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睢杞太王集党支部的建立



红色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睢杞太王集党支部的建立

王集位于太康县以北,东靠杨庙,南靠城郊,西与独塘、高贤接壤,北和龙曲毗邻,辖区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5公里,总面积84.2平方公里,开封至淮阳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王集、原名沙洼,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王店迁来王姓人越来越多,后演变为王集,距县城15公里。是睢杞太根据地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指示精神,中共河南省计划,第一步是进军豫东地区,在睢杞太地区建立游击队;第二步以睢杞太地区为依托,进军豫皖苏地区。为创建睢杞太游击区,河南省委派组织部长吴芝圃回到杞县领导抗日救国运动,在杞县南付集“伊东花园”成立豫东抗日游击支队三支队,于1938年7月与肖望东率队的先遣大队在西华杜岗会师,推进豫皖苏地区。

1939年1月下旬,吴芝圃率领游击支队二大队,二次回师睢杞太地区,并指示马庆华建立睢杞太特委。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党中央决定回复河南省委,并指出,“河南太康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睢杞太又是首先沦陷的地区。王集党支部创建于1939年2-3月,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县较早成立的支部之一。初建时由王洽惠、王培祥、冯锦瑞、王洽鑫等四名党员。王洽惠任支部书记。1940年我军攻打葛岗之后,党员队伍有了很大发展。为了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经县委主要领导刘振邦、张俊峰批准,将王集支部分路西、路东两个支部。路西支部由王录玉任支部书记,支委有王业孟、王培本。路东支部由王培贵(王荣先)任支部书记,王录仁、王洽奇任支部委员。李禹村的李玉、汤绍禹也归路东支部领导。原支部书记王洽惠于1939年8月调任太北区委书记。

1939年2-3月,县工委成员张俊峰帮助杨昆、王洽惠建立了中共王集党支部,支部书记杨昆,不久王洽惠接任。

3月中旬睢杞太抗敌自卫兵团第九分团在王法洲带领下去褚庄活动,杀掉反动土匪头子数人,获部分枪支弹药,壮大了抗日武装。4月,吴芝圃、马庆华领导抗日武装在睢杞太地区,打击日伪军获胜利,引起日军报复。为积蓄力量,发展武装,马庆华率睢杞太特委转移到太康北活动。

7月中共太康县委书记张俊峰和王洽惠发展汤绍禹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张俊峰、王舒然、杨昆、汤绍禹、孙楷堂、闫文武、王洽惠等同志在王集、牌坊杨一带发动青年参军,购买枪支弹药,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王集保长王培章带30余人参军,编入王法洲的三中队。县委决定在做好发动群众,组织武装的同时,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县委领导张俊峰、杨昆、孙占和、王洽惠等人分别先后动员,团结王集联保主任王培章、刘蔚华。斧头岗联保主任武习芝,琅邪岗联保主任王道生,保度联保主任袁聚久,孙桥联保主任孙为都,高朗名人袁英名,李泽民等人同情支持新四军抗日,并派党员孙楷书、汤绍禹化装进城,将抗日传单撤到县城大街和佛教堂。在县级党委领导下,依靠党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抗日斗争。由于没有建立情报机构,没有开展敌军工作,城里的鬼子、汉奸勾结一起,狼狈为奸,不断到根据地肆无忌惮地“扫荡”,抢粮索款,使根据地军民遭到很大损失,给抗战带来很大困难。党和部队领导耳目闭塞,消息不灵,不能及时准确打击敌人。

太康县至开封是日伪军重要交通线,公路沿线日伪据点林立,对睢杞太抗日根据地威胁很大,急需建立情报组织,掌握这一线敌人活动情况。为此,1941年秋,中共水东地委民运部长兼太康县委书记贺霖良同志。请示地委批准,建立太康县第一个情报工作组,调太北区委书记王洽惠同志任组长(耿仁宽任区委书记)。情报组直接与贺霖良和水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马一鸣联系。秘密从事地下工作,发展党员,发动各界共同抗日。为了便利工作,王洽惠在王集同王录敬、孙自立、王培俭、王录训、蔡蕴道开了个《四议粮行》,作为掩护职业。此时贺霖良化名张继海,王洽惠化名李一民,两人单线联系。开始他们选择耿仁宽家、刘善同家作为联络点,挑选党员王业孟、王录智当政治交通员。水东独立团交给太康情报组织的任务是打进敌人内部,做敌人内部的工作,搞敌人内部情报,并为抗日部队购买必需的物资,保证部队需要。从此王洽惠通过活动,在城西关发展刘军入党,并吸收为情报联络员。1944年8月中旬,伪太康县长李一岱、警备联络队长马德成、一大队队长谢树芳带领汉奸队一千余人,向太北王集一带扫荡抢粮,并进犯太北抗日根据地。水东独立团一大队和县大队在地委书记袁震,分区司令员余克勤指挥下,将兵力埋伏在王集南、张帝臣一带,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我军奋力拼杀,伪军遭重创伤后溃败。此战歼敌300多人,活捉了伪县长李一岱、联队长马德成,击毙了大队长谢树芳。此后,伪军再不敢向县北根据地进犯。此战的胜利,对发展太康县抗日斗争形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及抗日民主政权,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军也牺牲3人。

