩王河”。村南四百米有一蟠龙宝地,为我苟氏族人阴宅之地,能庇佑后人,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东南为枣行,西南为陈家湾。小宁海所在地带,依山(“噶达顶”)傍水(“藩王河”、陈家湾)、人杰地灵,实乃祥瑞之福地,故先人选址于此处立村建业。

村名由来   

据传,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苟福、苟禄、苟寿兄弟三人自直隶枣强县东迁,苟寿去青岛即墨立足,苟禄在滨州阳信落户,苟福来此立业安居建村。当时因倚水靠海,经常遭受海潮侵袭,先人们祈求安宁,故以吉祥嘉言命名为“小宁海”,意思是临海比较安宁。

建制变革   

一、据二〇〇六年,东营市文管所、市博物馆的有关专家赴小宁海村北圪垯顶现场进行实地考古调查,发现很多宋、金时期的陶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这一时期已有人在小宁海村一带生活、活动过。

二、明洪武初年(一三六八年),淄川县紫草窝绅士许氏迁居宁海渔场(小宁海附近)。小宁海村周围开始有人定居。 

三、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苟福、苟大玄分别由直隶枣强县、山西洪洞县迁来小宁海立籍建村。此时,小宁海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东道济南府滨州。   

四、清初,属山东布政使司济东道济南府滨州。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改属山东布政使司济东道滨州。雍正十二年至宣统三年(一七三四年—一九一一年)改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道武定府。

五、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小宁海为利津县西宁乡所辖。

六、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小宁海村属利津县二区所辖。   

七、一九四四年,利津县二区划归利津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利津县政府遂将利津县二区划分为二、四两个区,小宁海村划归四区管辖。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四区改宁家区。   

八、一九四八年,利津县区下设乡,原西宁乡辖区改称新民乡,小宁海为所辖村之一。   

九、一九五〇年八月,宁家区改称四区。一九五五年,四区更名宁海区。一九五六年,宁海区、宁家区划归广饶县。董集区与宁海区合并为广饶县董集区,小宁海隶属董集区管辖。一九五八年二月,撤区并乡,董集区改为董集乡,小宁海隶属董集乡。

十、一九五八年九月,人民公社成立,董集乡改为广饶县东风人民公社第十五社。一九六一年,小宁海管理区分为七个大队,分别为小宁海划分的三个大队海南、海中、海北与禇家、茶坡、小巴家、胜利。

十一、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恢复利津县建制,小宁海三个大队归利津县董集公社小宁海管理区管辖。一九六三年九月,利津县恢复区的编制,董集公社改称董集区,原公社以下的管理区改为公社,小宁海公社成立。小宁海三个大队隶属小宁海公社

十二、一九六四年十一月,董集区划归垦利县。一九六六年秋,成立胜坨人民公社,小宁 海公社撤销。小宁海三个大队隶属胜坨人民公社管辖。   

十三、一九六八年冬,海南、海中、海北三个大队合并为小宁海大队,属胜坨人民公社管 辖。一九七二年一月,恢复三个大队建制和海南、海中、海北名称。   

十四、一九八四年七月,胜坨人民公社改为胜坨乡,海南大队改为海南村,海中大队改为 海中村,海北大队改为海北村。一九九四年三月廿九日,胜坨乡改称胜坨镇,海南村、海中村、海北村隶属胜坨镇管辖。

  十五、二〇一六年八月,垦利县撤县设区,改为东营市垦利区,小宁海三个行政村海南村、海中村、海北村,隶属于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至今区划未变。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