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寻根记实记



根据三级祖人乾隆五十一年于黔西谷里老寨子宗祠修谱叙记载“锦贵公原藉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第五十一都干竹坪”,会源公在嘉庆九年三月书,“我始祖锦贵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信实乡五十一都甘竹人氏。天启二年随王三善总兵剿水西,落于黔西邑崇善里六甲地名谷里场,二世祖恩德学三公来黔迎养,公誓不回籍,三公无可奈何,转迎眷属奉祖母陈氏来黔就养,因入黔地”,对锦贵公以上,均无记载。

黔西光育兄谱载,锦贵公以上几代,龙川林朱氏,生坤清张氏,坤伧王氏,坤伧生太和,宋氏、太和生春桂,王氏、春桂生三子,素玉、素清、素廷。素玉后裔住江西,素廷迁福建,素清黄氏。泰和公葬泰和东山庙边祖母宋氏葬地离祖墓相距五尺,以上几个祖人的葬地均有记载。

为了查清锦贵公以上世系,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在黔西召集两县代表会议上,确定了江西查清锦贵公以上世系。

二0一0年八月十七日,我与光前兄、光元弟、侄孙振钦从金沙开车去江西,当天宿凯里,第二天到达湖南长沙东塘大厦,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龙氏通鉴编辑部”办公室,查阅江西泰和甘竹老谱,八月十八日黔西禹芳叔及叔娘刘光凤、堂弟光辉及及弟媳李定碧开车去江西,当天晚上他们宿湖南娄底,第二天才赶到长沙,在办公室我们具体分工,重点查阅明末、清初以上的谱录世系,从谱书上看,未找到几个祖人的名字,十九日开车去江西南昌,晚上八点,芳勇叔出差到邯单,从那里座飞机赶到南昌,住南昌。

八月二十日从南昌开车去泰和县南溪乡,大屋场(原甘竹54都)观看了那里的宗亲正在修缮的宗祠“言永塘”和“木天书屋”,了解老谱,看到大屋场宗亲修缮祠堂的决心,很感动,光前兄出资400元,光元弟出资300元,我与振钦侄孙各出资500元,黔西代表出资600元,当天住泰和县城。

八月二十一日,按照大屋场龙学桂提供的和塘镇新平村有老谱,我们驱车去新平,确有保管很好的老谱,但查来仍无结果,当天回来住泰和。

八月二十二日,驱车去湖南永州,拜谒伯高公墓,赶到永州已是晚上八点。

八月二十三日,到永州北门司马塘拜谒伯高公墓后,回到金沙已是晚上三点多钟。

回来后,我们反复思考,是否我们查阅甘竹老谱不仔细,同时据了解,长沙东塘大厦办公室有各地送来的家谱,确定再去湖南江西查寻。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我与光前兄从金沙乘到温州的客车,到达萍乡下车是晚三点多钟,从萍乡坐车到江西永新是二十三日早辰十点多钟,与宗亲灿珠交谈修谱事,并从那里复印相关资料,晚上住永新。

十月二十四日,在永新查阅资料,下午从永新坐车到泰和,晚上住泰和县城。

十月二十五日,到大屋场了解情况,据宗亲龙学桂提供泰和螺溪镇有老谱,我们包车去螺溪镇,查阅谱书四部仍无结果,当天回住泰和。

在大屋场了解到江西省博物馆有龙氏家谱,十月二十六日,赶到南昌,但未遇着先联系的人,加上未带介绍证明,未能如愿,当晚住南昌。

十月二十七日,从南昌坐车到湖南东塘大厦龙氏宗亲联谊会通鉴编辑办公室,住下来,重查泰和甘竹老谱和各地送到办公室的谱书,历时三天未有结果,据办公室主任龙根佑提供,湖南张家界有老谱。

十月一日从长沙到张家界,到那里是晚六点钟,张家界宗亲提供的谱,但查无结果。

十月二日,从张家界坐车到铜仁,第二天从铜仁坐车到遵义,到遵义晚上十点钟,住遵义,十月初四返回金沙。

回来后,从永新带回来的资料查阅,反复思考,有些疑点,同时考虑到各地祠、墓是否有记载,能否找到线索,确定再去湘、赣,由于天气寒冷,确定来春再去。

二0一二年三月六日,我与光前兄、振钦侄孙三返湘、赣(因考虑到从重庆坐飞机到长沙比从贵阳到长沙票价少一点),从金沙坐车到重庆,当晚住重庆。

三月七日,从重庆坐飞机到长沙,又从长沙坐车到江西莲花县宿莲花。

三月八日,从莲花县坐车到永新,与当地宗亲交换意见,并从宗亲手中购回永新谱一部,并到莲塘西仲公祠拜谒了伯高公、西仲公、况侃二公原画像。对莲塘宗亲修缮宗祠,我与光前兄、振钦侄孙各出资了现金200元,当晚住永新。

