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氏公直公传



綦氏公直公传

公讳公直,字世美,以务农为业。至元五年(1268年)为益都劝农官,九年为沂、莒、胶、密、宁海五州都城池所千户(千户:金初设置,是明朝驻防各地卫戍军队的“卫所制”的一个特定的职务,是世袭的。统领谋克,隶属于万户。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亦隶属于万户。千户所统领百户所:统兵七百以上称上千户所;从四品金牌,兵五百以上称中千户所;千户正五品金牌,兵三百以上称下千户所;千户从五品金牌,各设“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品级相同。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十年赐金虎符(虎符:古代皇帝用的调兵遣将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的特权。)命其在高丽(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造日本战船。当时宋朝并没有攻下,世祖(指忽必烈)知道可以遣使召见,于是与胡不烈拔都等人领兵同行荆南等地。招讨司事抵达峡州(峡州:原称“硖州”,北周改拓州置,唐宋延续,北宋元丰年间改“硖”为“峡”,而后称“峡州”。)青草滩,因为下大雨而无法前进,只好返回驻扎在玉泉山,率兵三千攻克安进下寨,将其攻破,杀宋军百余人。到了襄阳,枢密院(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南枢密院和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命令督造战船。襄阳既已攻克,奉旨领受邓州、光化、唐州汉军及郢复熟券军(熟券军:宋元置,南宋发给驻扎在兵营和内地军士的口券,称为熟券,用以领取军饷。领取熟券的军队,称熟券军。元世祖至元十年,吕文焕以襄阳降元,南宋驻扎在襄阳的熟券军和生券军亦随之归附元朝,仍存其名,为新附军较早的成分。后多数熟券军留居襄阳,从事农耕。)九千二百人,跟随诸军南征。十二年到了隆兴,宋军逆战,公直将其讨平。隆庆紧跟着投降,因此南安吉赣地区全都望风款服。公直又让其第二子忙古台攻打梅关。(第二子)攻破怀德山寨,入广东,至南海全都攻下。(皇帝)下诏授公直武毅将军,上千户,加昭勇大将军,将万户,配金虎符,领侍卫亲军。当时正赶上伯颜伯答、罕秃忽鲁在西夏(西夏: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叛乱,命公直率军将其讨平。十八年,升辅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后汉设立的高级将军位。)、都元帅(都元帅:唐代宗时,曾置节度诸道行营都元帅,此为元帅加“都”之始。辽朝北面官系统设都元帅府,总领兵马之事,其长官有兵马都元帅、副元帅、同知元帅府事。金太宗为进攻北宋,设都元帅府,置都元帅、副都元帅,为进行军事控制的地区长官。) 镇守别失八里(别失八里:元代西北重要城镇,又译别十八里、别石八里、鳖思马、别石把等,回鹘语“五城”之意,也称为北庭。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境内。)当初,皇帝下诏以长子泰袭封万户。公直自陈,父亲年老,请求以泰为乐安县尹(县尹:一县的长官。)侍奉父母(就养:侍奉父母。)根据他的父制可仍终身不要袭(袭: 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封别职,于是以忙古台袭封万户,跟随镇守。二十三年,海都(海都:蒙古帝国窝阔台汗之孙,孛儿只斤·合失之子。曾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统辖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原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于至元五年【1268年】发动叛乱,并建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汗国的实际创立者。)叛乱,入侵别失八里。公直跟随丞相伯颜进战于洪水山,把他打败,追击了很远,援兵不至。第三子瑗战死,公直与妻及忙古里台全都陷进敌阵。第二年,忙古里台奔还,授封定远大将军、中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改湖州(湖州:今浙江湖州)砲手军匠万户,讨衢州(衢州:今浙江衢州)山贼有功,加昭勇大将军

右传载元史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