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郑向族谱》序言



雕版《郑向族谱》序言

郑向谱序

从来族谱之设,所以敦雍睦、重人伦、序尊卑、别上下也。我族中虽有郑向两姓之分,而溯其渊源,实本于柴氏一脉之流传也(公元921年)。自宋柴氏弟兄五人由江蜀而星散楚地。其落迹郑家村者长房也,则传名郑春阳;其落业支洞者,次房也,则传名郑旺阳;其落业归州白茅岭者三房也,则传名郑秋阳;其落业后门村者四房也,则传名郑冬阳;其落业马岭头者,么房也,则传名向万阳。现葬香子岭,碑志可考。 余族堂叔元葵、贡生元赓久存修谱之志,奈葵老耄力颓,赓奉挑选亦卒于官,遂寝其事矣。今幸三祖秋阳公之后显荣发达,钦命西蜀邑郡令廪膳元寿叔,不辞跋山涉水之劳,至此凡属传闻者,余则与之证于族中老幼,又与共询之,登名录谱,赞成。由是雍睦敦,人伦明,尊卑序,上下别,讵非合族之光乎?谱成, 余甚乐!其克继前人之志,述前人之事,然岂独余一人之欣幸,凡族中之子若孙,更欣然于不替矣,是为序。

时 乾隆己亥年(1780年)秋月吉日

十四世孙 郑兴传 同叔元葵、元茂暨领首三房叔元寿 刊定

预 启

盖闻家庙者,神之所由安也,祖宗者,身之所自出也。我郑氏发源以来,氏族繁衍,子孙兴隆,所建郑氏一祠多历年,所廊宇前殿朽败不堪。祖父总克创之于前,子孙不复修之,于后可耻之甚。今大房大兰叨叩蔫,又授垫江县正堂领修家谱,俾氏族派序不紊,功孰大焉。家庭因是请为领修家庙,俾祖先神灵得妥,效孰隆焉。但功程浩大,难以独任,凡我同支须协力同心,合老幼而登名录谱,量厚薄而捐资出费,功成之日,刻碑铭石,远近送谱。今以玥、以華,寒暑勿畏,劳苦勿辞,跋涉山川,备历艰辛,收费建立家庙,续修谱牒,望诸昆侄宜谅是心,勿致推诿。

时己亥年春志仁同众族公议,特启告闻

恭 膺

简命宣升郑官(讳)兰知直隶州事,因戊戌年挑选垫江县正堂,荷皇恩于国,蒙祖德于家,爰是重修祠堂,序立族谱,拣约合族,忠厚者充为族长,殷实者立为户首,而叔志仁弟元寿及大华、大成,咨询春旺秋冬万五公之后,合为一谱。其散居于荆宜施郧安襄湖南澧州者颇多,惟秭归巴东已经查定,附梓剞劂板成,送谱收费。俾世序不愆,祖祧昭然,讵不伟哉。不意命途多舛,适丁父忧,乃寝其事,数年于兹矣,迩又蒙祖眷奉旨宣升,爰理前此之基绪,复踵其成,忆当日之作首建祠与为领修谱者,无不争先恐后,努力向前,倘获早成其事,讵劳今日之重复也哉?夫事以一成而费省,功以再造而用多,矧建此巍峨之祠,修此炳然之谱,能不费尽无穷之力,无限之赀乎?至取派一则欲依其祚八字旧派,非不冠冕,但与祖派多复,于心不安,兹更采入姓氏谱内:宏士一家,全学必振,永世克昌,以光启承,十六字永为传遁,庶几无弊,凡此一谱之微,费人心血殆尽,无非欲后先光庆也。今将告竣,收其已上之费,竖立牌位,敛其未上之钱,庶昭穆分、尊卑辨矣,是为复序。

时 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四月 上浣之吉

晓 谕:

雕版《郑向族谱》中的《郑向谱序》、《预启》、《恭膺》三则,原文繁体无标点符号(见雕版谱书影印件), 郑春亭、郑捍东据原文斟酌断句改为简体后标注,疑有不当之处,恭请指正。

二〇二〇年八月仲秋吉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