三月九日,从永新坐车到泰和南溪乡大屋场,在那里看到了才从广东拿回来的吴川塘莲谱四卷,从我们的老谱记载是51都,但大屋场属54都,重点查找51都,当晚从大屋场回住泰和县城。

三月十日,我们了解到泰和县档案局有一宗亲龙桃红任档案局馆长,与他联系查阅了泰和县地方志,确定了原来的51都是三都(现在的螺溪镇),我们找车到螺溪镇,但螺溪镇有两个房系,琳公系有谱,我们也查阅过。琮公派系有一支,但后裔无谱保存,一无所知。我们又到泰和东山查找了葬在那里的泰和公墓地,当晚住泰和。

三月十一日,从泰和坐车回到永新,莲塘宗亲秋明、子荣联系车子,亲自陪同我们到义山盐堆观看了况公墓地,并在那里找到莲塘草纸老谱,但因年久,有的破烂,住永新仔细查阅。

三月十二日,从江西永新坐车到湖南邵阳,住邵阳。

三月十三日,从邵阳坐车到湖南绥宁东山乡查阅了东山谱,并购回一部两册,在东山住了两天。

三月十四日,时值清明节,参加东山清明祀祖活动。

三月二十五日,从东山乘车到黎平,从黎平坐车到都匀,从都匀坐车到贵阳,住贵阳,三月十六日从贵阳返金沙。

回来后,查阅江西永新谱,和湖南绥宁东山谱,初步有一定效果。在了解到锦屏及凯里有咸丰年间出的《迪光录》和黔南、黔东南有老谱,我们又确定再去查阅。

二0一二年闰四月初七日,我与光前兄、侄孙振钦再次驱车去凯里,找到凯里原民委主任龙昌海了解情况,下午驱车去镇远到时八点多钟,当晚住镇远。

二0一二年闰四月初八日,驱车去离镇远县城20公里的焦溪镇,查阅了镇远家谱,下午回到三穗县,查阅了三穗族谱,住三穗。

二0一二年闰四月初九日,通过电话联系,据说住贵阳的龙正武保留有《迪光录》,又转回贵阳,通过与龙正武谈,他说他没有,锦屏县龙吉高那里才有,我立即驱车到锦屏已是晚上十一点钟,住锦屏。

二0一二年闰四月初九日,驱车去远离锦屏的敦寨镇,亮寨村与龙吉高交谈,据说,他们的《迪光录》被长沙龙熙辑拿到长沙去了,并在那里查阅锦屏谱及有关资料,经电话联系到在锦屏任县委副书记的龙国胜说:“锦屏县档案局保留了原版《迪光录》,但他下乡了,叫我们等明天早上九点钟去找他,下午回到锦屏住锦屏。

二0一二年闰四月初十日,到锦屏档案馆,见到了《迪光录》,遗憾的是,因年久,章页腐朽,不能翻阅,据档案局王局长讲,他们准备在六月份裱出来,到时再通知我们去看,下午从锦屏驱车回到金沙是晚上十点多钟。

黔、金两县三辈人先后三年历时一个多月的行程,往返车旅费纯属个人出资,四次到湘、赣、黔寻根问祖,现将各地采访归纳记实如下:

一、各地宗亲热情接待

在湖南长沙东塘大厦(中华龙氏通鑑编辑部)秘书长龙熙辑、办公室主任龙根佑,热情接待,提供甘竹老谱及各地送到长沙的家谱,帮助我们提供线索。

江西泰和县档案局龙桃红(馆长、女),大屋场宗亲龙中南、龙学桂、龙冠生多次热情接待,提供线索,螺溪镇龙生明和塘村龙三元、龙必真提供资料查阅。

江西永新宗亲龙灿珠、龙秋明、龙子荣、龙炳华提供新老谱查阅,并亲自带我们一道到义山盐堆看望况公墓和西仲公祠。

湖南张家界龙家雄、中华自然门武术学校校长,龙家秋兄弟热情接待,提供家谱查阅,绥宁东山、龙章鸿、龙宪曾、龙宪文热情接待,并提供谱书查阅。

贵阳龙正武、凯里龙昌海、镇远龙开河,三穗龙开辉,天柱龙章清,锦屏龙国胜、龙吉高、龙安智、龙见伟、龙亮远,黎平龙立党等提供线索和资料,对以上宗亲表示感谢!

