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大王庄七续谱序



鹿邑大王庄七续谱序

柳溪王氏是在明朝初年间,始祖仪文、从周兄弟自颖上迁居太康县柳溪。仪文祖之后谱中称为东族,从周祖之后谱中称为西族。从周祖有四子大公(谱中称西长门)二公(谱中称西二门)三公(谱中称西三门)四公(谱中称西四门)。二世祖大公二公祖住坝王,二世祖三公四公祖又从柳溪分居到鹿邑大王庄,后来三公祖又从大王庄分居到柘城集渎池西南八里王文尚庄(今小梁庄)。自先祖居住于此,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我们的先祖历尽千新万苦,勤劳俭朴耕读传家,抚养后代,才有我王氏万余人的大家庭。万余众分居各地,长期不相往来,若不续普系就不知道我族是血统关系,不知道我们是一家人,如不续这亲从何起。

王氏西四门,从四公祖传至六世鳌祖以下七世始分血脉两支,侃祖伦祖。谱中西四门长门是指侃祖之后,西四门二门是指伦祖之后。长门侃祖传至十世分昌祚(谱中称长门一支)宏祚(谱中称长门二支)守祚(谱中称长门三支)三支。长门后世子孙繁衍多可世系世录一点不乱。五修族谱是在民国十八年即公元一九二九年,谱刚续好,社会发生兵乱,黎民百姓到处跑反,人心惶惶,数年后,原来的族谱和刚修好的族谱全部丢失。所幸长门侃祖之后十七世继宣祖,保留了长门五修谱时刚续好的手抄本为六修族谱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西四门伦祖之后因族谱遗失无法接续。所以,六修族谱时,子孙仅凭记忆往上接续,接续不上者,谱上均注失讳二字,实在令人痛惜。这就证明族谱要按时届修万万不可脱续。

柳溪王氏族谱于公元一九八二年六修,迄今一十八年,今七修族谱并非届时续修,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在八二年六修时受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部分人的族情观念淡薄,对于报本追源,尊祖敬宗认识不足。所以六修不细致,迁居的族众尚未找齐,有漏续族众,我王氏家族得不到团圆。再者六修印谱时,大厂不敢承印此类文卷,无奈只好在某一小厂印刷。当时厂家小,条件差工人文化素质低,繁体字不识,缺字胡乱顶替,有的次序颠倒,世系紊乱。族众看谱后议论纷纷,一致要求提前续修,不按届时。又加上西家芳林前辈的指点:七修族谱为祖先立碑树石,光宗耀祖是正事,是教育青少年尊老爱幼不忘先祖的好机会,使后代子孙认识到亲戚情意密切者不过二三世,家族者百代千代乃至万古而不更,使子孙后代认识到我王氏家族亲。故此,召集几位德高有才者聚于鹿邑共议此事。族众一致认为:七修族谱,为先祖立碑树石,是好事是正事,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义不容辞,我们必须担起重任,不然我们就上愧对先祖,下负后代子孙。同时又议出七修族谱领导组、记录人、校正人、财务组、后勤组等。大家一致保证,要按时完成树碑修谱任务,使我王氏族众,务必作到亲如一家,患难与共,婚葬相助,善相劝,过相规,助学奖优,使族众皆感我王氏大家庭之温暖,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团结奋进。

三公祖之后在王文尚庄居住数载后,始分两支,长门移居到刘士庄,二门移居到小王庄即现在的北大王庄。西三门两支在我王氏族众的帮助下,分别于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六年各自修谱。此次修谱,西三门族众提出,西三门、西四门合谱,我四门族众纷纷表示赞同。故此七修谱,西三门两支均与我四门合为一谱。这是我王氏家族中的大喜事,此举更加深了我王氏族众之问的亲情。

二十世孙录营沐手敬撰

  公元二零零零年春

三公祖族外出边    后世子孙代代寒

直到二十世以下   孝子贤孙思求源

幸喜太康有源本 继修家乘线接连

今后子孙牢牢记 千万莫要再失传

十九世孙培重沐手敬题培山沐手敬书

公元一九八四年三月四日农历二月二日

王业学整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