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桑耳庄桑氏族谱后记(桑生贤撰)



河南·林州桑耳庄桑氏族谱后记

桑生贤

我从那里来,没有谱书记载我向那里去,没有方向和目标。先祖可歌可泣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知之甚少;农耕文化几近丢失殆尽;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奋发向上,睦邻友好无章可循。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谱,许多已流传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而我们桑耳庄桑氏从始祖秉元公到这里开埠创业到现在,已有632年的历史了,却一直没有一部桑氏族谱。作为我们一介草民只有通过家谱青史留名。如何修谱,谁来修谱是我们每个桑氏族人祈盼已久的事情。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晚清政府软弱无能,八国联军列强掠夺,割地赔款,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修谱成了一种奢望。

新中国成立后,在战后废墟上急待经济建设,把祠堂文化,中堂文化视同四旧没人问津。随着时代发展,西方文化渗透的反面教训,传统文化唤醒了我们,团结一致,凝聚人心;老祖宗的祠堂文化、中堂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派生机。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这一代人已步入古稀之年,他们伴随着新中国建国之初扫盲运动,很大一部分人认识了几个字,接着适龄儿童在各村庙字办成学堂,小学,初中,高中毕业成了新中国第一代有知识的农民;少部分进了大学深造成为国家栋梁。

老话说的好,“穷修门,富修坟,乱世修城,盛世修志,民安修谱"。

我们桑耳庄桑氏后裔接过前辈接力棒,在和平盛世的今天,凭着肚里装的一点点知识,这一代人处在怀旧年龄段,饱受父辈无文化,逢事求人之痛苦,决心修成族谱,传于后人。

要修谱就需要了解历史。据传说,胡大海母亲被大猩猩掠在山洞,用巨石封住洞口不让她出来,后来生下一男孩,满身是毛,长到七、八岁时就力气过人,总想出洞看看外面世界,开始掀巨石不动,天长日久锻炼,忽然一天堵洞口的巨石被他掀开了,拉着母亲跑了出来,跑了很远很远,又饥又饿,和母亲一块去要饭,人们看到毛人十分害怕,闭门不敢出来。当时在水冶一带留下来传说:“小孩哭闹不止,就会说,再哭,毛人来了”,小孩立刻就止住了哭声。胡大海母亲被饿死,他投入了朱元璋的讨元大军,给他取名胡大海。由于他力气过人,履立战功,他和常遇春被朱元璋封为左右先锋。朱元璋登基后论功行赏,赐他美女不要,财帛布匹不要,跑马圈地更不要。朱元璋问他要啥?他说:“我要把当年在中原讨不到饭,活话饿死母亲的仇报了”。朱元璋问他“如何报仇”?他说:“我要报仇;让我把射出一箭之内的所有人杀了”。朱元璋应允;结果胡大海一箭射在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屁股上,一直向东北飞去。胡大海挨家换户杀,发誓:“杀到找见箭为止”。朱元璋毫无办法阻止,只好说:“人只要去就近山头上垒上墙就不能再杀了”。因此留下来“秦垒墙,朱垒圈”的传说。现在有很多村庄边的山顶上还有石墙遗存。

无论故事真假,中原大地在元末战乱中,百里无人烟、千村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残酷现实,是不容置疑的。元朝被平定后的明朝初年,在大战后的废城上急于发展的大明朝下令,把人口众多的山西大部分人三口留一,五口留二,迁徒到中原及其他无人烟的地方,赐以土地、山林、农具及种子,让迁民垦荒种地,以此来尽快抚平战争的创伤。

1388年,我祖秉元公和成姓人家拖家带口从山西某地,千里迢迢地迁到河南林县任村南,卜居“峱山之阴",当时取村名为桑家庄,距今630多年,繁衍到二十四代人已经出生。

不知何年掐下四十二世字排序留传下来:

秉智福扶畴本化,居贵从子太永朝

步广学敬宗孔孟,修道百世纪古尧

一代名儒传统绪,家廷建业孝武昭

木之本,水之源,追根溯源成了每个人的心病。水有源,无源则枯,树有根无根则萎,家有谱,无谱则亲疏。认祖归宗,叶落归根是华夏炎黄子孙的归属感,是一种荣耀,是一部血浓于水的血脉传承;过去由于没有文化底蕴,一代按一代人有心无力续写家谱。留在故乡的人们思念逃荒出去的族兄族弟;逃荒出来的人们经过一迁,二迁,三迁,住所更替,随着时间的延续慢慢与故乡失去联系,后辈在衍续,前辈逐渐在遗忘,形成断代。

