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宗谱》编修任务历时六年终完成,实现了“十谱归宗”的目标



魏氏宗谱封面

(魏氏宗谱封面)

再版序言

民勤魏氏修谱联谱编委会,历时六年编撰的《魏氏宗谱》,第一次印刷出版后,在“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上,荣获“最佳编修特等奖”,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

在学术层面上得到认可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家谱内容,特别是,“世系图表”的精准性,编委会又将《魏氏宗谱》(第一版),发往北京、新疆、宁夏,民勤、金昌,河套、阿拉善等十几个地区,在家族内部,再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修改。

作为魏氏家族的一名家谱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统揽摆在我面前的这部《魏氏宗谱》,既充满了感情,又萌生了一份新的感受:

一是感到内容丰富。这部家谱涵盖了“一个世谱、十个支谱"。“一个世谱”是:《民勤魏氏宗谱》。这是一部明代家谱,家族历史文化记述的非常清晰,全部用毛笔手书。既是一部十分珍贵的文物级的家谱瑰宝,也是一部艺术性、观赏性兼备的书法藏品。

“十个支谱”是:《魏氏宗谱·新河分谱》、《魏氏宗谱·民勤三房分谱》、《魏氏宗谱·阿拉善分谱》、《新疆魏氏宗谱》、《沙湾魏氏分谱》、《滨湖魏氏宗谱》、《东润魏氏宗谱》、《金昌魏氏宗谱》、《金昌魏氏家谱》、《魏氏宗谱·民勤二房支谱》。可以概括为:一脉相承、十全十美!

在此基础上,还收集了“中华魏氏修谱联谱会议”文件资料、这既是魏氏家族多年来研究魏氏文化的理论成果,也是传承魏氏文化的实践成果。

二是感到结构严谨。这部《魏氏宗谱》,谱名请杨再春先生题写,由“修谱联谱卷、文史卷、人物卷”三个部分构成。

修谱联谱卷,将一个《世谱》和各地区编修的十个《支谱》汇集在一起,并将新增家族成员信息,统一录入“世系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穿越时空的魏氏家族大家庭。

文史卷,主要是收集了魏氏家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研讨文章,各地区编修家谱情况及其形成的文献资料,中华魏氏修谱联谱文件资料,老家河南家谱馆基本情况等。

人物卷,从古代人物、现代人物两个层面,进行记述。对于修谱联谱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突出事迹等,载入家史、予以褒奖。

在“修谱联谱卷、文史卷、人物卷”中,每一卷又分设“三章”,应了文人墨客的那句话:“无三不成文”。这种体例,便于读者朋友们,看得清,记得住。

三是感到行文流畅纵观这部家谱,文字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

古往今来,均有代表之作。

含金量最高的当属司马迁《史记·魏世家》。《史记·魏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拜读《史记·魏世家》,让我们为先祖骄傲,让我们为魏氏家族自豪!更多的文章是魏家人,写魏家事,写身边事,写平常事。这些文章朴实无华,读来亲切。

古文家训,字字珠玑。先祖余温尚存,吾辈仍需奋进。

就是现代人的文章,读起来也很流畅,做到了文通字顺,一看便知,是下了大功夫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里面充满正能量!在这部《魏氏宗谱》即将再版之际,应育林之约,写了前面这些文字。事实上,这部家谱编修伊始,我就加入了这个团队,那时候我们一起做中华魏氏修谱联谱的事情。进入后期的编辑和出版,是我亲自安排的,我想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这部《魏氏宗谱》,编修成精品之作。

在此,我代表编委会向为家谱编修发行付出辛勤劳动的魏氏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家谱编修发行的各界朋友、各位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今献上此文,是为序。

2021年7月1日于郑州

魏氏宗谱书名

(魏氏宗谱书名)

魏氏宗谱书脊

(魏氏宗谱书脊)

修谱感言

两年前,育林送我一本《魏氏文集》,我才知道我有一个魏氏大家族。从1407年始祖正九公由扬州迁徙河西算起,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后世子孙遍及西北、华北各地。最近,育林及一些宗亲们编修的新版《魏氏宗谱》即将付印,打电话要我写点东西,我没有研究过魏氏族谱,对家族的历史知之甚少。写一点随感吧,算是对家族的感恩之作。