二、原籍地名得到证实

我族原谱记载,锦贵公属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51都甘竹,和泰和县信实乡51都甘竹,原我们认为大屋场就是51都,结果不是,是54都,在查阅泰和县志记载,证实了在明朝泰和县甘竹含现在的南溪乡、螺溪镇(原和现在又叫三都),义禾、漆天、螺江、舍背、枧溪。螺溪镇(三都)就是51都,锦贵公就是从51都到贵州的,真实记载应是: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伩实乡甘竹五十一都。螺溪镇离大屋场相距4-5公里。

三、祖坟论证

我族原谱记载:“太和公及宋氏同葬泰和东山庙边,两坟相距5尺”,我们找到了东山庙边,确有两所古坟,相距5尺不假,但墓碑因年久,风化无字,下碑埋在地下约三尺深,我们在当地村民家借来锄头挖开来看,两面柱子的字可见,但有一字脱落“地于今龙现瑞,域自此凤銜珠”,中间碑文不见一字,全部脱落了,具古坟前面一坟主莫姓讲:“东山建庙有700多年了,这两所坟很古,在去年当地一刘姓讲,此坟是他家古坟,叫我替他看管一下,但后面有刘家坟有人烧钱化纸,这两所坟从无人祭扫,现在该地段要征用有补偿,可能刘姓当之不让”。

我们无足够的法律证据,该坟葬时到现在五百多年,可能无骨可辩,更无法力争,是我们的祖坟。

伯高公三十一代孙况公,是西仲公的曾孙,况公(名景荀公生五子,钦、琮、瑊、瑀、琳,号称五子登科),谱称五个派,如是钦公后裔,称钦派,是琮公后裔称琮派,我族是琮公后裔,况公葬义山盐堆,又称盐堆龙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和国外。

我们到义山盐堆去拜谒况公莹墓,从永新坐车到义山后面30公里,从那里爬坡,八公里到山顶,往下走400米到墓地,坟的左面有一块20米长3米多高的石头,石头里面有块盐状石层,此处的石头都有块盐状,坟的两边有左右两条溪流,流到前约20米处,汇合(把坟包在中间)流下山坡,终年不断,两边山抱超,中间象椅子形,从坟地看到远离30公里的永新县城,据莲塘宗亲讲,坟在平的一块地里,可能被人偷过墓,光前兄仔细看后,确定坟不在那里,应在平地后面,一大堆土包那里(土包上长满树子)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的副会长龙庆堂写了议山盐堆四字,当地宗亲请石匠刻在那块盐石上。

前面上山到坟地有7公里,翻坡下后山有八公里,所称七上八下,全是原官道小路。

具讲,原说况公坟不准备葬那里,当棺运到义山,忽逢大雨,势难行走,时遇异仙曰:“何不葬此”,又曰“富荫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转瞬间,仙遂不见,确实盐堆龙氏后嗣繁衍,人才辈出,应了九百多年前仙人的赞语。

义山盐堆况公墓,永新县志有记载(见原文)。目前永新宗亲发出修缮况公坟墓,我族属况公后裔,理应义不容辞。

伯高公名述东汉光武帝擢升为零陵太守,卒葬零陵(现湖南永州)北门司马堂。我们两次到莹墓拜谒。伯高公清正廉洁,胜得民心,后在零陵任职的官员刻碑悼念,目前尚存两口,一口是明万历癸已仲夏判永州事,钱塘杨继时立,另一口是清光绪十年甲申岁夏四月,永州府儒学浏阳刘源溪及龙氏后裔龙回重立的,两仟多年前的始祖伯高公墓尚存,唯我龙氏享此福址。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四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颁发文件,属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年久无人管理,前后被居民占地修房,2009年伯高公后裔龙西辑等出资30多万元撤出了前面姓郑的房子,今年在宗亲的过问下,永州地委过问撤出了后面压在坟上的建筑物。中华龙氏文化学术委员会、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发出《关于修缮伯高公墓当前工作的重要通知(动员令)》,伯高公并非一人之祖,及当今四佰多万龙氏后裔之祖,我们是伯高公的后裔,应义不容辞,尽一点孝心,早把伯高公墓修好,实现《德政园》按期完成。

四、老家乡景地文彩

泰和甘竹54都大屋场,是众多龙氏族人聚居的村落,房舍栉比鳞次,此处山川景秀,宗祠(言永堂)门口有七口小池塘,中间一口大池塘,称七星伴月,往前走200米处有三个黄色石头,称是拴缆石(指拴船缆索的石头),在宗祠后面及左右,有上几百年的樟树,二00九年井岗报记载大屋场有几个人围的樟树43棵,小的不算。

