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地处天目山余脉,黄山南麓的江南茶乡,县地群山逶迤、层峦叠嶂,可谓藏怀玉、钟灵毓秀之地,以其云蒸霞蔚的山水之秀、地脉之灵,孕育出一代圣贤、万世宗师文公朱熹,驰名于天下。
婺源是先祖文公的父母之邦。有“文公阙里”之称和“江南曲阜”之誉,在那松涛葱翠的青山碧水间,长眠着茶院紫阳朱氏子孙共同的先祖,寄寓着全世界朱氏后裔的故乡情怀,牵动着各地朱氏宗亲敦宗睦族、友好团结、肝胆相照、共创和谐的美好心愿。
追溯婺源朱氏渊远流长,始自颛顼帝之后,源于商周侠公之裔,递传沛国秺公之脉,而著称“沛国朱氏”。婺源朱氏始祖据南宋淳熙十年(1183)初修统宗谱牒时,朱然公(文公朱熹之堂弟)按先牒与云帆先生著谱世系,奉立徽婺茶院始祖古僚公之曾祖居金陵长者介公为始祖,定为一世。介公生子禹一,禹一公生子师古居黄墩之始祖,唐僖宗乾符五年(879)为避黄巢之乱,师古公奉祖父介公自金陵迁徽州歙县土廓之黄墩白果树下定居。师古公娶程氏生四子:古训、古僚、古祝、古祐,四昆显贵,各居斯地,生生不息,庆衍繁茂。
婺源为朱氏发祥地之首,婺源茶院始祖古僚公,名瓌,字舜臣,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唐天祐中(904)奉歙州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千,戍守婺源,管辖浮梁、德兴、祁门、婺源四县,为制置茶院,负责征收茶赋。天祐二年(905)携妻儿定居歙州婺源之茶院,开创婺源茶院朱氏之族,因瓌公官任制置茶院使,被尊称为茶院府君或茶院公,其后裔则被成为茶院朱氏。
瓌公戍婺源政绩颇佳,“民赖以安”,于天祐三年(906)赖升宣、歙、池、平、苏、杭、饶、信八州观察使,封为大制置茶院元帅。谥封黄墩忠武侯。瓌公殁葬婺源县城东三里之都(香田),地名万年千秋里连桐山,朱熹公曾两次回婺,祭祖扫墓。
瓌公原配杜氏四娘,生三子:廷杰、廷俊、廷滔。公去世后,三公守公墓,遂留居万年乡千秋里。后嗣繁昌,人文蔚起。传至七世孙,朱弁,字少章(1085-1144),南宋名臣,文学家,建炎初(1128)正月为赴金副使,羁金十六载,不受诱肋,“忠义节”至绍兴十三年(1143)秋宋金签订和议之后的第三个年头,才得以回宋。瓌九世孙熹公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为代表的程朱理学“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发明四书五经之精微,集诸贤群儒之大成”。南宋咸淳五年(1269)理宗诏赐婺源为“文公阙里”,明嘉靖六年(1527)御赐“圣学正宗”匾额。清康熙帝赐匾额“学达性天”,诏令神位“移于大成殿十哲之次”,与孔子齐名,后人称之为“北孔南朱”,清乾隆三年(1739)御赐“百世经师”匾额,尊崇为万世宗师,世人敬仰。1999年香港电台、香港《明报》合办推举世界近千年来最有影响力的50名“千禧人物”,熹公榜上有名,彪炳史册。
“紫阳朱氏”为朱熹公之父松公当年就读于徽州歙县城南紫阳山。松公于宋重和元年(1118)举进士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因不附和秦桧与金和议被贬,出知饶州不赴,归隐家中,精研道学,专以读书教子为事,不幸殁于1143年。文公为怀念父亲,继承父志,遂自号“紫阳”。宋理宗皇帝赐文公子孙居住处为“紫阳义居”,紫阳山也因文公名闻天下而世人皆知。后世因以称紫阳为郡,奉立“紫阳堂”,亦称紫阳朱氏。
熹公为闽建阳考亭朱氏一世祖。朱熹生子三:塾、埜、在。三房子嗣流布全国,移居国外者甚众。埜房五世孙勋公生于元至元年戊寅(1338)年携幼次子域、三子境从闽建考亭始回婺源紫阳镇执掌文公祠事,留居婺源传承一族,今祥发368人。
洛孟朱氏是:明洪武五年秋(1372)奉旨应诏迁天下以实洛土,朱在公五世孙日兴之子,六世朱震公字仰孟偕弟霆公字雷鸣,从兄圣孔公字东鲁。由闽迁洛,迁初寓洛阳南关竹竿巷,后居偃师大觉村今朱圪垱村,霆公在洛阳守祀,圣孔公移居伊川白沙镇拓展基业。
十二世朱厚法由孟津朱家庄迁朱家仓村,公生二子大正、大同。
十三世大正公生五子,长朝阳、次朝贵二公迁渑邑苗元朱家坑村,天成、天秀、天毓居朱家仓。
十四世朝阳明隆兴六年(1572)携弟朝贵公迁渑邑东苗元朱家坑建馆育人,从事耕教,业绩辉煌,家道殷实,义马始祖朝阳公在“创家立业有成,不辱使命”,可谓立下不朽业绩。
二十二世英、桐、俊、贤四公留居苗元朱家坑守业发展。
二十二世彪、荘、正三公迁居于三十里村开拓发展。
二十二世端公外迁渑池、陕县,具体居址不详。
十四世朝贵公先后在朱家坑、仁村,后因故返回故里,当时朝阳公多处私塾教馆,就将下磨私塾教馆交与朝贵公执教管理,并将三十铺村西南150余亩土地赠于舍弟朝贵公经营为永久之业发扬广大。
忆当初义马始祖朝阳公朝贵公一担两筐,人,寥若晨星,力单势弱,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前,已成为当地一名门望祖,人丁兴旺,家业殷实,人材辈出,九世朱彪公太学生为家族弘扬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义马朱氏逾今除之失落海外、或外出他乡下落不明的,就朝阳公支派现有人口2780余人,这就应了“盛德之人其后必昌”这句中国古话。
因此,可以说始祖朝阳公,为开拓义马朱氏家族,呕心沥血,功不可没!
泱泱朱姓有两朝天子,一代圣人,朱熹公是古僚公朱瓌九世孙,朱元璋是古僚公十七世孙,朱德是近代开国元勋,德公是朱熹二十五世孙,是朱在公二十四世孙,朱镕基是朱元璋十九世孙,都是同祖同根。明朝同门朱国盛公的后裔同我洛孟朱氏同根同系同为一支。据多支宗谱记载,除后梁帝朱温之外,均系介公及婺源茶院朱氏始祖古僚公之后裔。虽在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为治国安邦、缔造太平盛世、福泽万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铸就了朱姓族人的璀璨与辉煌!
诗曰:天下朱姓都同根,宋代夫子明朝君。百家姓中唯一荣,圣贤之后有伟人。
朱熹二十六世孙 朱学范 撰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