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冯氏源流考



旬阳冯氏源流考

旬阳冯氏始迁祖讳普升公原籍湖北麻城,属冯異家族分支之后裔,明帝嘉靖年间伯普升公、仲普高公、叔普天公一同迁陕。吾祖大祖讳普升公安居天池岭,生三子文廷起廷贵廷。枝干发积于大小金河、大小神河、金闾二河、平定、西营、安康及全国各地。越四百六十余年,历二十余代。

我从哪里来,故乡今何在,来祖普升三兄弟为什么要从湖北麻城大槐树迁陕?我冯氏后裔应知其缘由。

麻城属湖北黄冈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北岸的大别山中段南麓,麻城奇山秀水,花色似锦,属于富饶的江汉平原东北部边缘区域,水利灌溉和交通方便,盛产各种农作物。孝感乡因东汉孝子董永而得名,是孝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麻城地处鄂豫皖三省要冲,地理位置特殊,素有“屏蔽江淮,北控天中,东引吴会,形势险要”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皆围绕此区展开争夺,上演过无数战史上的著名战役。麻城也是革命老区、老根据地,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孝感有共和国开国将军50名,仅麻城就有36位共和国将军,被称为“全国将军第一乡”。

正是凭借这些有利条件,每当国内政局战乱加剧时,麻城容易成为接纳众多避难人群的聚居之地。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江西、河南大量难民竞相逃往有险可守、有地可耕、宜于众多人群居住的麻城避难生存。麻城在元末明初出现人丁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宋元战争使得四川人口大量锐减,元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就开始了。元末农民起义,麻城人奉命迁川、避乱入川尽有。随着战争的进行,荆楚地区的民众,以至出现“民之逃徙者十将八九”的后果,又有大量人群迁往邻近府县,乃至迁往四川及陕西地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人口一度掀起了入蜀避难的高潮,明初四川军事性移民至少近百万人。打着“奉诏迁徙”“诏令入川”“奉旨入川”“奉旨填实”的旗号,表明迁川行动,是在政府的号令组织下进行的,带有明显的强制行为,专差强行监押,甚至沿路用绳索捆绑。迁川路线按官军的行进方向,分为水、陆两路,水路走湖北归州溯江而上,经瞿塘峡而至重庆。陆路取陕甘经阶文出绵汉而入川北抵成都。

麻城是中国历史上“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政府把东南北部三方面的移民先集中到孝感麻城,再强制移民入川),孝感麻城是巴蜀人公认的“祖籍圣地”,在中国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从元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麻城持续了五百多年浩浩荡荡的移民史,成为“湖广填四川”移民的输出中心,使得川渝地区迄今有六千多万麻城移民后裔,“要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川渝移民后裔,绝大多数祖籍是湖北麻城。

有多家家谱记载为证,旬阳冯家庄的冯家、棕溪构远的陈家、蜀河的张家等家族,都是明清两朝孝感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途经陕西入川北散落沿途定居下来的移民后裔。

麻城从元代至清朝中期的移民填川,一是奉旨入川,二是求生入蜀,三是经商入蜀。

旬阳、安康、汉中一带,民间移民后裔中传说,在解放前每隔三五年麻城老家来人探亲、写家谱。

我族栮扒冯继林闻曾祖父冯德建口传,麻城本家人每隔两三年来栮扒他家一次住月余,录取全族各家人口信息,抄写家谱,商谈族事,互通情况,嘘寒问暖,情真意切。

我来祖迁陕不是偶发奇想,老谱记载“因江淮多事”,是有其历史政治经济根源的。麻城孝感乡大移民历经五百余年,吾祖迁陕在嘉靖年(约1562-1567),正是在大移民的中期,移民是在皇命不可违的情况下进行的,否则谁愿意离开富饶的故土,背井离乡,去寻安身立命之处。

唯一的原因就是政府组织移民,百姓不走不行,为了想让自己父母亲能在老家麻城安享晚年,不受欺凌,为了想让兄弟、妻儿有个好去处,无奈从命出走。足见吾祖敬祖孝亲,德高品正。

根据以上史料,可以推测吾祖迁陕应该是在“湖广填四川”大移民途中散落在汉江边上,三祖讳普天居界后,二祖讳普高居兴郡冯家山,吾祖大祖讳普升公居邑南庙子垭天池岭。

  据祖上口传兄弟三人分别之时,将一口锅分三块各执其一,嘱咐后人见锅认亲。秦巴巍峨绵延千里,汉江悠悠川流不息,亲今何在……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