大屋场宗祠(言永堂)是舜臣(字乐山)公,宋天僖戊午(1018)进士,又二年任司理,迁都曹主簿,天圣庚午(1030)年时年三十,弃官归里,偶经甘竹羡其地山清水秀,由永新袍坡迁居在此,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终年66岁。归葬永新城南义山大斜。“言永堂”就是纪念他的祠堂为大屋场总祠,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被损坏,但主体还在,两个石狮子栩栩如生,现在当地宗亲集资修建,主体工程已完工。

在宗祠的右下方是木天书舍,主体建筑还在,具讲木天书舍出了21名进士和举人,他们是龙敬(龙舜臣孙)官广东廉坊使;龙准,任浙江监察使;龙诚,授永嘉令;龙纳,任大理寺评事;龙谱,仁和县令;龙时行,海阳令;龙时举,歙县令;龙时升,肇庆令;龙时茂,任湘乡县丞;龙时飞,任灵壁县丞,赠金紫光禄大夫;龙三英,大理寺平事;龙登,廉州推官,迁判衡州;龙腾,南安知录;龙择兴,任南海教谕;龙子均,浙江道监察御史;龙叔灿,部仪制主事,赠吏部员外郎,赠嘉议大夫;龙士郁,授中书舍人,擢吏部员外郎,知南京工部待郎;龙迁穗,慈溪令;龙国禄,重庆知府;龙宗武,湖广、贵州省提学,湖广布政司参议,苏州推官。于万历元年(1573)首修钦、琮、琳三支谱未果,终修甘竹琮派支谱,徐阶作序。龙起弘刑部郎。

大屋场,名甘竹,又名甘溪,现属泰和县南溪乡管辖“言永堂”子山午向,北后杨姿山,尖圆方正,左边青龙重重环抱,前面一马平川,山青水秀,先辈选址很有研究,子孙繁荣,人杰地灵,有一定的道理。

光潜兄至此题有诗云:

天圣官翁才识渊,赏观钟灵乐此间。

双龙戏珠真气现,七星伴月彩云旋。

甘溪细浪若沧海,竹排轻舟锁石山。

自是后裔流芳远,文章雅颂世代传。

五、姓氏识别

我族老谱记载“龙作纳言,得姓受氏”,我们查阅各地谱记载始祖都说是龙作纳言,纳言是皇封的一个官名,以官为姓,纳言就是进谏官,绝不是有的说的出纳官。

龙姓是一个古远多源的姓氏,在古典文献记载中,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通志氏族略》及《氏族言行类稿》所载,舜帝时董父以看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他的后辈人以龙为姓,称豢龙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在夏朝时尧的后人刘累,向董父学习驯养龙,被夏帝孔甲赐封御龙氏,他的后裔也以龙为姓,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也为龙姓,西部地区西弥国和鄢耆(今新疆)的国君以龙为姓。华夏龙氏绝大多数得姓于舜帝纳言之说,纳言除载于《尚书》《书经》亦载于《吏记》第一卷五帝本纪。

更进一步追寻龙氏根源,查找资料《水经注》云“五龙父子俱仙,治在五仙”长曰角龙 “木仙”,次曰徵龙“火仙”,次曰商龙:“金仙”,次曰羽龙“水仙”,次曰宫龙“土仙”。

《汉书》“伏羲龙师为名”,应劭注:“龙师者,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竹书纪年》“黄帝臣有龙行”,清人张澍《龙氏寻源》根据黄帝臣有龙行,认为是最早的龙姓,祖先伏羲大臣中的龙官子孙以官为姓,产生了龙姓,并为龙师民族,龙姓由“龙官”所产生“龙官”龙姓之源(祖)。

伏羲太昊以龙纪官,以官为姓,构成了中华龙氏的姓氏源,以龙作纳言,得姓受氏的记载又推进了一步,伏羲太昊以龙纪官为姓,为龙氏鼻祖。我族应为龙作纳言得姓受氏。

六、宗祠壮观,普级

我们从走访湘、赣各地每个地方都建有本姓宗祠,大屋场(言永堂)占地面积宽,建筑庞大,螺溪镇琮派、琳派各建一祠,耗资均在60-100万元以上,棹椅板橙,锅瓢碗盏齐备,除召开宗族会议外,谁家婚丧及大事就在祠堂办理,永新龙氏宗祠两座,西仲公祠最大,前面活动地盘大,并建有健身设备,蓝球场,湖南各地都有宗祠,有的修缮,有的新建。绥宁东山龙氏宗祠建筑壮观,楼角雕刻精细,堂前有大天井,山门外可纳5000人的操场,最前端有容纳70部以上的车位,宗祠例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还建有两坐戏台,杨姓、龙姓各一个戏台,前面都立有牌坊。原来的损坏了,现在又重新恢复,各地的宗祠不一一列举,其它姓氏,也不低于龙姓宗祠,他们颂扬祖德,积极投资,相对我们真是天渊之别,个别人的愿花钱在赌博上,对公益事宜确一毛不拔。

