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是艰巨的文化工作—— 于光远



寻根侧重于继承。与继承相对而言的不是抛弃而是创造。在继承与创造之间存在辨证关系。首先我们所继承的必然是前人所创造的东西。如果没有前人的创造,后人的继承也就无从说起。当然会有一些即使在过去就算不了什么有价值的创造物,它们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已经和正在被合理的淘汰;同时也会有一些已经过时,不应该把它们视作为今天还有用的东西继承下来。这些东西做为研究的对象,我们也要知道,但是我们一定要重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強国中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把“有用”理解得太狭窄,即仅仅理解为直接可以拿过来使用的东西。我们还必须看到,我们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从事创造。不掌握前人所创造的东西,我们甚至会不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创造是真的创造还是去发现、发明前人早已发明的东西,我们只有积极去创造,继承才能充分获得它的重大意义。躺在老祖宗身上,吃现成饭将使继承失去目标,是对继承的歪曲。一位已经过世多年的学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去创造而只一味强调继承者,其人必庸;而不去继承自以为能够创造者,其人必妄。不愿堕入庸和妄者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寻根,就要看到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一。用“源远流长”这个成语来描绘中国文化非常贴切。“源”远了,“流长了”,必须会有这两方面的结果:

一、在从远处源头过来的长流中,必然会不断按纳来自天空、来地面和地下以及来自其他源头输送来的水。就最后的一个方面,而且仅就中国文化之外的其他世界上三大文化源头来说,印度文化通过佛教佛学传到中国已经有整整2000年的历史。西汉哀帝元年佛教传入我国是有典籍可查的,那是公元前2年的事。佛教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发展,至隋唐鼎盛,经过一个长期消化吸收的过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仍以宗教为先驱,传入中国要迟一些,但如从七世纪算起,也有1000多年。特别在明末基督教再度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早期资本主义文化,带来了近代科学和艺术,使中国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二、随着不断接纳来水,这长长的流水,从源头到达中游和下游时,水面就会变得很开阔,流量很大。源头的溪流变成了滔滔大江。从新旧石器到甲骨钟鼎……到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医中药、十八般武艺、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铁路、轮船、兵工厂、共和……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即当代包括“国学”在内的百科全书式的中国文化,它们基本上都是由远处的源头不断发展而来的。

寻根就是探源、究源,同时不限于这种探索,也要重视漫长历史的发展。

现在,寻根这个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落到中国知识界的肩上,应该积极勇敢地担负起来。我们不仅要对中华优秀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要看到广大人民中许许多多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有他们继承的,也有他们近代当代自己创造的。我国知识界有责任把它们汇集起来发扬光大。我在这里说的中国知识界,当然包括众多的华侨同胞。同时,我也注意到外籍华人中有许许多多人也有很浓厚的寻根意识,并且作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不久前我去了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尤其是新山和马六甲,在这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想,我们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辨别工作:一是要防止不重视识别和珍视传统文化中那些应该承认是优良的东西:二是防止无视社会上已经存在多年而且还在发展的沉渣泛起的现象,不要把消极的东西当作积极的东西去宣扬。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