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廷杰生平



臧廷杰生平

臧廷杰、字仁仨,生于1912年7月19日(农历壬子年六月初六)故于1992年5月7日(农历壬申年四月初五)丑时。他一生几乎都在会计岗位上,平时人们一提到他,一般都称呼他老会计,即是习惯,也是尊称。臧廷杰勤奋好学,做事认真、乐善好施,爱帮助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不仅是臧家人的骄傲,凡熟悉了解他的,都说他是好人。

自幼在固城白布岗其姥姥家读书,也曾在夏寨上过学,师从县参议员陈克清父亲教出的秀才刘永焕(即县文化馆原馆长李绍曾的舅爷)。在上学期间,看到富人家把面条、米饭倒在泔水桶里、他就很心疼很想用手抓起来食用。在姥姥家上学时,他对三舅李永俊(号:位钦)印象很深,解放后还经常叙到其三舅是仁义光棍、平易近人,对小孩也很亲切,善于调解群众纠纷。

下学后到其三舅在固城瓦庙集开的粮食方子上帮忙,方子主管是其三舅从方集请的王化龙,后因安徽土匪李老末到处抢劫,方子开不下去,在那干两年时间。从瓦庙集回家没待多久,便给铁山爷当文秘助理有一年时间。结婚后1930年到阜南方集先在盐行,后到金货店帮忙。从下门板、扫地、干杂活开始、到参加卖货、管帐、后来入股做生意。金货店主要经营布匹,店内设有金银加工作坊,打制戒指、耳环、手镯等。金货店本金很大、很赚钱,一直干到解放,1950年回到家乡。

凡事他都用心去做,并做的得心应手。之前他一直上学,身单力薄,但到金货店干起活来从不怕苦、不叫累。门市部的门面都是单扇门板,早晨他就把门打开,然后把一扇扇门板都摘下来,晚上收拾整理完商品后、又把一扇扇门板给装上,从不去依赖别人。供桌上掌柜的钱,他从不去挨,让他卖货、管账、入股将近20年,挣了不少钱。

家中兄弟六个人的土地在一块耕种时,由于他不在家,便请了一个帮工,工钱从不用家里操心,他都及时付给。

在方集金货店时,他的心思都在做生意上,总想多挣点钱,维持家中的生活,并支持大家庭的一些开支。

1933年麦收时,其父亲被一心想称霸的五胖子勾结土匪杀害。这个家的天像塌下来一样,他从方集急忙赶回来,听到是一片哭叫声、报仇声,连其父亲结拜的其他七个兄弟及县参议员陈克清赶来也说,要报这个仇。只是三舅苦口婆心的劝说,不能冤冤相报,不能给小孩留下仇恨。按照三舅的安排,他兄弟六个安葬了父亲。自从父亲下世后,家中的事几乎都让他去操心。

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934年,一户人家的房子要卖,他听说后积极主动要买下来。商量价钱,买卖协议都由他亲手办理,买来的房子后分给其二哥居住。可万万没有想到几年后,即1938年卖房子的可能想再讹点钱、说房子是私买私卖,想退钱要回房子,不然就去打官司,臧廷杰反复劝说,咱们的事好说好商量,千万别惊官动府,那样会伤了和气。而卖房者不听劝说,纠缠到息县县衙,结果卖房者输了官司。拉车送他去打官司的连工钱也没要弃他而去。没钱吃饭住店,没钱回家。被判有理的臧廷杰又给他盘缠钱让他回来。臧万中常常私下给臧万洪叙这段往事,因为他父亲臧廷云当时是甲长,作为证人也去县里为臧廷杰当庭作证。

1935年春,兄弟六个因人多要分家,通过抓阄每人分得19亩半土地。房子当时只有五处,一户要分到的是空宅基地,分到房子的每户要拿出21块钢洋(银元),给分到空宅基地的用于建房,臧廷杰结果抓到空宅基地。恰好分家这年秋后,本庄刘大枭伙兄弟俩要搬到向围子,房子要卖,臧廷杰会同其大哥二人把刘大枭伙兄弟俩的房子买了下来。因为房子宽大,独宅独院,住着舒适,其大哥搬去住,大哥分的房子给了臧廷杰,后来臧廷杰没向其他兄弟去要一分钱,其他兄弟当然很感谢老三的胸怀。