十六世广字辈的东珍,年逾花甲,长期居住在郑州带孙子、孙女,其爷爷曾做过村农会主席,二爷爷逃荒在外查无音信;父亲当了一辈子贫协组长,二叔参军辆牲在长江边上,姑姑做过村团支书,她也曾从事村妇女主任十几年。她受丈夫王国学修撰王氏族谱的影响,也很想让娘家的桑氏家族有一部家谱,使桑氏一族不怕闲难、吃苦耐劳、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勤劳勇敢、许身家国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当林州市桑氏协会成立时,东珍就带头捐款五百元,支持修撰桑氏族谱。

在水冶化工厂扩建工程中任技术员的桑加财,是十七世学字来人,五十有余。

他高中毕业后在潞城煤矿上班,逢桑姓就问,有空就访。再加上从小受上辈人说桑耳庄故事的影响,以及两位曾祖父逃荒出去不知流落何方,三十余年寻访不能如愿的现实,也非常想编修一部桑氏族谱。

我是迁居河北磁县十八世的敬字辈生贤,已奔古稀之年还在榆次上班。从记事起跟随父亲每年除夕去上坟祭祖,上香,摆供,烧纸,奠汤;父亲告诉我,这是始祖文章公,这是逃荒来的中姚公,这是从小被卖到邢台、后来跑回来的步财公,这是你爷爷,排行老四,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五爷爷,六爷爷,七爷谷 晚上我问父亲,他讲了很多祖上的故事,我想有一天我要把故事编写成书留传下来。

2016年建国建立了一个《皇后南庄桑氏一家人群》,通过空中网络通道,把分散在各地的,各家各户户主拉进群,在群里讲修谱的重要性,要资料,编写了《皇后南庄桑氏家谱》。为了方便了解、沟通、相识、长幼区分,要求昵称一律用真实姓名加字辈加居住地。早先知道和寨根红苍、石存是近股,问他们都不知道十三世.十四世弟兄几个,叫什么。很想通过修谱知道往上与谁家是近股,各代祖先叫什么。

2019年5月15日夜,加财与我联系说:和东珍商量想建个群,让我负责外迁宗亲进群可否行?我一口答应。当夜,东珍建了个“小茶馆",只有我们三个人。次日有十几个人进群,大家热忱配合,越拉人越多,然后把群名称改为“桑耳庄桑氏外迁研究讨论合谱群”。建群几个月后,发现股数众多,人员广泛,主要分布在豫,晋,冀三省,其它各省市均有我桑氏宗亲。如何更进一步推向高潮,东珍提议:请桑耳庄老支书贵補出山,掌控大局,协助合谱工作。

贵補老书记进群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秋节小长假期间,召开了第一次合谱骨干会议,参加人员八、九名,定了基调,方向,目标,措施。又于国庆节长假期间在桑耳庄村委会召开了第二次修谱合谱骨干会议,参加会议四十余人,邀请外迁宗亲,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东珍,理事加财,总顾问贵補。东头股东林,西头股泰山,南头股明吉,外迁生贤,都进入领导小组。

入冬后,群主东珍在林州市家里召开了培训会,培训做电子版的骨干。

2020年春节,新冠肺疫防控,封村,封路期间,贵补,语录绕小道亲赴短沟讲解合谱重要性,帮助短沟宗亲进行合谱。之后在姚村桑老师家召开了会议,成立了编辑委员会,明确了责任,进行了分工;总编王国学,副总编学钦决定了谱书中承载内容,①桑氏图腾网上搜。②祖宗画像由喜庆,建国负责。3石刻,庙碑,墓碑由加财,明吉,泰山整理。④桑氏起源由学钦编辑。⑤桑氏婚丧风俗由学钦编辑整理。⑥名人传说,典故由爱生(组长),桑炜,学森,天吉编辑。⑦家规、家训由学森,学钦,建斌,生贤,建国,爱国编辑。图新指字辈由学森负责,爱生,天吉把关,研讨会通过。⑨照片、简介由建斌负责。大事记由东枝,加财,生贤完成。接下来在修谱、续谱、合谱中,所有宗亲挖石碑、找家谱,寻契约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玉录在皇后半沟建了群,志强在皇后当庄建了群,喜庆在黎城建了群,学森在穿底建了群。襄垣太山在裏垣建群找到了桑家洞,桑家河股,使字辈往后衍续到二十三、四世,“道,百”两代人。姚村短沟玉红,广林股建了群,建群后,加财找到了左权青为后人旭东和分流在那台秋奎后人。十七世黎城宽漳、建斌找到了在左权桐峪凤江一股。爱君从那台找到了失散的近股。通过山西桑氏群十九世勇军和其叔立维进了群。荣兰岩秋英,二则股。平顺来旺,书旺,彦英,爱国,起富,建国股都掀起了修谱合谱高潮。潞城成旺,旺锁从石城源头找到十世玉振先祖。皇后当庄志强股在长治西池乡找到了步德股。壶关广平,志军股得知合谱后,积极寻找祖.…。建群几个月中,热闹非凡,桑氏后裔越拉越多。一群500人封顶后,又建了二群300多人。