七、祭祖活动

我们到达湖南绥宁东山,正值清明时节,来自广西、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五省市族人祭祖相当壮观,有2000多人,128部车,各地代表队有横标,代表队有队牌、有彩龙、狮灯、彩船、金牛,蚌精、乌龟、腰鼓队、秧歌队、铜鼓队、芦笙队、锣队、彩旗队,第一天集中在东山祖庙,拜祭祖庙,第二天祭拜宗麻公,罗氏夫人墓,从宗祠到墓地三公里,除一辆指挥车,一辆放炮车外,不准坐车,游行队伍一路载歌载舞,鞭炮齐鸣,礼花耀空,至墓前统一祭拜。

我认为清明时节到祖人墓地烧香,祭拜、烧纸,是对祖人的尽孝怀念,但他们族人团结,敬祖的孝心,确实感人。

八、民族识别

我们从湖南绥宁县志上看到“湖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叛乱,朝庭派杨再思进剿未果,被流官。元丰三年(1082)朝庭旨封南昌节度使副使龙禹官升调湖南招讨安抚使,平定叛乱,禹官公死后,哲宗皇帝诏禹官长子宗麻公由浙江列校升任湖南宣抚副使,其母罗太夫人同行,率军征剿,对少数民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战事平定后,定居绥宁东山”。

绥宁县志上还记有:“来自中原的宗麻公系汉族,在东山定居后,与杨姓(指杨再恩后裔(侗族)抛去历史前嫌,遂渐与当地少数民族融洽,发展成为今日的苗族、侗族,千百年来共同劳动、生活、结成友邻和亲戚,共建美好的幸福家园”。

从江西老谱、湖南谱记载,宗麻公属伯高公、况公后裔,属琮公派系。

九、结根连理

我们几次到湘、赣省内龙姓聚居地,查阅各地新老族谱,文本、广东、四川安岳谱,云南省志,大理州志,大方府志(买回一部)都无锦贵的名字,只有黔西县志记载有,国政公被安帮彦兵,围困六圭河被战死,祖藉等均无记载,在永州谱、莲塘谱、东山谱均有川林公的记载,又叫昌林,就没有记在了,具几处年高的宗亲讲,从上辈传下来,川林及昌林公后裔到贵州了,确定就是川林,我们到各地查找均无川林及昌林公的后裔记载,振钦侄孙从网上查了均无记载。原老谱有记载,龙川读书台,在江西永新,确有龙川读书台,在永新桥边,但无建设物,龙川读书台,系著《江南野史》的龙滚公修建。

龙氏各地谱上看,伯高公28代孙,西仲公生怀、公怀公生楚,楚生况、侃,况公生钦、琮、瑊、瑀、琳(侃公无后,钦公过继),琮公生经、淳。淳公生诚、谕。诚公生舜举,舜公生济林,济林公生材公,材公生春龄,春龄公生炷公,炷公生益公,益公生苏公,苏公生琥公,琥公生瑞嫏,瑞嫏公生士仪公,士仪公生文山公,文山公生与政公,与政公生学诗公,学诗公生川林公。我族属琮公派系。按照光育兄作的谱记载,“川林生坤清、坤伧,坤伧生太和,太和生春桂,春桂生素玉、素清、素廷,素清生伯高、伯高生锦贵”,其它正确,误的是素清生锦贵,而不是生伯高(祥见世系图表)。

十、视见《迪光录》

原来我们听说过《迪光录》一书,但不知道在那里,振钦侄孙从网上查到,国家档案局一副局长到贵州锦屏县档案馆见到《迪光录》很赞赏,我们确定亲自前往,但只见其书,未见里面内容,具讲《迪光录》是咸丰年间龙木斋先生修编留下的,上面有碑、表、铭、奏文,贤缓、烈女、贞女、节妇、祭文、诗、歌、赋、词、图、贵州龙姓名人录,龙氏家谱共一部五册,等他们裱出来后,到时必去一观。

代孙龙光德记

公元二0一二年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