由于父母去世过早,小弟一直和他在一起生活,从上小学开始的费用到衣食住行,从成家到走上工作岗位,都离不开他去操劳,长兄如父,小弟对他是再亲不过了。

1952年老郭家在栏杆街上开方子,需要人,请他到方上管账。1955年又到老栏杆东北角河沿上给王新芝(王永杰、王永辉父)牛行管账。他在栏杆那段时间里,本庄爷们家的小孩赶集时常到他那去玩,见到每个小孩他都会给一毛、两毛、或者三五毛钱,让他们买零食吃,得到钱的小孩当然都十分高兴。

1956年秋,许岗村成立高级社(新红四社),选他任高级社会计。1958年春成立人民公社,选他任栏杆人民公社二大队副业会计。二大队范围包括许岗、赵楼、周营、徐坡等四个村。四个村的木匠、铁匠、豆腐作坊、会腌制咸菜的,还有缝纫机都集中到许岗,村部成立了木业、铁业、豆腐作坊等副业创收项目,直到1964年二大队解散。

在这期间,从1959年开始,国家遭受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加上信阳地区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刮的特别严重。弄出一个“信阳事件”,很多地方出现饿死人的问题。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心急如焚。没有办法,大家都去找他商量。他利用与安徽爷们熟悉,把其五弟和二侄子及臧营的臧志朋介绍到臧老庄去干木匠活,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挣点钱贴补家里生活。臧廷义急的几乎天天去找他商量,那怕能在一块坐坐心里也是一份安慰。最终将臧万得、臧万发寄托在河北亲戚家中才活了下来。他的大哥、大嫂饿死后,撇下来的两个女儿及孙女只有他来关照。最后连他自己家也没办法,“这样下去不行呀”他和兄弟们、侄儿们一块商量,连夜搬出本庄,他和四弟、五弟、二侄子等全部搬走,到夏寨,王岗子等地居住。

1961年民主补课,连小队干部都弄到县城北大仓关起来进行集训、特训,全大队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关进去的人,因为没有人检举他,他对当时的干部作风看不惯,但他一个人顶不住,他关心体贴社员,从不对群众耍态度,群众都称赞他是好人。

1962年形势好转,他联系臧登山、臧洪祥,还有臧廷运、臧世轩、臧开荣等人,到阜南、固始等地叙臧氏族谱。他是大队会计,臧登山是国家工作人员,臧洪祥是大队党支部书记,都是本地臧氏的头面人物,他们每到一地都受到尊敬。经过反复商讨征求意见,最终把本地臧氏字派统一为25个字,正是这25个字给1995年续修本地臧氏族谱奠定了基础,至今50多年去了,这25个字还在延用。

他是热心肠,对任何人的事他都关心,对臧家的事,只要他知道的没有他不操心的。当年他了解到臧廷业在赵楼居住孤单,户小又很贫穷,受人歧视,尤其有的干部不但不给关照,还给小鞋穿。他跟本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多次协商,最终让臧廷业搬到许岗村臧营居住。当年在极其困难时,他操持臧廷义把儿子寄养在河北亲戚家中,形势好转后,他告诉臧廷义赶快把儿子要回来,不然等儿子长大了感情深了就不好回这个家了。臧万发经常说:我最感谢的就是俺三大爷,饿死人的时候,他给我找到有饭吃的地方,到后来他又让我回到家中,回到咱这个大家庭。

1964年二大队解散,青年场的40多亩地返给许岗村,他到村里管理林场育苗卖树。梨、桃、柿子等树需要嫁接,他很快掌握嫁接技术。出售树苗他在方集、栏杆等地朋友多、人际关系广,又有做生意的老经验,每次出去卖树苗,许和耿等人都要拉着他一块去,这样才能卖出更多的树苗。

