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军昌(向军)敬撰父亲篇



族谱的续修在诸多族人的共同努力下,近期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谱,在很多人的眼中可能不算为书,其更多的是让后世子孙勿忘祖先或自身之根源,更为后来者续写家谱提供基础和方便。至于为什么要给父亲写点东西而进入谱中,一方面,以父亲为首的父辈们在修谱的问题上奔走、筹划、实施和坚持数十年,做了诸多事情,应该予以肯定;另一方面,父亲作为少有文化农民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展现出父辈们的乐善好施、勤俭治家的精神,传承出以族事为已任和敢为人先的情怀,不仅作为儿子应当继承和发扬的,而且也值得我后辈族人很好地肯定和学习。

父亲兄弟六个,排行老三。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教非常严格,父亲继承了爷爷(爹)忠厚本分、严肃务实的家风。父亲性格耿直、果断有过之而不及,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只是现在变了许多,也许确实老了,特别是患病的近三年间,对自己、对子女变得温和了很多。但经历一些事情后发现,父亲没变的东西依然很多,比如父亲乐善好施、勤劳坚韧的性格亦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仍然不愿静心休养,修谱立碑、盖房修造、喂猪种地诸如此等重体力活乐此不疲。我们时常劝阻,但父亲不听,而且说,除了干点活,闲着也没事干啊。有时候一想,也对,只要父亲喜欢,那就随他吧。

父亲仅上完小学就再也没有读书,耕读传家务农为本在他那个年代及闭塞的山区实属常见,父亲也不例外。1976年,爷爷(爹)就将大伯、二伯及父亲分了家,父亲分到了三间土坯房中间的堂屋。约30平米左右的屋里住着父亲、母亲还有我,所谓的卧室、客厅、厨房全在一间屋子里。幼小的我就被放在地上的开水烫伤,虽然对那段痛楚的经历没有什么记忆,但臀部的疤痕抹不去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印迹,父亲从此开始了勤劳治家的艰苦人生。第一院房子是1976年左右盖的,为了弄到紧缺的木材,父亲要跑到十多公里外的水木沟伐树,那个年代,能用的木材几乎都长在危险的山林里,而且要从没有路的刺杷里拉出来,再沿曲折的山路扛回来,确属艰难。修庄基、夯土墙、布椽瓦,三间土坯房的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父亲艰辛的劳作和汗水。也从那时起,也就有了较为宽敞的住处,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但父亲并没有就此停歇,1983年在离老家约五公里的水天坝盖了第二栋砖木结构的房子, 2003年又在镇上盖了三间五层的楼房。静下的时候我想,父亲很大的精力用在房屋修建上了,是否体现了父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得而知,但人生在世数十年,能体现人生意义的,就是能给后世留下点什么,方不枉来人世一趟,父亲可能亦是如此。2012年,他又带病修建了现在的房子,更为不易!父亲四次修房,四次搬家,一方面是父亲作为一代农民追求所致,更多地体现了父亲不惧辛苦、不畏艰难、勤俭治家的创业精神!

父亲一生慷慨大气、热情好客、待人真诚。父亲生病之前酒量惊人,周围能和他匹敌酒量的乡亲少之又少,家中常备自酿的包谷酒少则数十斤,多则几百斤,这些酒大多都用于接待来家做客的族人或朋友。近几年,父亲身体不好,医生不让喝酒了,父亲仍然自酿百十斤拐枣酒,自己不能喝,但请客人斟用。记得父亲年轻的时候,总爱招呼来家里做客或路过歇脚的乡亲,母亲备上一桌菜能从开始吃饭喝酒时的三四人,到最后增加到近十人,或者这桌刚吃完,来了新客人,又接着准备酒菜,父亲也接着以酒待客。喝酒的人常以酒风论人品、比豪气,酒风好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豪爽和大气,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真诚。近些年,大家经济都宽裕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许多,人们把吃饭当成了一种负担,把请客当成了一种麻烦。但是,父亲仍然没有改变待人热情的程度和方式,过年杀头猪仍要请上几桌人坐一坐,尝尝杀猪菜,热闹热闹。在父亲看来,只要能把自己的劳作或成就带给大家,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数年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人与人之间感情如何淡化,父亲仍然没有改变接人待物对细节的重视和在热情程度上的坚持。

