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祖父母的思念之情和父辈的寻亲遗愿,家乡李氏晚辈开启了寻亲梦



根据祖父母的思念之情和父辈的寻亲遗愿,家乡晚辈的寻亲梦是海峡两岸亲人早日团圆。

(一)书信往来

李向军和李向兴1988年至1993年部分书信往来:

李向军书信(A):

思念的伯母及兄弟姐妹:

您们好,在台家人幸福安康吧!

自1988年大陆对台关系改善后,家乡二伯父、三伯母、父亲及兄弟姐妹一直打听、盼望着三伯父母及全家的音信,特别是二伯父和父亲,有时想念的夜不能寐,有时诉说流泪,思念情切。

1988年8月26日,接到您们的来信时,全家人欣喜若狂,真是既高兴又伤感。高兴的是知道了您们的音信及在台家中情况,多年思念之情得到了安慰;伤感的是三伯父不幸病逝,未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深感遗憾。值此机会,我代表家乡人对三伯父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三伯母和兄弟姐妹表示亲切的慰问。

我父亲兄弟四人。大伯父李学孔于1961年2月病故已20年余,享年60岁。二伯父李学诗看到你们的来信和三伯父及家人照片后,悲痛交加,突然患病,加之年老体弱,于1988年9月17日(农历)去世,享年79岁。父亲李学道年69岁,身体健康。大姑李楠楠健在。二姑李好妮于1986年去世。三伯母李杨氏健在。

家中堂兄弟五人:大哥李向太,在家务农,三儿两女;二哥李向玉,在家务农,四儿两女;三哥李向廷教师,两儿三女;四哥李向斌在家务农,两儿两女。我叫李向军,今年33岁,膝下一男一女,现在沈丘县范营乡政府工作,妻朱贺梅医生,年36岁,在沈丘县公疗医院工作。父母随我在县城槐店镇西关街居住,身体健康。

绵绵思念诉不尽,笔墨纸上寄亲情,山河海洋隔不断,切盼团聚乐融融。

向军代表家乡晚辈向您叩首请安。

 谨致

福康

 附家人近照三帧

向军代家人敬禀

                                1988年11月26日

李向军书信(B)

向兴弟:

好久未通信了,值逢中秋佳节,倍加思念远在台湾的伯母和兄弟姐妹。恰遇杂姓营胡庆昌老先生回家省亲,特烦劳捎回书信一封,以表节日问候。

自1988年至1989年通信后,家乡人特别是父亲十分想念你们,盼望能早一天见面团聚。不幸的是二伯父和我母亲李王氏已于1988年9月和1990年10月因病去世。现父亲、三伯母、大姑都还健在。祖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放宽,信通、航通、海通即在眼前,为在台亲人回大陆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回大陆人员不断增加,沟通了海峡两岸亲人的交往、了解和情谊,望你们能有机会尽早回家省亲。

我因工作需要,于1991年5月从范营乡政府调回县政府工作。回来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搞改革开放,促进县域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向玉哥三子平举在县工商银行工作,四子平峰在上海搞运输。向廷哥大女金英和二子金立在沈师毕业后教书。现家中农业丰收,生活稳定,一切均好,请不要挂念。

谨致

敬礼

                                      李向军

                                 1992年8月12日

李向兴书信(A)

思念的二伯、叔叔及全体家人您们好:

我是向兴,在台湾家中排行老四,尚有大姐向明,三十八岁,適陈。有一女儷文,今年六岁。二姐会明,36岁,适林。有一子馨野,14岁,女静喃,11岁。三姐復明,34岁,适叶。有一子浩瀚,五岁。妹向华,32岁,適李。有一子洪儒,五岁。弟向亚,30岁,取刘晓娟为妻,育有子怀仁,六岁,女娡婕三岁。

早年父亲思乡情切,时时与我等论及家中(老家)情景,奈何纸短情长,容后言表。

早年即知老家人消息,及至近日,确实接获您们近况大概,唯工作及种种因素,使我等延至今日才向您们请安,待日后再亲往领罚。唯雀躍欢欣之情却高昂不退,真想与您们面面相对,畅抒心怀。

父亲劳碌一生,将我等养成,却不待子女反哺便撒手西去,享年69岁。平日身体强健,在我等记忆中,父亲从无一点小病痛,却忽然间因脑血管阻塞,不便言行,病延二载余便不起,时值我将踏入社会时期,对我等真是晴天霹雳,使我等哀痛万分。

父亲生前最大愿望,便是能带我们返家祭拜祖先,探亲家人,唯未能如愿。今知家中讯息,真使在台家人既兴奋又伤感。

初得讯息,百感交集,不胜言表,本今日两岸情况改善,吾得机将尽量择日与你们唔谈。

漫漫思情无以倾,有待日后详细诉。

向兴在此代表在台家人向你们叩请金安!

吾母谷氏向家人致意!

敬礼

   安康

 附家居照数帧

                向明、会明、復明、向兴、向华、向亚

                                叩首

                    1988年7月24日

李向兴书信(B):

叔叔安好:

向军兄托请乡亲余先生捎来的信,我们已收到,多次来信均未能及时回复,使家人挂念,甚觉不安,请您们原谅!

前年六月开始全心投入向上级争取眷舍改建及改建工程设计、绘图、整合,在这一年的施工期遭遇到太多太多的状况,家里的事均交给妻子处理。

本预计今年三月底和余先生一块回乡,唯房舍建造工程延误,基于责任,事事需我处理,使我无法成行,于今趁着连日阴雨,工地休工,于开会空档草写此信。

如今我母亲和我合住,等眷舍改建完成后,我们有两栋楼房的权利,到时母亲一栋,我一栋,没有住的烦忧。

我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奕璇,1985年生,就读小学二年级,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健康活泼,可爱懂事。儿子叫睿恒,1989年生,幼稚园小班,比女儿还贴心,好会撒娇。我和妻子均在军方工厂就职,生活安定、平稳。

今年回乡的愿望可能要落空,得寄望来年,不知近日家中景况如何,能否来信告知!

祝福大家健康快乐!

                                向兴叩首

                              1993年6月4日

(二)托老乡捎信,促亲人早日团聚

向玉哥多次去于同经、崔廷香家,介绍家中情况,让在台人员放心

平举多处打听在台人员信息,了解在台人员搬迁前后的详细地址,便于去台寻亲查找。

向斌哥、金良也到处打听在台人员情况,要求去台寻亲。

我多次让于同经、胡庆昌回台捎信,介绍家中情况,盼望在台亲人早日团聚。

(三) 为去台寻亲做准备

自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又趋紧张后,考虑到台湾亲人回家探亲的困难,家乡人就决定做去台寻亲的准备。一是进一步了解在台人员的详细情况和地址。由于1993年后来往信息中断和在台人员搬家,不知其详细住址,一说在高雄市左营区,一说在台南市安平区,无法确定具体住址。二是确定去台人员和时间,经多次商议,确定我和贺梅、平举三人先去探路,找到后其他人再去。三是等待时机和条件许可,择日去台寻亲。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