家谱是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记录,是家族的根。家谱反映了一个家族从始祖以来的盛衰荣辱,是家族的血脉史,也是家族延续的图谱。

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家庭、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后人们为了铭记祖宗的历史,把他们记录下来,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我国记录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修谱的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数千年来,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誌,家庭有族谱,构成我国三大历史文献,说明家谱史在中国历史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敬祖宗,讲传统的民族。一个人不论你富甲天下,还是位极人臣;不论你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能忘记祖宗。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认祖归宗是中国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家族可能散了,个人可能亡了,唯有家族的历史长久地保存下来了。这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力,它凝聚了家族的血脉,凝聚了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说过,正是这种宗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团结。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感情。是我们的“中国心”。近年来,有的专家呼吁,中华家谱有必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族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盛世修志,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强盛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修志续谱兴盛起来了。许多移民海外的侨胞纷纷回国,寻根问祖,祭祀祖先。而且这种活动和投资家乡、建设家乡的经济文化交流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爱国爱家,血浓于水的宗族情怀。

家族是历史上形成的,是先人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论是功是过,是荣还是辱,都是客观存在,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历史的态度研究家族史,方能正确地继承家族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我们研究族谱,不仅仅是从祖宗的姓氏排列中看到家族的血脉延续,更重要的是看到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中国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把治家和治国联系在一起,而且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历史上孔孟之道,诸子百家把修身齐家作为必修课。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这种文化道德修养,不可能脱离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和睦包容,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等优良道德品质教育是所有家族注重传承的一种价值观。正因为如此,代代相传的家风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今天当我们整理研究一个家族的族谱时,不但要寻根问祖,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同时从深藏于族谱后面的故事中,研究家族形成过程中的好的家风、传统,并且让它们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是要续写好新时代新的家谱。

今天魏氏家族的后人们奋斗在各行各业。他们之中有工人、农民、医生、工程师、教师、公务员、个体工商业者等等。许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他(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魏氏宗谱添上一笔笔浓墨重彩,书写着新时代魏氏家族新的族谱。我为他(她)们点赞,为魏氏家族骄傲!

作者简介

魏力军,原名魏金光。1942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1967年分配到包头市第一中学任教师。1971年以后,先后在包头市革命委员会文教组、大批判组工作。

1983年任包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4年任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3年任中共包头市委副书记,同年任内蒙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1997年任内蒙古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正厅级)。

2002-2005年受聘于教育部任国家督学。2007年办理退休手续。

(徐氏宗谱内页图展示)

民勤魏氏各地区宗亲代表签字表图1

民勤魏氏各地区宗亲代表签字表图2

(民勤魏氏各地区宗亲代表签字表)

《魏氏宗谱》世系表编辑使用说明

民勤魏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始创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古体线装版,现珍藏在民勤县大坝乡王谋村。《宗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横向分为三个部分,即:大房世系宗谱、二房世系宗谱、三房世系宗谱。纵向也分为三个部分,即:凡例、序言、世系表。世系表上共记录已经上谱的宗亲6900多人,获取功名者50多人。另外,10个《支谱》累计上谱6000多人。这样,已登谱者约12000多人。

2014年7月,魏育林、魏育栋、魏育雄、魏相如等;2015年5月,魏兰广、魏银广、魏育龙、魏育江、魏育成、魏忠鸿、魏天保等对古体线装版《宗谱》先后进行了两次翻拍、摘录。在此基础上,魏兰广、魏育林、魏志鸿、魏天保等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编修为现在的世系表(电子版)。

世系表的创新,可以大幅度减少对古体线装版《宗谱》的翻阅次数。有利于历史文物的珍藏保护,有利于各地宗亲的寻根问祖,有利于尽早实现电子化登谱流程。进而实现网上登谱。如果出现错漏信息,由宗亲会汇总后,可在电脑上统一更改。到了规定的时限,集中汇编、打印成册,统一存档。

世系表共分5个单元:1单元,1世一5世;2单元,5世-9世;3单元,9世-13世;4单元,13世-17世;5单元,17世-21世;6年元,21世-25世。查询时,由后向前,先找到辈分最低的名字,逐级向上,依序查询。如:第6单元辈分最高者,与第5单元辈分最低者同辈同名。以此类推,上达始祖。

