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创业记



王泽创业记

王泽,天佑公第二十五世孙,一九七三年四月出生于仪陇县日兴镇高板村七社(小地名石灶湾)初中文化程度。

一九九二年,初中毕业不满十九岁的王泽,抱着挣钱养家的梦想,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打工的行程,同伙伴们来到沿海新兴城市-广州,干什么呢?进厂,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国营企业以及民办企业到处都在招工,但大多是招女工,男工需求量少,且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元。几经打听,开放城市建筑量大,也是男人们拼搏的好行当。这样,五六个兄弟伙到建筑队做起了小工,搬沙石、运水泥、抬钢筋、挖土方,哪里需要去哪里,前七天下来,班组按计件公布,每人都有四十多元,好家伙,相当进厂一个月的收入。于是信心十足地干起了建筑小工。四个月下来,扣除生活费,净得六佰元。心中那种喜悦难于言表。赶快写信向父母报捷,并将钱尽数寄回家中。但是,在第五个月的施工中,他犹豫了,动摇了。广州的夏天不好过,白天,毒辣的烈日晒得人头昏目眩,颈上、手背上长满了水泡,正当恶毒的阳光晒得人有气无力的时候,突然,天空中一块云飘来,大雨滂沱,根本躲避不及。晚上,钻进进门躬腰的简易公棚,尤如钻进了上汽的蒸笼,室外三十六七度,室内达四十度以上,无法入眠。他跟着老工人走了一里多路,来到了一座大桥下,这里,海风悉悉,甚觉凉爽,于是,每天晚上在大桥下栖身,可是,凉爽是凉爽,可恶的南方蚊虫不依不挠。广州的蚊虫可比家乡的蚊虫大得多,一时一个包。白天,汗水浸着蚊虫叮咬的伤口,又痛又痒。就这样,大雨浇在毒热的身体上,加上虫毒,铁打的小伙子病了。睡在低矮的公棚,他辗转思索,是坚持,还是退缩,这种日子哪是人受的,干脆进厂图个轻松吧。又一想,我是干什么来了,进厂那点钱能养活父母吗?自己能发展吗?坚持!于是他决定听医生的话,租一间住房,既能坚持下去,又能保证身体不垮。四个伙伴凑了五元钱的定金,租了一间土墙房,虽然拥挤,但比公棚凉爽,且躲过了蚊虫叮咬。就这样,王泽-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汉子挺了过来,从小工到砖工、木工、钢筋、混凝土工,从放线到识图,从组长、班长、工长到队长,刻苦学习,勇于钻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来,终于在二00二年年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建筑队伍-增城市第三建筑公司,现有职工三百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八名,年产值八千多万元,每年向国家提供税收近五百万元。职工年平均收入七万元以上。

王泽,这个诚实的川北汉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攀上了建筑行业的高峰,为家乡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公元二0一四年甲午孟春

根据本人口述整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