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刘长安整理的佳县刘家坬刘氏源流



追溯源流,记载族史,明晰世系,理顺辈分,弘扬祖德,承前启后,是我们修谱的宗旨。

刘家坬刘氏本有谱,明知之,但由于历史朝代变革原因,家谱未能留存。致使至今对先祖刘翁及部分后裔的迁徒、繁衍发展、家族兴衰,暂无据稽考。

刘家坬刘氏先祖刘翁於元末或明初年间(约公元1400年前后)出生于山西省,卒于晋。二世祖于明朝从山西省迁至今陕西省佳县朱家坝镇刘家坝村,在此建立庄科,置地耕读,以姓命名为刘家抓村。之后,将其父泉穷启土迁冢从山西迁至刘家坬村,厝兆于桑树梁,坐西向东,至今未动移。二世祖生于晋,卒于秦,宅兆穷台在刘家坬村,但与其父不在同一宅兆。第二世祖至第八世祖的部分宅兆岁台在刘家坬村,具体对应泉岁暂未能确认,待考证二世祖定居刘家坬村后,其后裔在本村修筑庙字,雕塑神像,修有石佛堂、观音殿、龙王庙等,并一直为会首。刘家坬村本族人历来就是北岳庙主会。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刘家坬村本族人对本村观音殿重修。后由本族刘国仁(刘家坂村)、刘步明(刘家坬村)为会首於公元1808年改建观音阁,刘世义(刘家坬村)是阴阳(风水师),为改建观音阁堪奥,泥石匠刘步月(刘家坬村)献艺,刘家抓村刘天位、刘国何、刘廷亮等数十人施钱,於戊辰夏梅月初旬告竣(公元1808年4月初旬竣工)。其部分后商永守祖业,世世代代居住至今。

佳县曾经遭受两个节段(明代末年、清嘉庆年与道光年间)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大旱灾等),加之回民军于1867年攻克佳州,战乱中平民伤亡修重,民间出现了人相残食的凄景,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匪患四起,民不聊生。平民舍弃家乡,纷纷外迁,逃荒避难,居至异域。到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佳县全县人口下降45.2%。吾族人口外迁也不在少数。

刘家坬村二世祖部分后裔经受灾荒战乱,仍世世代代坚守祖业,久居刘家坬城村至今。如刘步让(第十二世),刘宣旺、刘凯元(第十三世),刘建浪(第十五世)之后裔。刘家城村另一支后商(讳名未详),于清道光年间从刘家坬村到今佳县朱官寨乡石窑沟村成家立业,其后裔刘永运(第十四世)、刘祥福、刘祥明(第十六世)至今仍居住在本村坚守祖业;刘翁(第十四世)之子刘建功於民国年间从石窑沟村迁至通镇镇白家沟村居住至今。

刘家坬村还有一支后裔刘步福之子刘永来(第十四世)于1948年从刘家 村迁至朱家坬镇乘,村居住至今。

第一世祖刘翁之曾孙兄弟三人(同一父),於明朝正德或嘉靖初年间从刘家坬村迁至今佳县刘国具乡寨沟村(现划分为前、后寨沟村),当时叫宁河沟,似宁河寨的护城河,无人居住,一片荒沟,沟底有一泉水。兄弟三人(外号称三虎,即春虎、夏虎、秋虎,据先辈们记忆,他们是兄弟四个,老四叫冬虎,无后。)就将泉水筑成水井,供人畜饮用,在此修筑庄园,置地耕读,将村名命名为宁河寨村。长房,春虎,建家园于水井的畔上,命名为井子畔;二房,夏虎,建家园于水井的石甥上,命名为石甥上;三房,秋虎,建家园于水井的前抓上(又叫南),命名为前现,其裔孙一部分分支又在前渠扩建家园,叫前渠(今前寨沟村)。寨沟村在明朝叫宁河寨村,隶属于莨州花原都管辖;到清朝隶属于莨州花原都二甲管辖。

