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郭氏名人——郭小臭




山村郭氏名人——郭小臭

坐落在上党南界,雄山北麓的石炭峪村,可谓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涌现出不少名人轶事:郭小臭就是一个充满着“泥土味”的乡村名人。        

1948年4月15日,他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革命。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他从小就勤思善学,刚正不阿,吃苦耐劳。六十年代中期,他中学毕业后,依然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并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片赤诚之心,无私奉献给了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虽然在“四清”运动中受到”小人”诬陷,没能实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但他依然无怨无悔,痴心不改,不因打击而困顿,用毕生精力,为家乡建设和摆脱贫困落后面貌而奋斗不止。

在担任石炭峪村第一生产队队长期间,以身作則,当好”领头㕍”,率领村民发展生产,为改善村民生活,尽心尽责。从备耕、春种到夏管、秋收、秋耕;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渠田深翻;推广优良品种,科学种田方面,样样工作不甘落后,他领导的第一生产队,从粮食产量到工分分值,以及各项指标在石炭峪大队十一个生产队中名列前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不在集中社员劳动。

他便租用了村里的一孔窑洞,安装了烘炉,购置了电焊机、小型車床、吹风机,以及各种绞刀、钳子、搬手等工具,开始为村民、翻沙厂、煤矿等开展铁工修理服务。只要村民一说打什么,焊什么,修理什么,他一奌就灵,保证村民满意。从他手里打造出来的各种农具等制品,结实、轻巧、耐用,受到村民们的称赞。由于服务热情周到,质量过硬,每天的活计满满的干不完,不得不叫家里人帮忙。

在农田基本建设中,为了提高工效,他加班加点焊制了手推车,改变了肩挑人扛的历史。大大推进了工作进度。为此,村民称他是“十二能”。

为了节省资金,降低成本,让利于民,他到收购站和铁工厂,购买边角废料,经过他的加工,变废为宝,成了有用的成品。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村民需要修修补补,点点焊焊,一律不收费,使用材料多的,只要个成本价。

1982年,村里和北京一家修理厂合作,在长陵公路旁边成立“京峪汽车修理厂”为附近和过路车辆服务,他和北京来的师傅密切配合,把修理厂搞的红红火火,精湛的技艺和周到服务,得到人们的称赞。

说到他的修理技术和服务态度,在长治运输公司当驾驶员的郭旭根,深有感触:每次回家或运输货物途经长陵公路,一旦车辆发生故障,都找他修理,他总是热情接待,并准确判断出故障点,焊接管道、钳工铆固.....,一阵忙碌后,很快排除故障,保障了运行安全。

他不但是一个受村民欢迎的生产队长、为群众服务的能工巧匠,还是一位能自编、自导、自演二十多部文艺节目,为乡村文化事业呕心沥血的人。

他从13岁就参加村里的"八音会″,跟着老师不到半年出师,八音会的谱子,音调全部掌握,跟着老师们出乡演出。一九六三年村里成立俱乐部(宣传队),他成为俱乐部的负责人。公社团委书记在村里蹲点包队,对他领导的俱乐部得到认可。他们表演的节目在全公社干部大会上演出,全场掌声不断。一九六七年,他们排演的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除在本县演出外,还到壶关县等地演出,并且受到覌众的一致好评。

村里60岁左右的村民应该记得,村俱乐部曾演出过一出《夫妻吵架》的对口快板,里边的几句经典台词,可以说在当时是耳熟能详,老少皆知:"......你说这话不害丑(羞)...... ,我一人能把孩子有?......老大刚会走,老二刚会扭,老三又在肚里头.....,你说离咱就离,咱上公社去登记....。"这就是他亲自创作,并导演的曲艺作品。语言诙谐、朴实,表演夸张、搞笑,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传统生育观念激烈碰撞的情景,在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每当过年过节或村里有重大活动,都离不开由他领导的宣传队的助兴和添彩。他带领村里的文艺宣传队,结合农村实际,创作出不少“土味十足”“接地气”的,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扎根泥土,认真创作,精心排练。树立“精品”意识,为村民奉献健康有益的节目。克服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等困难,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制作道具,绘画布景,设计灯光舞美等。

始终坚持“双百”、“二为”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清风正气,拒绝丑陋。排除干扰,立足农村,适应形势,紧跟时代。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活跃村里的文化生活。在县、社组织的文艺汇报演出中,多次获得好成绩,石炭峪村宣传队,在长治南半县,名声鹊起,他更是名扬四乡,就连其他村里的人,也亲切的叫他"郭导演"。

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受他的影响,家里人也喜欢上乐器。逢年过节,组织家庭乐队,义务为乡亲们演出,受到乡亲们的高度赞扬。

2004年3月22日,他因病英年早逝,年仅56岁。人虽已去,事迹长存。他的名字和事迹将铭刻在石炭峪这方热土上和村民的心坎上,代代相传!

                    郭志兰

                 二零一九年八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