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庄村志大事记



龚庄村志大事记

清朝时期(一六一六——一九一二年)

清康熙年间(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

初年,范集赵氏五世祖永年公自范集迁居龚庄。

清晚期(约一八一五年)

九世祖赵福临入太学为监生。

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

九世祖赵福玉倡导三修《项城赵氏族谱》编辑成帙。

清末期(约一八四〇年)

十世祖赵怀仁入太学为监生。

清末期(约一八九〇年)

汾南小李庄(原在后刘庄西北角)李树文入赘赵姓十三世赵金盈门下为婿,后代仍李姓,居住龚庄至今。

民国时期(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年)

二九年(一九四〇年)

发黄水,汾河决口。

同年,赵效有家办私塾馆(蒙学),聘老城塾师麦先生执教,先后有文庄、杨营、刘庄等村三〇余人入学。其中:本村赵姓有俊山、俊贤、果臣、明臣、汉臣、俊恒、俊荣、俊杰等。到三二年(一九四三年),又聘杨营监生赵庆昌为塾师,执教约五年。包括大石营学子亦前来求学。至三七年(一九四八年)学馆停办。

三一年(一九四二年)

干旱,八月飞蝗遍地,蚂蚱遮天蔽日,秋粮绝收。

同年,赵波臣家开办私塾学馆(经学),聘汪堂汪先生为塾师,先后有新集、汪屯、姜庄一带学子约五〇人前来求学。本村赵姓有宣臣、俊山、干臣、本善、三兴、士臣等入学。至三八年(一九四九年)春学馆停办。

三二年(一九四三年)

春,大饥荒,树皮、树叶吃净,村民出外逃荒。

三七年(一九四八年)

二月初,土改工作队入村,进行急性土改,成立农会,会长赵景禄。插标分田,历时一个月,三月即纠正,工作队撤走。

十一月。为支援淮海战役,县组织担架队四八六副,抽调干部、民兵三六〇〇余人,本村有赵本荣、赵本善参加。结束后,赵本善参加工作为干部;赵本荣随解放军南下,五三年初复员回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一九四九年一〇月一日至今)

一九四九年

某月,拆除村中土地庙,原庙址在村中磨盘街东街西约二米,南街北约三点五米处,建筑约一五平方米,庙中供神三尊,中为土地神。

一九五〇年

二月,土地改革开始,年底完成。次年进行土改复查,丈量土地,发放《土地证)。

一九五三年

霜打麦,麦叶全枯,麦秆干毙,割掉者绝收,保留者亩产六〇斤左右。

一九五四年

某月,农村建立互助组织。

年底建立初级社(联社),入社户数、人口数不详,社长赵宣臣。联社办公地址在村西南大坑南。

一九五六年

一月,村民赵俊青、赵俊政去青海一保密工厂当工人,一九六一年回乡。

同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地址设申营,社长申景立。

一九五七年

春,本村归尚店属,另有文庄、杨营、曹庄、东文庄,曹屯、双楼,书记郭中堂。

春,小麦发现吸浆虫,政府发动群众喷洒『六六六』粉。村民用土办法袜筒、裤袋、风箱等施洒。如此,小麦仍减产三成。

某月,村民赵效林、李学思去灵宝县修铁路,完工后返乡。

某月,村民赵本兴,赵士臣赴三门峡参加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一九六〇年返乡。

某月,村民赵俊杰迁居新疆落户。

一九五八年

二月至冬季,全县组织第二批移民,部分青年随迁至湖北监利、新疆霍城、石河子。村民赵忠臣迁至新疆石河子落户。

春,开展整风运动,先后把一部分干部、知识分子划为『右派』,教师尤多。涉本村的有赵干臣、赵培绪。

春,政府号召挖水塘,本村挖水塘两个。一在现村东北约一五〇米处,面积约一五〇平方米。一在现村小学西,面积约一三〇平方米。

四月,开展除四害(蚊、蝇、鼠、雀)运动,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村民土制弓箭、弹弓,或使杆、棍驱杀,飞鸟无处落藏。