开始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资料,感觉太乱;改用祖宗十八代排序汇总难度又太大;最后领导小组推荐现在谱书格式,填制,审核,自做电子版,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像桑家洞二十一世孟字辈翔宏,一边坚持矿上跟班,一边跑长治医院伺候重病爱人,挤时间加班加点做各股电子版,审核,校对各股电子版。像壶关北皇在太原工作的志军;电留余吾迁居太原在西藏服役的鑫鑫和爱人起峰;穿底老教师出身的十七世学字辈学森;黎城十七世学字辈退休老干部喜庆;桑耳庄上马滩语录、东才、林义;黎城上遥的在职老师的丽萍及丽斌;阳高的福娟等人都做出了贡献。

在联络失散在各地的桑氏后裔方面,许多人物、故事十分感动每个人。像春节期间贵补,加财,明吉,语录等人去荒坡野林中考证坟嘉座向;又如黎城喜庆,七十多岁高龄,爱人在长治医院透析,自己挤时间,自驾车同故乡认祖,参加会议,同时只要有一点消息就开上车去了解、劝说、帮助他人做谱;十六世广字辈来旺荷景姊妹俩冒着严寒自驾车到石城源头拍照了玉振股老家谱,返回阳高找到了福娟和广林两股,返途中遇堵车,凌晨一点才回在家中;在姚村陵阳的松旺曾多次回第一故乡东坪上找近股本家,又数次回第二故乡石柱寻石啤,找契约,把黎城贵延等好多宗亲连在一起合了谱;像上马滩语录、仁山,春节期间去野外刨石碑;福娟亲自国小沟祖坟考证石碑;像十六世广字辈黎城卫林、潞城来旺,十七世学字辈电留文斌、潞城永先,十八世敬字辈平顺彦英、黎城贵廷、丽斌,潞城成旺、起富、爱国,长治旺锁,十九世宗字辈建国、建龙、华斌等等,只要见桑氏后裔就讲,就说,就拉他们进群,帮助他们续谱,合谱,感动了所有人。

除一群,二群大群外,各股系建小群一,二十个。每天晚上在大群里除群主发红包外,建国四个群从来没有间断,还有成旺、建龙、建成、爱国、柔波、小虎、翔宏、金龙、书旺、玉红等人用发红包调节气氛;还有卫林,明吉,建国,建龙,春香,苏丽等许多宗亲唱歌;还有起富的魔术,丽萍的剪纸烘托了群里热闹;还有彦英、玉茹、长治来旺、永贤、华斌等人早晚分享名句语录,以及成旺、丽斌、玉红、书旺、香林、虎林、仁爱、旭萍、学瑞等众人发自内心的早上好、早安、晚安等问候,爱群、护群、守群,令人感动。

5月24号老支书桑贵補发起了出版谱书捐款倡议,制定了捐款政策,6月24号、7月24号又分别进行了两次讲话发动。到8月24日捐款达到295人,购书42人.合计金额26.5万元。

步、广、学、敬、宗、孔、孟七代人参与了合谱,并献出爱心捐款。

像敬字辈太原爱民捐款10000元,十五世步字辈全生捐款5000元,并且附上自编感谢群主的信,敬字辈明玉捐款5000元,其子建国,其孙女一家三代人都带头捐了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桑家洞桑波,妻子残疾,生活极度贫困,最先捐款100元,后得知一套谱书成本价400元时又补交400元,凑齐500元记载到谱书中留芳百世。

更受感动人的是桑氏女儿巾朝不让须眉,合谱,捐款做出了很大贡献。像长治秋英知道出版谱书肯定要用钱,率先捐款1000元,还有彦英,永先……都做出了表率。

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不再一一叙述。

通过长达历经近两年的修谱、合谱过程中,本着不少一户,不落一人原则,所有宗亲废寝忘食,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团结互助完成了600多年以来的第一部族谱。

谱书中记载的桑耳庄桑氏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感恩先祖,感恩师长,懂礼守法,奋发向上的倔强精神、优秀品德和优良传统,必将成为砥砺我们桑耳庄桑氏一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桑耳庄桑氏古有进士,监生、秀才、佾生,今有许多为国捐躯的烈士,国家各级的领导干部,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还有为国为民做公司的精英。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桑氏儿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创造桑耳庄桑氏一族更加灿烂的辉煌!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