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屯丁氏家族编纂家谱细节



那便屯丁氏家族编纂家谱细节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人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图书形态,目的是为了记录家系,和睦家族,教育族人,提高家族内部凝聚力和在社会中的声望与地位,激励族人树立雄心壮志,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寄托我屯丁家子孙崇敬先人,仰望先贤的情怀,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风范的缅怀和敬仰,我屯子孙曾几次和宾阳等各地的宗亲一道,编写和续修族谱,起到了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对我屯丁氏迁徒历史的深入了解,经大家研究决定,在宾阳原族谱基础上,编修《广西马山县那便丁氏家谱》,编谱人员由积德、家荣等13人组成,积德任顾问,家荣任组长,家瑞等11人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写成员。由于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提供了丰富、宝贝的有关资料,使编写工作能顺利进行。编写组人员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分类、编写,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其中家瑞的付出最多。

此次修谱,内容分为概况、世系、综合和附录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丁氏简介,迁徒和历次修谱概况。第二部分是世系,收集了自二十郎公以来我屯丁氏各世代人员的基本情况,是这次修谱的最重要内容。第三部分是综合部分,主要收集值得缅怀的仙逝先辈人物的事迹及有关碑文等。第四部分是附录,主要是收集编写族谱的一些有关知识资料,方便大家读谱时参考。

关于右南公从宾阳迁来那便屯的时间,后人于同治十年(1871年即右南公迁移来那便屯101年后)在祝阳公墓碑上刻的是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我屯原老家谱记载的是乾隆庚寅年(1770年),这次修谱时采用原有老谱上的记载,即1770年由宾阳罗村迁来那便屯。

关于我屯丁氏的始祖右南公的生卒日期,后人在其墓碑上刻的是生于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初八日卯时,享阳三十六岁,于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十八日辰时寿终正寝。按计算,右南公享阳应是69岁,而不是三十六岁。更错的是,其大儿子有光公的出生日期是乾隆丁亥年(1767年),也就是说右南公逝世30年后,他的大儿子有光公才出生。因此,经多方推算,这次修谱,把右南公的生卒日期各往后推五十年,变为右南公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正月初八日卯时,终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十八日辰时,享年六十九岁。这就明确了右南公是在49岁时生有光公,52岁时从罗村迁来那便屯居住。

关于入谱的条件问题,写家谱的特点是隐恶扬善。家族中历史上和现在出现的著名人物,受过何种奖赏,或有什么奇才,为家族争光者,要褒扬,以激励后人。对不肖子孙,则不准入谱,以辱家声、族声。

关于源流问题,我们的鼻祖是山东济阳郡齐丁公之后,这是无疑的。我们的先祖从山东如何迁到广西?根据史料和族谱记载,从福建到广东大埔,从大埔到广西宾阳,再由宾阳到马山那便屯,这段迁移路线是清楚的。而从山东迁徒到福建,播迁路线如何?由于年代久远,情况复杂,难以理出准确、清楚的播迁路线。但我们的先祖从中原地区,经过长途跋涉到当时蛮荒之地的闽粤一带,为当地的开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后裔的骄傲。我们要继承先辈志,勤耕苦读,努力拼搏,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

在这次修谱之时,以此为序。                      

丁积德    丁家荣    敬撰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