六月,浮夸风,虚报产量,亩产万斤粮。

九月,大炼钢铁,村中大树几乎伐光,一部分用于建范集大礼堂。

十月,范集成立人民公社,取消农户炉灶,开办『公共食堂』(时称大伙),本村食堂设在赵亮臣兄弟四人所住大院(时称当中院)内,原居住者全部搬出。

秋,杨营设大队,本村属之。另有曹庄、文庄,刘庄人外移他村,村庄腾出开办工厂。书记依次为刘广善、王学义、刘书信等。

秋,在赵本固老宅院开办村小学。有学生一八〇余名,校长宋明德,本村有李学中、赵海兴任教。一九六一年春停办。

秋,开挖村东幸福沟。南段自文庄与龚庄土地交界处以南,原有小沟一条,古称霍湖坡沟。北段属平地开挖。

一二月,开展平坟运动。男女劳力夜间加班平坟,本村夷平十数座。时年,本村包括刘庄迁来户共六六户,三三四口人,男一五〇人,女一八四人。

一九五九年

六——九月,百日无雨,秋粮无收。

冬季,修建幸福沟老桥。在现桥北约一五〇米处,为三孔水泥筒桥。南路桥修成后,老桥拆除,此路即断。

一九六〇年

大饥荒,树叶树皮吃光,人食蒲根及一九五八年埋于地下的坏红薯,浮肿病蔓延。

一九六一年

五月,解散『公共食堂』,恢复家庭厨灶。分自留地每人一点三分,借地每人三分,归农户自由耕种。

一九六二年

某月,文庄设生产大队,本村属之。大队部在原联社旧址,书记赵本成。

某月,大队办敬老院,院长为本村女赵志(本堂之长女)。六三年停办。

一九六五年

九月,『四清』工作队进村,队员多为扶沟县人,每生产队驻两名。村东队为李荣、周书顺,村西队为芦作祯、老唐。成立了『贫协』。村东队主席汪氏,村西队主席赵俊明。

某月,在赵效林祖茔西南、村西队地东南、角挖井,挖出石磨一扇,上刻有『太和十年』字样;同时挖出铁锤(俗称油锤)一个,重二八点五市斤。

某月,开办文庄大队小学,在 村西南原大队部,刘庄赵海洋任教。一九六七年迁建于现址。

一九六六年

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农村破『四旧』,高阶级成份人家藏书被焚。赵德臣从赵波臣家藏书中找到《项城赵氏族谱》一册并存藏。但如今下落不明。

秋季,修建『蒋范』道,经过村前。

冬季,再次平坟。三代以下削小,其余平掉。至使赵氏祖先坟墓至今,很多无考。

一九六七年

春,修建『蒋范』道幸福沟桥,至一九七七年又重建加宽。

一九六八年

九月,生产大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赵丙寅为主任。

某月,外地教师回乡任教。本大队回乡教师众多,形成大队小学教师拥挤。

一九六九年

十一月,每生产队出一名民工参加修建焦枝铁路。村东队赵府臣,村西队赵本亮参加。

一九七二年

在大队小学增办初中班,至八〇年停办。

一九七四年

春,批林批孔工作组入村,组长为公社副书记李振华。村东队由副组长杨家银入驻,村西队无人驻。

一九七五年

六月,村东队东北地划为现在形状。原地与霍营地接壤,交界处呈不规则形状,双方时有纷争殴斗。经双方大队会计赵如敬、赵海青划为现状。自划后再无纷争。

八月,大水灾,男壮劳力全部到汾河护堤。孙店公社小郑营、王楼两大队难民来本大队避难,约千余人。分配本村吃住的约二百余人。

一九七六年

秋,挖幸福沟,宋营大队民工住本村。

一九七七年

开展一批双打运动,村东队驻工作组长封献文,村西队驻栾方井。

一九七九年

某月,村东队划分为两个作业组,南组组长赵付臣,北组组长赵俊言。

九月,国家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

一九八〇年

九月,赵府臣次子赵俊体考入周口师范学校(周口师专),成为解放后龚庄赵姓第一位师范生。

一九八一年

某月,村西队划分为三个作业组。组长:南组李学勤,中组赵本玉,北组赵俊星。

一九八二年

某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粮产大增。

一九八四年

公社改乡,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

一九九二年

八月初,遭受九级大风和暴雨袭击,树木被刮倒刮断甚多。

二〇〇一年

九月初,赵培林次子赵冰冰考入清华大学。自此,对村人培育下代的思想理念有着较大影响。

二〇〇六年

全面取消农村农业税和统筹提留。

同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交费十元。

二〇〇七年

六月,向农民发放领取粮补凭证,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以后,补贴标准逐年提高。

二〇一二年
秋末,周口市全面开展平坟,要求干部带头,不分几代,是坟皆平。群众反映很大,次年均复原。

二〇一六年

元月一日起,国家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

三月,由众族人议,赵如敬执笔编修《龚庄赵氏支谱》。

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一六年六月,除政府拨款外,村人捐资:赵如玉四万元,赵俊前两万元,赵如章一万五千元,另:赵培灵、李光明、赵如章三人合捐一万元。修村东南北路近百米,村西自蒋范道向北往西拐至村小学门前道路近六百米,

参考资料:五修、六修《项城赵氏族谱》、《项城县志》、《汾左蒋氏族谱》、村人赵俊贤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二年《工作笔记》。无资料者,由年长村人赵俊贤(84岁)、赵义臣(76岁)、李学中(75岁)提供。

整理:赵如敬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