1967年大队林场解散,他到大队医疗室,一干就是10年直到1977年。在医疗室他不仅是会计,管理账目,又是采购员,更是后勤保障员。那时药品紧俏,特别是消炎药、抗生素药经常缺货,由于他与方集、阜南、淮滨城关药材部门有熟人,买不来的紧俏药,常常让他去采购。他对病人是满腔热情、服务周到,有的人急来看病,没带脸盆、暖水瓶等物品,他常常把自己的用品拿给他们用。有送病号的人没有吃饭,他就安排家里做好饭给送去。郭坤才说:1976年我高烧在许岗住院几天,吃喝都在他家,后来挎去的面,他坚决不要。他听说李志富家属来住院时没有带米,赶紧把自己家里的米送去两碗多,那时多数家庭还很穷,儿媳看到很是心疼,但为了病号,儿媳也不好去说什么。东乡村郭坤芝到许岗住院,他及时送去毛巾、茶瓶等用品,还多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安慰鼓励好好养病。病故后其家中一时无人,他安排人抬到东乡家中。其弟郭坤周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对俺哥的关心。桂花村臧金友病危需及时抬回去,他立即叫臧万新,臧万发等四人抬到桂花,臧金友的儿子非常感激。那时许岗医院非常有名,有的20-30里也到许岗治病,因此也有人就是通过治病认识了他,称赞老会计是好人。

1977年大队组织成立染坊,他派到街上收布、联系客户、他都亲自上前,有什么活,他总是想着,总不见他闲着。他待人亲切,可怜同情穷人,和他一块染布的王建青说,他对任何人都好,他总想到别人,关心体贴别人,哪怕他手里有一个馍,他也想掰一半给别人吃。

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染坊解散,他回到家中。那时他已是古稀之年,他还想弄点小商品,做点小买卖,由于家中人劝阻,他才没再坚持。农忙时他到场里扫扫场、晒晒粮食,干些小活、杂活,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农闲时常到地里拔草,背个背箕子拾粪、放羊。

土地到户后,几家分得一头水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他提议把水牛卖掉,买辆手扶,得到大家的赞成。钱不够各家又借钱兑钱,2400元买来手扶,推举臧万和、臧万林、臧义波当机手,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到了晚年,他爱抄抄写写,看书、看新闻报纸刊物《半月谈》等。他看的书古文居多,如《古文观止》上下册不知他看过多少遍,书已经翻得很旧了。他抄写的内容很广泛,从古到今,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卫生到生活小常识,从小孩教育、青年修养,为人处世到邻里关系、夫妻相处等无所不包,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内容。再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勃《滕王阁序》、王羲之《兰亭集序》、刘禹锡《陋室铭》、《明月歌》、《三十六计》、《学林偶拾》、《农村实用杂字》、《月的别称》、《二十四节气注释》、蒲松龄《示储儿》、《江竹筠教子》、《子女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快乐就在身边》、《健体勤为先》、《夕阳快乐曲》、《臧克家生趣盎然度晚年》等等。还有时事、法律、民间传说、风景名胜、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楹联、格言、谚语、谜语、游戏、趣谈、笑话等等。连婚事下允帖、契约格式都有收集。抄写的资料他装订成册,约有20本左右,他逝世后找到10本约200多万字。

他一生勤奋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他所干的工作都是出色的。在方集盐行,特别是后来到金货店从当学徒到入股做生意,干活很有眼色,从不等掌柜的去安排,有活就主动去干,不怕脏、不怕累、不叫苦,扎扎实实,诚信可靠,很快就得到掌柜的信任。算账离不开算盘,他一有空就去练习打算盘,掌柜的让他管账,他得心应手,成了店里的主干。在方集期间,他挣了不少钱支持家中买房买地,帮助他人解决生活困难。在大队会计岗位上将近10年,在医疗室管账10多年,他同样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因而得到上级领导表扬和群众的好评。在医疗室他用一颗赤诚的心服务于病号,成了病号的贴心人。在大队林场,在染坊,他和大家一起拼搏奋斗,刻苦钻研技术,经营有方,因而成为大队当时最能挣钱的地方,大家支持他、敬佩他。可以说,不论在那个工作岗位上他的工作都是出色的。