印象中,父亲一年四季总是很忙,不是这家结婚当支客,就是那家乔迁做主事,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三四场喜事连在一起,十天半个月不着家是常有的事。父亲也时常忙于诸多族人中夫妻不和、婆媳矛盾、邻居难处等家务事的调解,也因此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多数帮忙处理在矿上务工而不幸遇难的族人,但父亲从来没有到过当地的旅游景点游玩,回想起来,不知是否有些遗憾。但凡家族中大凡小事,只要请到父亲,一般都不会推辞,并尽心事主,竭力帮忙。母亲时常责怪父亲“不顾家、瞎操心”,但依然改变不了父亲为人做事的风格。有人认为,父亲是族长,在我的理解中,父亲只是家族中大凡小事没有经济回报或补偿的主事人或帮忙人罢了,更多的时间我在思考,一个家族中应该有那么一些人站出来,或者需要这样一些人,在族人婚丧嫁娶、添丁过寿等喜事中出来帮帮忙,不仅凑凑人气、热闹热闹,也展现了一个家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今年,父亲的病情有所变化,连续的放疗化疗,头发基本上脱落了大部分,一下子老了很多,口腔溃疡、不思茶饭、饮食极差,体质十分虚弱的父亲在阶段性治疗结束后坚决要求出院并返回洪山,陪同返家的第二日,我还在清晨的睡梦中就被母亲急促地叫起,说父亲到田里干活,摔倒在冰冷的河水里,见到父亲时,已换掉了湿透的衣服,温在炉火边瑟瑟发抖,不停地咳嗽,缓过神来的父亲坦然地告诉我说,没事,只是擦了点外伤而已,你快到河里找找我眼镜,免得被水冲走了。责怪的同时,我也不禁难过,摔倒的父亲并不关心自己有无大碍,而是关心没有眼镜什么也干不成。深知早起干活是父亲改变不了的习惯,过多的劝说也会致使父亲不开心,只能随他意愿。生病的父亲并未影响为族事而奔走不息,尤其是修谱,父亲和理事会成员多次开会、商议、筹划繁杂的事宜,不仅每次都要逐一通知、组织和实施,还要统一思想、排除干扰,应对少数族人负面的声音和抱怨,多数时间还要亲自下厨备酒做饭招待来家写谱商事的族人(母亲在西安照顾我的小孩),也惟恐饭菜不好慢待大家,可谓十分辛苦和不易。特别是今年,父亲带病赴安徽寻根祭祖,到郑州妥定印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不仅是责任使然,更是父亲的一贯作风,几十年如一日,似乎改变不了,他也不让我们改变。有学者认为:“性格决定成败”,父亲性格耿直,只要在实践中能坚持的,轻不认输。数年来,因占地与学校起纠纷,维护地界打官司,创办企业采石碳,患病期间盖房、修谱、喂猪、种地,诸如此等,无不展现了父亲生性乐观、坚韧不拨、轻不认输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这也决定了父亲的人生总是成功与失败相随,幸福与艰难相行,顺利与坎坷相伴。

父亲是诸多乐善好施、勤劳朴实族人中的一份子,是父辈中一个较为典型的农民代表;他以族事为已任,坚持认为做了应该做且必须做的事情,把帮助族人或他人当成了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担当;他一生勤俭持家、坚韧不拨,为家族、为他人、为儿女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他把先祖迁陕不畏艰难、勤劳务实的家风得到很好的展现和传承,永值我们学习和发扬。

父亲是一座山,更是一本书,读不完、说不尽……

十三世军昌(向军) 敬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