12月下旬,中共太康县委书记贺霖良,派王洽惠同志到县城同伪县长张子修谈判,经王洽惠据理力争,迫使张子修接受我方提出的条件,由于县敌军工作成绩显著,受到地委书记袁震的表扬。

1945年5月在太康县龙曲的轩庄建立豫鲁办事处,牛连文任主任,李苏坡任副主任,办事处下设三个科,由汤绍禹、王洽惠、黄友林等人负责。办事处的任务是专做敌工工作。

6月四师办事处秘书,豫鲁办事处干事王洽惠,多次秘密进城,在地下党员帮助下,开展宣传攻势,使驻太康日本军四名士兵先后向我军投诚。其中日本人两名(多山易郎、朵本)朝鲜人两名(龙山、夫少),由王集站送到轩庄豫鲁办事处。后转送冀鲁豫区。

他深入城内与敌伪县政府秘书安振华,伪警察张金钟,饶万金,伪警备队小队长安锡成,伪警务联队长马德成等人交朋友,建立了统战关系,曾多次在他们家中躲过敌人的搜查,脱离险境。王洽惠同志通过他们了解到敌伪军兵力部署情况,掌握了敌人的活动,为水东地委,水东独立团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王集党支部是我县沦陷后的第二年诞生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自觉的担负起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共同打击敌人,支援抗战的光荣任务。在我党领导的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王集党支部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险,尽管形势多变,斗争复杂,摧不垮,砸不烂、巍然屹立在太康北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县的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解放战争的支前工作上,王集党支部也是模范支前之一。著名的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和淮海战役中都起到骨干作用。多次组织担架队,从未有任何人中途开小差回家的,勇往直前,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后才回来。淮海战役之后,太北县政府在郑寨召开支前表模大会,全县四百多个先进模范人物,王集一个村就占二十多名。在王集担任区长的魏广聚也被评为模范区长。1949年为了解放全中国支援大军南下,王集党支部提出,只要全村有的,要啥给送啥及时送到,有一个典型事王集东头的王连枝向部队送鸡蛋当慰劳品,部队给钱不收,后传到淮阳专署成为佳话。王集党支部在长期对敌斗争中,不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且为党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和英雄模范人物,不少同志为了革命胜利,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中致伤致残,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如柳溪王烈士有王培祥、王志邦、王培金、王三元、王业孟、王业成、王录廷、王录志、王录功、王洽清,王永业,王业星等。后来于1996年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张俊峰等73名革命烈士及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刘世军等28名革命烈士而以抗日烈士的儿子王焕亭和太康柳溪王族人王录勤等倡导募捐集资为101位烈士筹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结合王集乡党委、政府与烈士家属共同努力在王集西北敬老院内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壹座,供每年清明节由学校老师带领全体学生与群众前往祭祀。

因王集党支部,对祖国与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贡献,培养优秀党员,革命老干部:王洽惠、洽润、培贵、实业、业勤、录敏、录志、洽杰、录玉、录渠,为革命抗日牺牲的烈士10名:均为柳溪王人氏,这20多人是柳溪王的荣耀。

王集党支部,在抗日斗争中王洽惠任党支部书记,他负责王集东西两个支部、茅庄、取庄、田庄等地一带地下党的工作,按照县委决议、积极发展党员、扩大支部、扩大联络员、动员青年农民参军、联合地方绅士共同抗日,支援新四军100多人参军。为了继承发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像邓小平同志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的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象我们前辈那样,象我们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我们要以革命前辈崇高的革命情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继往开来,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把革命老区建设好,决不辜负革命前辈希望,使这些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注:革命老区老根据地是在1947年3月份由县委县政府提出来的。以上由于王洽惠的事迹多另在其他登载介绍。

王业学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