他有一颗菩萨般心肠,总是慈悲为怀,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总爱帮助人。特别是对穷人,对遇到困难的人,总是心疼,关心体贴。安徽臧老庄有位长辈当年生活困难,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他知道后及时送去一袋大米,使他家度过了难关。可这位老人经济一直困难,30多年过去了,总是还不上这个情,天天想起来就哭,在老人临终前的2008年的6月4日,让其外孙陈家卫千方百计找到家,送去60元钱,了却了老人的心愿。1963年村里有位干部在信阳因错回不来,向他求助。可这个人人缘不够好,村里有位负责人说,别去理他,哪有那个工夫。他考虑到人在难处,还是借钱和粮票送到信阳。他就是这样,不论是谁遇到困难,总想去帮。还是在解放前,他在金货店时,一位大娘生活实在又过不下去了,到方集去求助,当时他自己也有难处,没有给她钱。可等这位大娘走后,他想想又赶到河沿设法给这位大娘5块钱,并付了过河的钱,以后这位大娘多次说起这件事。单楼一位老师犯了错,在罗山接受教育,窑场的活很重,这位老师吃不消。他知道后及时写信给在罗山的一位爷们,给调换了岗位让他去放鸭子。1957年乡里领导陈福清下放到许岗避光,有人歧视他,有人不敢接近,而他考虑到人家来到本地人生地不熟,处境困难,应该提供生活方便。臧廷运说:我知道他曾给送去绿豆、豇豆,陈福清恢复工作后他们变成了知心朋友。

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爱朋好友,一生受人尊重。他虽一直都在工作岗位上,但从不摆架子,待人总有一种亲切感,大人小孩他都一视同仁。遇有矛盾,他以理服人,注重协调化解。他不去埋怨激化,不去树敌、不去结疙瘩,他爱结交朋友。当年在方集做生意时,从家到方集的十八里路两边的每个村庄,他都有熟人,都有朋友。他每在一个地方供事,都结交有好朋友。方集、栏杆集、淮滨城关、甚至阜南、界首、固始、潢川、商城等地都有他的朋友。当年打击所谓“投机倒把”时,臧志宾从南集买牛贩卖,总要请他一块去,因为他在南集有朋友,就是被查,他也能请人化解。1973年冬,儿时的臧万林、臧万伟赶方集回来路过固城瓦庙集,遇到臧登山。当臧登山知道他俩是臧廷杰的侄儿时感到十分亲切。过年小孩子喜欢爆竹,臧登山把一盘盘散爆竹,送给他俩每人好几盘。得到爆竹的臧万林、臧万伟十分高兴,又十分感动。刘营臧氏第六门的后代臧廷友,1930年前逃荒到湖北安家,40多年没回过老家。老家的情况都记不清楚了,但能模糊记住臧廷培、臧廷瑞、臧廷杰的名字。1973年他带儿子臧万山奔着他们的名字打听,当问到大队小卖部的张绍成,张绍成说那你问到老家了,咱这方圆周围,谁不知道老会计臧廷杰。老六门的后代40多年后再一次在一块团聚。臧万山说,从此三大爷臧廷杰的名字就刻印在我脑海里了。

好人会有好报,他晚年家中的生活很不错,虽然他个人没有经济来源,却有很多人支持他,给他零花钱用。有病时又有很多人帮他去看病,给他送药。他去世二十多年了,现在很多人还在怀念他,称赞他。连县、乡住村干部,从50年代的丁振芝到以后的鲁振环等人无不称赞:老会计是好人。(臧万洪、臧万智记录整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