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故事——薛氏薛锦回事略



薛锦回(1905——1985),中山县三乡人。父亲薛三镛,在上海经商,能书善画,共有4个妻子,15个子、女。薛锦回是第三个妻子所生,为长女,排队行第10。自幼聪慧,受父宠爱,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家政系。1927年在上海与张惠长结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中山县妇女协会会长,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县妇女工作委员会主委,中山小学校董事长兼校长。1949年到了澳门,后随夫到了台湾,她是一个爱国者。

一,支持丈夫抗日

1923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我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打残酷打伤敌军一万多人。但蒋介石坚持内战,反对抗日。张惠长反对内战,放弃航空署长职务,随孙科南下广州任西南空军总司令,支持十九路军,发出“空军拆不参加内战,不再为任何人的工具”的通电。张氏此举,得到妻子薛锦回的支持、鼓励,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张惠长为了扩充广东空军的实力,打算亲自出国向华侨募捐购机,但因军务在身,一时难以成行。薛锦回在这重要时刻,自告奋勇,愿意代表张惠长出国募款。张于是派薛锦回率胡锦雅、余北祺赴美;另派刘植炎率领吴金福、孙烈伍赴菲律宾,分路向华侨募捐得巨款,可购飞机15架。

为了支持抗日,张惠长组织广东空军一个混合机队,派遗丁纪徐率领,北上支援十九路军。张氏的行动,激怒了蒋介石。同年4月,陈济棠突然强行撤销西南空军总司令部,张惠长愤然率领100多名空军人员到了香港,展开航空救国活动,后以派杨官宇、刘植炎率领该批空军职员到福建,支持李济深、蔡廷锴成立的福建人民政府。蒋介石十分恼怒,准备惩办张惠长。由于薛锦回通过孙科、吴铁城多方斡旋,张氏得以幸免,调任古巴公使,薛氏和女儿张杜白一起同往古巴。

二,任中山妇协会长,参加抗日。

1937年10月,张惠长在古巴任满回国,就任中山县县长,薛锦回也回到中山。由于薛氏爱国抗日态度鲜明,曾被推举为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会长。尽管日常工作由当时共产党员刘紫云、程志坚、高平、郑秀等处理,薛氏也参加过许多爱国抗日活动。特别是1939年7、9两月两次横门保卫战中,表现积极。当时,“妇协”主要办了几件事:一是在全县9个区成立了分会,会员发展到一千多人。举办了两期妇女骨干培训班,有60人参加。培训内容:“妇女运动史”、“国共合作宣言”、“救护常识”、“军事知识”、“论持久战”,教唱抗日歌曲等。培训班请中共中山县委的领导人来讲课,薛锦回也曾讲过话。二是两次横门保卫战中,中共中山县委和“抗先”的领导人孙康、阮洪川、谭桂明等和县长张惠长一起奔赴前线指挥作战。而“妇协”也不落后,薛与共产党员刘紫云、程志坚、高平、郑秀等组织妇女奔赴前线,救护伤员,送医送药,送茶送饭等活动。

1940年1月1日,张惠长卸去中山县长职务,薛锦回也随夫到了澳门,住了一段时间,单人去了上海,张惠长则来住港澳之间。1942年初,香港沦陷后,张惠长撤到中山县黄圃镇,转赴鹤山县,薛氏不久也冒险由上海转道香港,到了鹤山县。

1943年在鹤山县,薛氏担任“中山儿童教养院”的名誉院长。她亲自召开中山县籍妇女会议,并有郑纪棠女士等人参加,会议由薛氏布置妇女上街宣传,发动各商号募捐粮食、衣服、棉被、金钱等救济饥寒交迫的难童。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惠长重任中山县县长,薛锦回携带约一百名孤儿返回中山石岐镇。

薛氏返中山后,做了几件有益的事:一是担任中山县妇女工作委员会主委,主持中山县救济院的工作。救济院又名“中山难民收容所”,是和中山难童所合并而成,设在石岐莲塘街,郑氏三公祠。此时收留6-19岁的难童,19岁以上为难民。该院分为6个班,对难童按小学课程施教。早上5时起床,做体操,清理个人卫生,升旗,会操,8时上课,比小学的学习生活还要严格。课室活动是流动的,教师依时上课。下午为难童的工作时间,有的编织、有的垦植、有的饲养。但难童膳食简单,每人每日六两米,菜金20元,只有青菜和一吥盐水,生活清苦,营养不足。1946年初,薛锦回认为难民和难童合在一起不妥,取得张惠长和各界人士支持,把难童和难民分开。改名为“中山县育幼院”。日常工作委任别人负责,孙干夫人苏仲英为院长。

二是积极办校。薛氏学识渊博,平时写东西都用英文,家有一部英文打字机,她在家和张惠长交谈时都用英语。1946年8月,她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创办一所小学,命名为“中山小学”,地址设在寿山里,薛自任校长,聘请在教育经验的蔡?明为教务主任。同时,她还在四区(即现在张家边,南萌两镇)筹建四区中学,亲自选择大车村的山麓为校址,薛氏从张家的田产中,拨一百亩田作经费,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成,但此事表明她对教育事业是热心的。

三是推行扫盲教育和提倡婚姻自由。她担任中山县妇女工作委员会主委时,积极推行扫盲运动,借用县中课室,举办妇女识字班。为了选择课本教材,常叫在广州读书的儿子张道生选购回来。那时候,中山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情况严重,薛氏为此曾提倡婚姻自由,推广集体婚礼,以保障妇女权益。

1946年底,张惠长卸任县长后,薛锦回也返回中山四区大环村居住,常来往港澳、上海之间 ,(其父亲在上海给她留下10间楼房的产业)。1949年她到了澳门,后随张惠长到了台湾。

由于张惠长过去抗日反蒋,蒋在张氏的档案里批注了“永远不能起用”字样。所以,张氏在台湾不受重用,生活清苦。张氏要骑自行车买菜,薛氏以做家庭教师,和靠在香港的亲戚资助生活。1970年和1977年先后陪同张惠长到美国探亲访友。1980年初,张惠长怀念祖国,曾向人表示欲回祖国大陆定居,但在当年7月17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台北。

张氏逝世后,薛氏曾一度投靠在台湾的养子张道明生活。不久,在美国的儿子张道城接好到美国去,连国民党的抚恤金全都不要。可是,由于她不惯住在老人院(同房还有一个神经不正常的老人),于是转到胞妹薛锦园家里。后因生活不习惯,再度返回台湾,过孤独的晚年生活。以后,经过多方疏通台湾方面有关人员和取得香港移民局同意,薛氏作为旅客经港逗留七天的机会,在1985年1月16日到达香港。可是,由于旅途疲劳和激动,到港当晚即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她到港后曾表示,要回祖国大陆,到北京见邓颖超大姐,控告蒋介石的大逆不道行径。后来台湾当局派人在薛氏居所进行搜查,发现她写了一大叠揭露蒋介石的秘闻,就把审批薛氏出境的台湾官员抓入监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