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公和必泰公传



泰公

公讳泰,字伯亨,辅国大将军公直之长子。至元十三年,公直奉命讨伐西夏海都的叛乱,泰应该承袭他的军万户的禄位,公直因为父亲年老,向皇帝乞为泰公乞请治理乐安,以代替自己孝养父亲,皇帝准许了公直的请求,下敕书仍然让他终身不要迁徙他处。泰公统辖乐安不到一年的时光,公直之父就去世了。

到了至元十八年,公直将要去镇守边塞。向皇帝推辞说:臣的父亲去世五年,未曾下葬,我想等父亲下葬之事办完在去。皇帝说:可以。公直回到家里,泰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拿出了数年租税盈余的全部给他父亲说:“儿子不能胜任大事,祖父辜负了皇帝的恩赐(前文说了至元十三年公直因讨匪患,向皇帝请赐乐安一地的赋税为自己父亲养老,并让自己儿子去治理乐安,代替自己尽孝。不盈年公直公父亲去世,不再能够享受皇帝的恩赐,这就是算是辜负了皇帝的恩宠了,这些都是敬语),我怎么敢把这恩赐当成自己私有的呢?地方上的事物,一件接着一件的完成,只是穷人和流民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三千多两的钱,还远远不够,希望父亲大人能助我作成这件事”。公直公说:我有赐金,拿出来帮你。因此捐出了历年来的积蓄。

泰公从行省任上升迁为海州知州,他为官事迹详见名宦。(以上载乐安县志人物传)

泰公为官,廉洁仁爱,情法得全,凡是修建的工程建筑都要求务必达到坚固久远的要求,而且都是自己出资,因此百姓都很爱戴他。后来记载到县志的《名宦列传》中,更供奉于信公祠内。(以上节录乐安县志名宦列传)

依照《乐安县志》记载,泰公又被供奉于三尹祠。三尹是指泰公,张德新,益之,三尹祠在城西一里。

必泰公传

  公讳必泰,字遇之,号开寰,明万历拔贡(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生。精研宋儒理学,以尊德性道问学砺砥(砺砥:磨炼)后生,官曹州学正(学正:古代文官官职名,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曹州地方风俗强悍,士人也多以狭义为风尚。公行州教之经义,教之仁让,教之国史,教之文艺,每月聚集州中的士人设坛教授,使其各抒己见,并且互相讨论。最开始的时候,士人相互辩难,有一言不合拔剑击柱的。(必泰)教授了几个月,士风向化趋于文雅文学。公仁厚天成,律己很严格,待人很宽厚。以实践教诲别人,不知疲倦,治家每每以孝悌力田训子弟,所以家道日渐昌隆。居住在城内北街,置办田产于夹河、梁家庄等处,后人至今守着祖先创下的基业,继承祖先的儒术,生有一子衷纯,邑庠生。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