兄弟三人在宁河沟建立庄科后,又筑庙宇,雕塑神像,以供敬奉。於明嘉靖二十九年

(公元1550年)为“釋迎莫尼”神庙铸造铁钟,并铸其名,即刘普原、刘普忠、刘普惠(均属今寨沟村人)。刘普原为会首,取妻三位,即李氏、贺氏、陈氏。

兄弟三人的父母宅兆岁台一直在刘家坝村,泉岁待考。三人逝世后,其宅兆分别起家于:长房在后寨沟村大梁;二房在后寨沟村沙园;三房在前寨沟村兑吉昂(令称老坟爷)。兑吉ु宅兆现已知的泉岁有刘世口(第七世),刘天口、刘天风(第八世),刘国麟、刘国文(第九世),刘登阁(第十世)。三房的另一支后裔刘廷花(第十世)的宅兆岁台在前寨沟村兰千,现已知的泉穷有刘廷花,刘成先、刘成彦、刘成珠(第十一世)。

寨沟村三大房门的后裔分别有一部分世世代代不离家乡,坚守祖业,居住至今。如长房的刘永奋,二房的刘凯尚、刘喜等,三房的刘世口、刘国麟、刘廷花等的后商。分别又有一部分外迁异域,现已知的有:长房一支后裔刘选科(第十三世),於清同治年间从后寨沟村井子畔迁至今吴起县五谷城乡屈岔村、西门滩等地居住。

二房一支后裔刘翁(应该是第八世“天”字辈),於清乾隆年初期从后寨沟村石甥上到今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王南沟村成家立业。后来其后裔又在该村东渠修筑庄园,命名为东渠村,其后裔居住至今,现已传至第十八世。

二房又一支后裔刘永喜(第十四世),於清嘉庆年间从后寨沟村石甥上迁至今佳县通镇镇白家沟村,其后裔居住至今。

二房再一支后商刘永科(第十四世),於1895年从后寨沟村石甥上逃难到今志丹县,后定居本县金丁镇爬子坝行政村余渠自然村居住至今。

二房还有一支后商刘宣万(第十三世),於1898年从后寨沟村石甥上外迁到横山县龙池肺村,1925年定居于今志丹县周河镇西阳沟行政村程庄自然村居住至今。

二房还又有一支后裔刘宣义(第十三世)之子刘永旺,於1904年从后寨沟村石增上迁到今吴起县王新庄村,1912年定居于今志丹县纸坊乡春树窑子村。

三房一支后裔刘步乐(第十二世)之长孙刘永干(第十四世),於1929年从前寨沟村逃难到今志丹县金丁镇爬子坝行政村余渠自然村投靠族兄永科居住。1939年迁至火石沟村居住,1951年其四子建德、五子建宝定居於金丁镇阳湾行政村刘新庄村,1962年移居於本行政村老庄塔自然村至今;其二子建良於1947年定居於暖泉沟村至今;其三子建青於1946年定居於任沟村至今。

三房又一支后商刘永卫(第十四世),於民国年间,从前寨沟村迁至今刘国具镇白家舍沟村居住,其后商居住至今。

三房再一支后裔刘永斌(第十四世),於1949年从后寨沟村前抓上迁至今甘肃省华池县崇坊畔乡王湾村居住至今。

三房还有一支后裔从后寨沟村前抓上迁至今神木县高家堡居住,本次修谱因辈分难分未合谱。先祖刘翁其他后裔何去何居,待后稽考。

从第一世祖刘翁起至今,经历六百余载的繁衍生息,现已传至第二十一世,现在在世的有八辈(含“永”字辈往下),其主字派为口、口、口、惠、风、进、世、天、国、延、成、步、宣、永、建、长、生、忠、元(第十九世),第二十世和第二十一世无统一主字派,是随意起名。

上述各房后裔有据可考者,血缘清晰,辈分理顺,皆入本谱,不至“数典忘祖",为后世修谱奠定了基础。

主编刘长安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