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龚庄赵氏先系考



赵氏先系考

考赵姓、本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是少昊①的后裔,血缘始祖伯益②,得姓始祖造父③。根据《姓纂》记载,『帝颛顼④、伯益赢姓后,益十三代孙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由此,以赵为姓的人是伯益后代,造父之裔孙。造父因功得赵城(今山西赵城县西南)封地,以此为自己的家族之姓,世代传下来,形成赵姓。

赵氏从一开始就十分显赫,据《史记赵氏家》记述,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率部分宗族『去周入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根下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在春秋时代,自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大夫,权倾当朝。春秋末期,周威列王时,赵家权势更大,与韩、魏两家联合,『三家分晋』最终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开国君主赵烈侯,名籍,都在晋阳,后迁都邯郸)。赵国自赵襄子(赵鞅之子)于公元前四七五年建国,到赵嘉在代地维持政权被秦所灭(前二二二年)共经历了十二代,十四位国君,历时二百五十三年。当时号称『四达之国』。

据《赵国史稿》,悼襄王(前二四四——前二三六年在位)初年,曾立赵嘉为太子,后废嘉改立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卒,由赵迁即位,(前二三五年——前二二八年)为幽缪王。公元前二二八年秦伐赵,迁在邯郸被俘。赵国大臣拥嘉为代王(前二二七——二二二年)都于代城(今河北省蔚县西南)。公元前二二二年,秦军攻取代,嘉降,赵国最终消亡。

赵国被秦所灭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即《通志·氏族略》所说的『主西戍,世居天水』的赵氏和『居涿郡者,后有天下』的赵氏。悼襄王之子赵迁被秦始皇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西汉时,其后裔又自房陵迁居涿郡彝吾(今河北博野县西南),形成一支——涿郡赵氏。

天水赵氏出自赵悼襄王嫡子赵嘉之后,赵国末代郡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戍,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天水)。赵嘉之子赵公辅被委派出任西北地区行政长官,入驻秦人祖地西垂(今甘肃礼县西汉水流域)。赵公辅政绩斐然,被西域人尊称为『赵王』,其后人定居天水,很快繁衍成为人口众多的望族。自造父至嘉、迁共三三代,历时八百年,这是赵氏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在北宋以前,天下赵氏都以天水为宗,甘肃敦煌、酒泉、金城(兰州),陕西扶风,京兆奉天(今乾县)、淮安、陈州(今淮阳县)、河北中山下曲阳(今晋阳西北)、山东平原,内蒙武训等赵氏皆源于天水。有史学者称『居涿郡者,后有天下』的赵宋宗室大脉,也是天水赵氏家族的后裔分支。以后宋王朝三二〇年,十八个皇帝也是天水后裔。之所以祥述天水赵氏,因吾祖系天水赵氏后裔之故。

项城范集赵氏来历。顺治七年(一六五〇年)初修族谱,五世祖文望称:『始祖(注:指开基始祖)自明初洪武登帝时卜居于县西北二十五里许范亭集市而为家,相传至今三百有余年矣。』清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复修族谱,八世祖垣进一步考证『族之近者,原籍山东青州府⑤枣林庄⑥……。自杭迁项,则在前洪武初年,同迁者一支居颍阴寺⑦,一支居项城营⑧,吾族居范亭集⑨』。到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六修族谱,同邑贡生李锦章君又往前追溯,称『天水赵氏,吾项望族也』。只是六修族谱时,族兄庆昌所言有疑,『吾家赵氏,由明初自山东青州府枣林庄迁杭,由杭迁项,卜居范亭集而为家焉。』与五世祖文望,八世祖垣所言不一。如若我祖明初由山东迁杭,那么又是何时由杭迁项呢?有待后人进一步考证。

综上述考,我项城范集赵姓,系天水赵氏,天水赵氏开基始祖赵嘉后裔,原由山东青州府枣林庄迁杭,明洪武初年又由杭迁项,卜居于范亭集(今范集)较为确切。本人查阅了诸多史料,我范集赵氏祖先究竟自某代、某支、某祖迁杭无据可考,这支赵氏是怎样由天水向外一步步迁徙山东的,估计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明白的。然而,我赵氏自迁项以来,范集一支(其余二支无考)人丁最旺,人才辈出。开基始祖至瑾以前失考,立谱始祖赵瑾:二世廷艾、廷甫;三世银、锭、民;四世兄弟九人。自瑾经百余年到第五世赵家兄弟二十七人,其中有十二人考中秀才。赵熲(谱名文特)于明崇祯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清初顺治时,任山东监运司,加三级。以后在清代又先后考中两位进士,其中八世祖垣为乾隆十三年进士,任福建归化县知县,乡试同考官;十一世凤彩于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任职守备。

明清以来,范集赵氏中进士者三名,举人十名,贡生二十四名,秀才一百九十一名,任五品以上官职者十三人,九品以上者四十五人。项城范集赵氏发展到清末,已成为继高氏、袁氏、张氏之后文臣武将最盛的望族之一。至建国以后,又有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赵沨和河南曲艺大师赵铮兄妹双星。如今赵氏已发展成为项城第五大姓,走出项城的赵氏后人名流,更是数不胜数。

经考证,我龚庄一支赵姓,是由范集赵氏五世祖永年字延之于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初年迁原龚庄南约三〇〇米处居住。龚庄龚姓绝户后,赵姓居此,繁衍至今,村名沿用。应该说明的是,《项城市地名志》一九九九年版,把永年祖迁居龚庄时间定为清乾隆年间是不对的。据赵氏谱载,三世祖锭生五子,三子宗舜,四子宗孔。宗舜次子文望生于明万历壬寅(一六〇二)年。因宗舜、宗孔祖系长幼相临兄弟,宗孔祖三子永年应与文望系同时代人,推测,永年祖与文望祖年龄相差多说不会超过二十岁。故此,我祖永年就是在清乾隆元年迁居龚庄,其年龄也约在一百一十岁以上。假我祖永年四十——六十岁迁居,应是康熙年初期或中期,龚姓居龚庄更早,起码在康熙年以前才对。而《地名志》载,『清乾隆(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间,龚姓居此,名龚庄(原村址在今龚庄北)。此后,来祖赵永年迁此落户,村名沿用。』可见,《地名志》所載时间有误。

五世永年祖居龚庄以来,至今三百余年。承蒙天地厚泽,根深叶茂,代不乏人。现已繁衍到了第十九代,现在是七世同堂,其后代已分布于龚庄、杨塚、高寺,水砦、商水、周口、新蔡、新疆等地,人口近九百,其中本村户籍七五八人,外地户籍一二〇余人。

清代晚期,九世祖福玉,以其睿智与厚德被传遍方圆百里;九世祖福临,十世祖怀仁,均入官办学府——国子监,为监生,食朝廷俸禄。如今,龚庄赵氏更是人才济济。以赵冰冰为代表的清华等名校学子众多,获硕士以上学位者八人,获学士学位者三十二人,大中专学历者三十余人;在军界,有以赵磊(金营之长子)为代表的中校团长等精英;在其他各界和行业有重大建树者,枚不胜举。凡此,足以使我后世子孙引以自豪,我先祖在天之灵亦感欣慰。

赵如敬

公元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六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