古体线装版《宗谱》毛笔手书,繁体字居多,拍照后清晰度受限,故编修中谬误难免。如有错漏,谨遵《宗谱》,宗谱为本,修改补正。

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更快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序转换,无缝对接。共享优秀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魏志鸿

2020年5月1日

(魏氏宗谱世系图部分展示)

后记

(魏氏宗谱》(2020年版)(以下简称《宗谱》),在以仁文爷为主任的编委会的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民勤长辈宗亲们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经过编委会编辑部、推进组,以及各位宗亲的不懈努力,即将付印出版。这是在学习借鉴各地魏氏宗亲修谱联谱经验做法的同时,汇集各地民勤魏氏支谱的珍贵资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走访、联络,学习、考证,座谈、交流和传承创新,形成的魏氏家族的共同成果,是民勤魏氏家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几年来,内蒙古(民勤)魏氏宗亲先后5次回乡,寻根问祖、修谱联谱。育林还亲自带领编委会编辑部成员,向仁文爷、义文爷等宗亲长辈汇报了家谱编修工作情况。民勤老家的长辈、宗亲们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经常“恩准”开谱,为我们查询、翻拍家谱资料,给予特殊关照,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将《民勤魏氏宗谱》,逐页翻拍、系统整理。育林又特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有关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在学习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组织编撰了《魏氏文集》。

《魏氏文集》的出版发行,让我们更多的家人,有幸看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锦绣文章和珍贵墨宝。尽管是经过技术处理的“复制品”,同样能够让我们的家人们,从中看到《民勤魏氏宗谱》的全貌。能够让那些远离民勤老家,且尚未回乡专门恭瞻家谱的宗亲们,全面了解《民勤魏氏宗谱》的基本情况,知道了自己根在哪里,源自何方。同时,也为我们的家人们学习研究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的文字资料。“复制品”虽说没有“真品”那么精美,内容还是保存了完整统一,能够满足学习研究的基本需求。

《魏氏文集》的编撰过程,成为魏氏家族历史文化大学习、大讨论、大普及的过程。在这方面,360多人的家族微信群里,体现的更为集中、更为具体、更为明显。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逐步实现了对家族历史的认知、文化的认同、亲人间的认识。通过这次大学习、大讨论、大普及,夯实了编修《魏氏宗谱》(2020年版)的理论基础、感情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进一步充实了修谱联谱工作的人才队伍,丰富了修谱联谱工作的资料、材料。扩大了修谱联谱工作的影响,加快了修谱联谱工作的进程。

河套地区修谱联谱工作的组织者魏仁广,在文章中写到:“《魏氏文集》正在影响和统一氏族宗亲的宗谱观念,从而进一步夯实修谱联谱的思想基础。我魏氏新疆一支,自十三世祖泽公至今已衍十世前辈兆国公等为修200余年之家谱辗转奔波,实属不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我们应当加强联系,增进往来,共谋修谱联谱,振兴魏氏宗亲之大事!"这段话,高度概括、高屋建翎。

由魏天保负责建立的电子家谱,将《民勤魏氏宗谱》世系表中的5787人,逐一辨认、全部录入,最后形成了“现代苏式”版本的《电子家谱世系表》。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是艰难的。其工作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期间,天保凭着拍摄回来的资料,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电脑排版方式,将传统的手工记录,转化为电脑记录的新方式,形成了便于网上登谱、便于传递资料,便于阅读、便于修改、便于管理的电子家谱。

天保的妻子张美丽,一边完成着教学任务,一边带着孩子,一边操持着家务。对此,她没有半点怨言,全力支持天保,同心协力做好家谱的编修工作。有句歌词唱得好:“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让我们道声“谢谢"!并为魏家的好媳妇张美丽"点赞"!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新疆的兆国叔,金昌的德广、勋广,河套的仁广,阿拉善的兰广,以及育银、育龙、育林、巧灵、晶明等宗亲们,他们站在家族利益的高度,积极主动将自己和本支系多年潜心研究、精心编修的各地《支谱》,无条件、无保留地赠送给编委会编辑部,为完成《宗谱》编修任务,实现“十谱归宗”的目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远见卓识,令人敬佩!他们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育林、育福,治国等,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他们在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将《民勤魏氏宗谱》“序言"“凡例”部分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并逐条进行解读,让我们的家人们能够看得明白、学得进去。对于家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普及、推广作用。

为了推进修谱联谱工作,兰广、仁广、银广、智广、冬梅、林广,育成、育林、巧灵、晶明、育龙、忠强、忠国、育江、魏斌(育)、育海、育泉、育强、育平(呼市)、育风、育平(巴市杭后)、育德,礼鸿、魏巍、忠鸿、闰鸿、景峥、泽鸿、军鸿、赤鸿,天保等家人们,在走访调研、座谈访谈、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在资料编辑费、材料印刷费、会务费、差旅费、餐叙费、慰问金等方面,积极出资出物,为家谱编修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持。

在组织编修《魏氏宗谱》(2020年版)时,确定了“不收费、不摊派”的原则,经费问题主要靠经济效益好的魏氏企业家和生活状况好的家人们主动付出、无私奉献。为此,设立了《魏氏宗谱》“功德榜”,如实记录了在修谱联谱工作中,家人们捐资出物的具体情况。以此对奉献者给予褒奖,向家人们予以通报,为后来者做出表率。

在编印出版《魏氏宗谱》(2020年版)过程中,编委会推进组决定:筹资印刷100册。一是用于存档。如:民勤魏氏家谱陈列室、中华家谱馆、地方档案馆等场馆;二是用于赠送。如:家族德高望重者、编修家谱贡献突出者、捐资出物者、社会贤达名流等。从而使《魏氏宗谱》(2020年版),能够广为珍藏、永久传承。在这方面,魏仁广、魏林广、魏存广、魏连广,魏育林、魏巧灵、魏忠国、魏育龙、魏育芳、魏育栋、魏育明、魏育慧、魏育海、魏育福,魏礼鸿、魏赤鸿、魏银鸿、魏闰鸿、魏巍、魏志鸿,魏天保;我们的亲戚黄金本(魏秀兰四子)、黄君本(魏秀兰六子)等主动出资,为实现“付印百册,存档赠送”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我代表编委会,向所有为家谱编修捐资出物、无私奉献的宗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委会编辑部全体成员,日夜操劳,废寝忘食,不辞辛苦,忘我工作,为《宗谱》的编辑出版,贡献了聪明才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大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有的将自己多年以来,积累的修谱联谱经验,一次又一次书写在了会议的文献之中。有的笔耕不辍数十年、妙笔生花非等闲,用吃苦耐劳、敢打硬拼、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将家族修谱联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修谱联谱大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各地宗亲和亲戚们,站在传承魏氏历史文化的高度,关注关心和帮助支持《宗谱》的编辑出版工作。把《宗谱》的编辑出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自己为家族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愿和举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敬爱的家人们、亲戚们,亲爱的朋友们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勇气、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帮助。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胜利的源泉!

六年寒暑相伴,我们奋勇前行!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不离不弃。有了家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有了仁文爷等长辈及宗亲们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有了各地宗亲编修《支谱》的理论支撑和成功经验,有了广大宗亲和亲戚们的真诚相助和坚持不懈的支持与鼓励,有了编委会编辑部全体成员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随之有了《宗谱》的顺利编修和出版发行。

借此机会,我代表育林总编、代表编委会,向各位宗亲和亲戚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在编审过程中,由于编委会成员理论水平所限,编修工作缺乏经验,难免有不当和错漏之处。加之人才队伍的紧缺,严重制约了编修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恳请家人们谅解并纠正补充,希望就将发现的“不当和错漏之处”,补记在“余庆录”中,以便后来者补正,以便再次修谱时修改完善。我坚信:经过我们驰而不息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达到理想的境界!

在《魏氏宗谱》(2020年版)出版发行之际,我也期盼着我们的后来人,能够记得魏氏家族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历程,记得我们编修《魏氏宗谱》的漫漫征程。在此基础上,扛过接力棒,再创新辉煌!

魏兰广

2020年9月30日


魏氏宗谱彩页图

(魏氏宗谱彩页图)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